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大联欢的创作背景
1955年,是“一五计划”的第三个年头,是新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币制改革,发行了新版人民币。新版人民币同旧版人民币按1比1万的比例兑换,到4月1日,旧人民币最终停止流通,退出历史舞台。
这一年,在新疆黑油山南侧,1219青年钻井队钻出的1号井开始喷油,自此,克拉玛依油田名扬四海。
这一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1.89亿吨,棉花产量也实现高产,双双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农业合作化运动更是在这一年里轰轰烈烈。
这一年,兰新铁路上的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湖北的武汉长江大桥也已经开始动工修建。当两年后的1957年,这座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竣工通车的时候,毛泽东发出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感叹。
1955年,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刚刚六年,旧中国的痕迹渐渐消失,抗美援朝的战火正在散去。1956年新春佳节的到来,久违了的和平的到来,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给予了每一个中国人希望与信心。
“社会主义”成为这一年的主题词,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一年同时进行。在当时的人们看来,1955年是中国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是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性年头。为了庆祝祖国1955年的伟大成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厂邀请各界人士,举行春节大联欢。所以,1956年便产生了《春节大联欢》这部在一个特定年代背景下制作的电影纪录片。此后没有继续拍摄这种春节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