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如何写出酣畅淋漓的作文语言
#高考# 导语 了解到语言作为一种思想感情的载体,也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选择不同的形式,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这一讲,我们重点学习记叙文语言表达形式,着重研究采用何种形式,才能让我们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一.正确选择语言表达方式
语言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讲述事件、行为过程,表达方式是记叙;介绍说明事物、事理,手段是说明;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或者参与论辩,首选是议论;描摹物态或为了吸引听众的选择是描写;真情告白,直抒胸臆,最适合选取抒情。
记叙文写作,表达方式虽以记叙为主,但为了吸引读者,事件叙述过程中也会大量运用描写。同时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描写常常取代了记叙的首席位置,成为最主要的表达手段。在行文过程中,特定的情况又需要说明、议论、抒情的补充。恰到好处地选择表达方式,对语言表达是否生动形象,起到了方向性的决定作用。
同时,语言生动不仅仅停留在描写上。记叙——简洁明快,条理清晰,或情节紧凑,起伏跌宕;说明——深入浅出、明白晓畅;议论——视角独到、一语中的、入木三分;抒情——感情饱满真挚,无一不是一种生动形象。不要把生动形象的内涵理解得太偏狭。
例如席慕容的小诗
为什么,我可以止住我的笔,却止不住爱和忧伤,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这首小诗以内心独白自问的形式,用词朴素,不见一个艳词,但其真情如月色融入朦胧夜,轻轻挑动人的心弦,一圈圈漾开遗憾、伤感的涟漪,何其生动!
恰当运用表达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生动!一种形象!!
二、追求骈句的古典之美
运用骈句,是对古诗表达形式的一种继承。其形式通常表现为:并列语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语法结构完全一致。或表现为两句对偶,或者表现为三句排比,或表现为多句连续铺排。
这种用法带来的好处有:
(1)句式整齐之美。句子并排拜访,长短一致,如阅兵仪仗,整齐划一,步调一致。
(2)朗读节奏之美。阅读时,韵律如轻快的进行曲或童谣,节奏明白一致,极富乐感。
(3)酣畅淋漓之美。两两相对,三三成组,一触即发,一波未落一波又起,特别是多句连用,气势如虹,渴了——让你痛饮,饿了——让你饱餐。在这一点上,完全抛开了东方的中庸禁锢,张扬了西方文化的恣肆与奔放,给读者十足的“到位”感!
(4)起伏跌宕之美。骈句相对应的词语,要求平仄相对。从字音上划分,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用词字音平仄相对,读出的声音起伏变化,摇曳多姿。
(5)韵脚跌压之美。并列四句,常常一、二、四句的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读起来语感舒畅。连续铺排的句子,每隔几个句子,做一次韵脚重叠,也会带来同样的美感!
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引导句“至若春和景明”和“而或长烟一空”六字相对,剩下全部四字句,句式整齐,节奏欢快;白天景色连续铺排8句,夜景连续铺排6句,语势如虹,如决堤江水,奔流而下。第一句中前两字均为仄声,紧随其后全为平声,进而一个仄声“景”跟着一个平声“明”一句话中呈现出的音调起伏为“仄仄平平仄平”,然后连续变化,摇曳多姿。在韵脚上,明、惊、顷、泳、青连续或跨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运用骈句书写,需要具备以下基本功:夯实语法基础,保证对应词性的相同,保证整体语法结构的相同;要有丰富的词语积累,这样才能保证既不因辞骇意,又能符合字数、词性、语法、平仄、韵脚的多重要求;要有一定的古文功底,有些词要借用古词来表达。
三、追求散句的灵动之美
散句源于宋词。盛唐经济文化繁荣,当时流行一种风气,文人把饮酒、作诗、狎*当作一种时尚。诗人于酒肆相聚,切磋文笔,一有诗成,便把它交给酒楼内的歌*,歌*即可谱曲吟唱。受拍节旋律的限制,这些整齐的诗句就在吟唱的过程中,被截断或连接成或长或短的句子,这样宋词就产生了,后来之所以把词称为长短句,根源就在于此。散句除了适合传唱,还有以下优势:
(1)消除句式整齐带来的表达形式单一问题。我国南北文化审美一个的不同之处在于,北方追求大气奔放、简约、宏阔、对称之美;南方追求细腻、委婉、精致、玲珑、变化之美。散句的出现,将原来句子的四言、五言、七言三种单一的句子表达形式,转化成多种形式,使语言形式百花齐放,变化多姿。
(2)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长句的出现,增强了语势,人的深度情感和高昂的情绪,能够借助长句充分表达,同时,通过短句到长句的变化,也能把人的情绪、情感渐变的过程表现出来。
(3)使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完美统一。连续使用长句,人在朗读时,就会生成上气不接下气的生理不适感,这时连续写几个短句,人的气流和心脏就会恢复正常,为下一词激昂的情绪表达做好准备。交替运用长短句,既能满足思想感情的表达,又能保证生理上的张弛有致、劳逸结合的需要。
(4)散句更适合现代白话文的表达需要。当前生活中使用的是白话文,与古文、古诗有着巨大的差别,我们在行文中需要句子长短的变化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5)现代散句的书写往往继承了古代散句的特征。一是多变中的不变——对偶句、排比句在散句中经常出现;二是韵脚之美仍被传承——我们写的虽然是散句,但隔几句,我们如果注意了适当、适量运用押韵,读起来仍不失古体押韵之美。三是平仄的起伏变化,也是很多比较成熟的作者写作要遵循的一条法则。
