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在那山道旁》的白裙女子是谁,初恋又是谁
《在那山道旁》透过初恋的羞怯,写出了一对青年男女如露珠的情怀,又暗示了那个破坏他们幸福的爱情,造成他们痛苦的分离的魔影。小蓝花代表着作者徐志摩心中那不被自然和压力而坚强的爱情的萌芽。
徐志摩一生为四位女性所困:张幼仪、林徽因、凌叔华和陆小曼。
徐志摩与张幼仪系奉父命而结合,以仳缡告终。
与林徽因相见恨晚,是一厢情愿。
陆小曼则是乘虚而入造成了事实夫妻。
诗人在“青春期”创作过程中经历了离婚,初恋失败,再追求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他遭到了家庭的遗弃,社会的压力,种种艰难困苦在这位敏感的诗人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我们从他的言行和诗歌中可以看出来。
“五四”前后知识分子争取个性解放的斗争,往往是从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开始。徐志摩也是这样。他十分赞同一个外国诗人的话:“我们靠着活命的是爱情、敬仰和希望。”(演说《秋》) 在他看来,恋爱婚姻自主是他“诗化生活”,追求“追求理想主义”的一个步骤。他提出要与包办的妻子离婚。他“甘冒世之不韪”“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他认为与张幼仪离婚是“此去清风白目,自由道风景好。听身后一片声欢,争道解散了结儿,消除了烦恼!”(《笑解烦恼结(送幼仪) 》)
离婚后徐志摩与张幼仪的感情反而好了,用普通所谓喜新厌旧是不能作解释的。这是徐志摩追求的单纯信仰,在爱情生活上的一种反映。
但他所追求的“要在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之伴侣”。而这位伴侣———林微音,最后也竟不可得。徐志摩认识陆小曼后,与那颗同样的没有自由没有爱情的痛苦心灵迸发出热烈的火焰。但要结婚,阻力却很大,不仅家庭反对,就是社会上也不能谅解志摩。但他们偏要在荆棘丛中营造他们的安乐窝。
《在那山道旁》透过初恋的羞怯,写出了一对青年男女如露珠的情怀,又暗示了那个破坏他们幸福的爱情,造成他们痛苦的分离的魔影。小蓝花代表着作者心中那不被自然和压力而坚强的爱情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