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内经中关于饮食养生的诗句

1.求《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的名句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

2.求《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的名句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

3.《黄帝内经》关于饮食养生有什么精辟观点

《内经》特别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食饮有节”;“全面配伍,五谷为养”等养生观。

这些养生观的内容具体如下:“饮食有节”是“尽终其天年”的关键。《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F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劳作,固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全面配伍,五谷为养。《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 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饮食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关于饮食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素问?五常政大论》是这样 论述的: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 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 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不尽,行复如法……谨和五味。《素问?五脏生成篇》认为,多食成,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疼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故 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成,此五味之所合也。 食物的归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夫五味人胃,各归所喜攻。酸先人肝,苦先人心, 甘先人脾,辛先人肺,成先人肾。

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天之由也。饮食宜忌。

《灵 枢?五味》指出:五禁。即肝病禁辛,心病禁成,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色黄,宜食成,大豆、豕 肉、栗、箱皆成;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输布。

《素问?经脉别论》认为,食气人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人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

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4.按《黄帝内经》养生理论,四季该如何饮食

我国传统医学对饮食营养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礼》中,就有食医的记载,并“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黄帝内经》在饮食治疗和养生方面有明确的治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有大量食物入药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记载有50种左右的药用食物,《伤寒杂病论》中的食疗内容也很丰富,其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猪肤汤等,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食疗处方。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列有食治篇,是现存最早有关饮食疗法的专述;孟诜著有《食疗本草》,收集了本草食物200余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饮食疗法专著。

宋代陈直《养老奉亲书》对牛乳的食养有详细的说明。元代忽思慧著有《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直到今天,在饮食搭配、合理进食和某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方面,仍有指导意义。

明清时期,食疗本草有了进一步发展,有的还从营养学角度阐述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价值。近代对营养成分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将食物进行分子量化、计算热量等,给古老的中医营养学注入了现代科学的内容。

水谷精微是饮食营养的主要来源 水谷精微,又称谷气、食气,泛指各种饮食所提供的精微物质,是饮食营养的主要来源。正如《医宗必读》所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

《千金要方》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可见饮食是营养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

关于饮食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素问·经脉别论》有比较详尽的阐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指出了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过程,即食物经过胃的受纳腐熟之后,转化为水谷精微,通过脾的“散精”作用,将水谷精微输布于五脏六腑、筋经皮毛,对各脏腑组织进行滋润濡养。

其中,“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则指出了水饮在人体的输布代谢过程,即水饮进入胃腑,通过脾的散精作用,将水饮精微上输于肺,通过肺朝百脉的作用,宣发水液以濡润周身,肃降水液以下输膀胱,如此水饮精微布达一身上下内外,全面地对人体进行滋养。 气血精津液是饮食营养的基本物质 饮食进入人体,经过胃纳脾运的消化吸收后,转变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进一步化生为气、血、精、津、液等营养物质,对人体进行滋养,使生命活动得以延续,所以气血精津液是发挥营养作用的基本物质。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营养作用,主要指气为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灵枢·决气》),卫气具有温养肌肉、筋骨、皮肤、腠理的作用,营气更是富含营养精微的水谷精气。 血同样来源于水谷精微,由中焦脾胃运化而来。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灵枢·决气》),《难经》概括血的功能为“血主濡之”,即血在脉的“壅遏营气”作用下,循行于脉道之中,通过经络系统,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脏腑组织,使“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使然。”

(《金匮钩玄》),所以血是营养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同时,血还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是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精是胚胎形成和发育的物质基础,人出生后,有赖于精的充养,才能维持人体生长发育。

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之海。肾又主骨,齿为骨之余。

所以肾精充足,则脑髓充足,骨髓盈满,骨骼得到髓的滋养而强健有力,运动敏捷。牙齿得到髓的滋养,则坚固而有光泽。

《灵枢·决气》说:“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可见津液是人体富有滋润濡养作用的正常液体。其中清稀者为津,浊厚者为液。

津的流动性较大,主要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等部位,并能渗入脉中,以滋润周身;液的流动性较小,主要充养于骨节、脏腑、脑髓等部位,以滋养脏腑组织。 四气五味是饮食营养的基本性质 中医营养学认为食物也有“四气”和“五味”。

四气五味理论,不仅是用药治疗的依据,也是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的重要依据。 1.四气 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有其***性,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寒、热、温、凉四性,是与病性的寒、热相对而言的。《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这是治疗用药之大法,同样也是选择食物时的重要依据。从常见食物来看,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

温热性质食物多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

5.民以食为天的问题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饮食有时”“饮食有节”“无使

“饮食有时”“饮食有节”“无使过之”是指饮食应该有节制,有规律,不可过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其中 五谷:麦、黍、稷、麻、菽 五菜:韭、薤、葵、葱、藿.五畜:牛、犬、羊、猪、鸡.五果:李、杏、枣、桃、栗.五谷是主食.五畜是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弥补植物蛋白质的不足.蔬菜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所以,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其实在现在就是指合理全面的膳食 所谓全面膳食,就是要长期或经常在饮食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散小吃,以及食与饮等之间的合理搭配.既不要偏食,也不要过食与废食.但另一方面,对特殊人或患者,也不主张采用与常人一样的饮食模式,可据其不同的体质、职业、信仰与病情,做到审因用膳和辨证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