苏轼与黄庭坚诗歌的比较

黄庭坚诗从苏轼,但二者的诗歌创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除开生活经历的差异,更多的是二者创作理念的不同,因此导致二者创作上的差异。

苏轼天赋斐然,才气四溢,生性旷达而又忠君爱国,强调有为而作,反映时事,受“兴观群怨”诗歌的创作理论影响深远,同时又认为诗歌的创作源泉来自现实生活的“直寻”,讲究有感而发,直抒胸臆,也就是“天机”、“自然”,因而下笔有神,圆满婉转,情真意切,忠实心灵,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思想情感。向前人学习习百家而自成一派,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内容广泛,兴托深远。

黄庭坚的思想更为正统看,注重“道德文章”,重视诗文的伦理教化,同样注重时事,推崇杜甫诗歌的不忘朝廷饭思君,但就干预现实的程度,黄庭坚远比苏轼温和,受儒家传统的安贫乐道的影响,自身含蓄蕴藉的审美趣味的内在,以及新旧党争的险恶外部环境,黄庭坚表现出的诗歌创作继承了“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也就是“ 发乎情止乎礼义 ” 或“ 怨诽而不乱”的创作理念。这样的内敛风格在是诗歌创作的源泉寻找时,黄庭坚也更看向内部,把眼光集中在书卷中,也就是“补假”,希求在经书中使自己的思想圆满,二是让技法混熟。不同于苏轼诗歌的自然天成,黄庭坚深知诗歌创作的甘苦,他讲究诗歌句法的锤炼,结构布置,追求平淡,提出“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的学习创作方法,也开辟了一些新的句法和意境。

因此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选材上:苏轼注重反映现实,关注政治,但也题材广泛。黄庭坚更关乎阐发义理,、以登临怀古、咏物寄意、赠别题诗为题材。

2.主题上:苏轼更多的呈现一种人生如梦、虚幻不实的禅宗主题,苏轼儒释道三教汇通,但主导思想仍是儒家思想,正是儒家济世为民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残酷差距,因而在文学上产生这样的禅宗思想主题。黄庭坚受临济禅宗的影响,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贯穿着心性修养的主题。

3.艺术风格上:苏轼注重自由发挥,写诗往往不为题材束缚,旁逸斜出,,随性而作,,他追求以气运笔, 纵横驰骋,笔随心性, 因此他的诗变化莫测,结构复杂, 无迹可求,但又浑然流转,文章天成。黄庭坚基本上沿题赋诗,以题材为线索展 开构思,强调内容的切题,思路清楚,追求一种苦心经营的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