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朦胧诗歌作家都有哪些?
“后朦胧”时代,指的是1986年前后“朦胧”诗盛行过后,从1986年到现在兴起的后新诗潮。“朦胧”与“后朦胧”的划分是以诗歌界发生的一件轰动的事情为分水岭的,那就是在1986年10月《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联合推出“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这意味着又有一股巨大的创作势力在形成,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作的“第三代”诗人。 我们知道作为时空概念的中国大陆之“后朦胧”时代,是一个多种路向并进、多元美学探求并存的集合。这种集合中,有80年代朦胧诗、第三代诗的分延与再造,也有在生命形态和美学趣味上与80年代判然有别的新的诗歌生长点的开启与拓展。80年代的文化语境,被描述为一个人性、人道主义复归,文学的审美机制恢复的时代,而90年代则被设想为一个多元***生的时代,众多的声音穿行其间,***享着90年代的文化语境。 如果不作具体的划分,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我们大致可以说“后朦胧”时代主要是指90年代现代诗歌。在这里,有必要对诗的现代性作出初步的界定。现代诗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不是“现代”(通常人们所说的“五四” )以来人们所写的诗。“现代诗是具有现代性的诗。现代性体现着反叛传统意识、拒绝世俗趣味的先锋精神,尽管人们对其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不以社会价值作为观察评判现实生活的支点,而是在生存的意义上关注人类的尴尬处境及个体的分裂与焦虑,是其最主要的特征。”[1]作为90年代的现代诗歌,仅就其最有生气、最具诗学意义而形成较大影响的优秀部分大体来说,有于坚、韩东、小海等为代表的“他们”诗派。以周伦佑、杨黎、何小竹等为代表的“非非”诗派,以西川、王家新、欧阳江河、张曙光、陈东东、臧棣等为代表的后来合成的“知识分子写作群体”,以翟永明、王小妮等为代表的女诗人群体,以伊沙、侯马、余怒、马永波、盛兴等为代表的年轻诗人群,以车前子、树才、莫非等为代表的“另类写作”群体,还有牛汉、郑敏、昌耀、任洪渊、林莽等中老年杰出诗人和诸如杨克、阿坚、李汉荣等一大批坚持独立写作立场而品质不凡的诗人,以及创作于80年代而成名影响于90年代的天才诗人海子,他们(尚没包括海外华语诗人)***同构成了整个90年代的宏大诗歌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