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最后一段: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段中句子长短错落,摇曳多姿,“然而”一句,突然化为长句,把太守做事由心、心安理得、自鸣得意的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然后回归理性,落到主旨“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张扬之气立敛。最后两句采用设问,加重语气,强调“不是他人,而是本人”,自豪之意尽露笔端。如果是现代白话文,这种散句的灵动之美会更突出——因为古汉语,有严格的语法要求,单音节词语过多,在表达的灵活性上受到更多的限制。
四、体现修辞之美
修辞,是祖先为我们不断创造并保留下来的一种宝贵的表达文化遗产,它的功能主要有:变空洞为充实、变抽象为具体、变直白为婉约、变单薄为厚重、变浅显为深刻、变实为虚;突出事物特点、增加幽默讽刺韵味、加强语气、增强语势、便于抒情、营造意境等等。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修辞种类: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反语、设问、反问、双关、对偶、借代、顶针。
写作中经常运用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
朱自清的《春》结尾,对春天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一是新;二是美、三是力。如果只做这种本质上的总结,这一段便称为一个没有任何感染力的段落。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构成排比,三种修辞方法综合使用,写出来的文字是: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不仅写出了春天的抽象特点,更通过修辞将这三种抽象的特点,转化为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三个具体的形象,并通过人物的行为、神态、动作,凸显新、美、力的特点,同时还把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溶于字里行间。其表现力远远高于概括总结式结尾。
五、追求修饰之美
语言要有骨干,更要有血有肉。句子骨干如清水房,只给出宏观框架,表达基本含义。定语、状语、补语,如装修,综合运用,才能充分刻画物态,体现行为特点,凸显事物特征,表现人物性格、心理,具体体现抽象程度。
太阳升起来了。
火红的太阳冉冉地升起来了。
一轮火红的太阳,从初春的地平线,从山与山的两肩重叠的地方,冉冉地升起来了。
这三句话,的差别,就是一个没有修饰,一个修饰得不够,一个抓住事物的特征、特点,充分修饰,修饰得越充分,语言表达越生动形象(但也要把握一个度,戴一条项链是装饰,效果是漂亮;戴五条项链就过了,过犹不及)
六、追求留白之美
所谓留白,就是字句表述绝不面面俱到,以简约和删减为表现手段,给读者留出理解、想象和艺术再造的空间,让读者的思维动起来,缔造书法艺术中笔断而意连的境界,使我们的语言表达具有古诗写作“纸上几十字,句外千余言”的语言张力。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三种事物并列摆放,作者不置一词进行描绘,但读者读后,就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读出其中“枯藤骨瘦嶙峋,缠绕于老树之上、乌鸦悲啼,哀立于枯藤之巅”的景象。
七、追求变化之美
很多学生写文章,描写角度单一,全文以猫为写作对象,从头到位,90%以上的句子,便单一从猫的角度落笔,主语省略也罢,代词替换也罢,总之几乎全是猫,从头到尾统计字数,不过700余字,其中紧紧“猫”这个词就用了100余次。其次,行文过程中,雷同词不换,近义词不辨,一词到底,甚至一句重复多次的现象也非常常见,这都影响句子的生动表达!
八、追求标新立异之美
因为文学发展史漫长,受古人、前人的影响,一刻划某个事物,必选没个词,一描绘某个事物,必用某个固定的修辞,形成表达上的定式。这些定式是表达生动的克星。我们表达既要客服空洞、死板、僵化,又要客服程式化,写出自己的独特形式来。同样一句话,大家都这样说,我偏要换一种形式;同样一个内容,别人都这样描述,我非要那样描述,凸显艺术的单一性、创造性特点,才能写出个性化、生动化的语言。例如:“天亮了”这个含义,几种常见的表达形式是:1.天,渐渐的亮了;2.东方露出了鱼肚白;3.黑暗渐渐淡去;4.朝霞染红了半边天。我的表述为:夜,在黑暗中醒来。
九、追求个性语言风格之美
凸显自己个性化的语言特征,形成语言表达的个性化风格:或整体运用短句,轻灵跃动;或大力铺排,恣肆张扬;或嬉笑怒骂,语言似投枪匕首;或借用夸张、讽刺、活用、化用,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或借用联想想象,唯美虚构,凸显浪漫;或外实内秀,意味绵长.....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用了几十处“者也”句式,让人耳目一新,李白写诗,尽显夸张之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浪漫风格跃然纸上。
这一讲,我们立足语言的外在形式,从九个方面重点阐述了语言表达的形式美。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形式本身再美,也要和表达内容辩证统一。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形式!一件漂亮的时装,不是穿到哪个人身上都美——以勾勒形体见长的比基尼,加之于肥胖的人身上,凸显的往往是丑陋。语言形式的选择,要遵循适应才是最美这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