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常见特征

特点一:种类繁多,领域广泛

一类是抒写亲情、爱情。如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离别的幽怨与痛苦,是感人至深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孟郊的《古怨别》、杜牧的《赠别》写的是情人间的缠绵悱恻。

二类是友情、同僚情。有的写送好友到外地做官,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等,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有的也写送好友到外地做官,但他们的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如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诗人在送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等;有的写送友人远征,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等,这些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还有的是写送友人去远游,抒发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如杜荀鹤的《送友人游吴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这些诗毫无悲酸之态,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此外,还有一类唐人送别诗,无论是送者还是行者,都不是主人,如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宿别》、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等,这里的送者与行者都是旅途中的匆匆过客,其别情更具一番味道。

特点二:手法多样,情深意长

一类是直抒胸臆。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慷慨悲歌,一吐为快。

二类是借景抒情。这是唐人送别诗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首联写送别的地点,青山白水、景色如画,但一"横"一"绕"便把惜别之情借助山水表达出来。中间两联更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想像别后友人的行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关怀,颈联"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隐喻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联情真意切,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整首诗借景抒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挚而感人。

再如张说的《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悠悠。在这首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的诗中,诗人深藏了自己的心事,只含蓄地借助景物透露给我们些许信息:眼见友人离去,秋波浩渺中征帆渐远,直入朝廷去了,而自己却谪居岳州,遥无归期。一个"孤"字语带双关,失落与孤寂之情渐上心头,而一个"浮"字又顿生扑朔迷离之感,峰浮于水,人浮于世,飘泊之愁更浓了,第三句明写传说中的神仙"不可接",实是友不可接",友人远去的地方--朝廷"不可接",于是一片凄婉的心事就在这简淡的秋景中浮现,随着悠悠的湖水荡漾起伏,言有尽而意无穷。

特点三:伤感旷放,各有千秋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柳永式的、带着浓重伤感情绪的离别,这类诗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和政治上的挫折,失意、哀伤情绪很浓。如卢纶的诗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给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次联写送别的情景,仍是紧扣悲字,融入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颈联感叹身世,仍是紧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与伤怀合在一起,心境更显悲凉。

但友人分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特点四:境近意远,言浅情深

真正的文学是纯粹的,真挚的情感也是纯粹的。唐代送别诗中,诗人往往把自己的一颗真心,用最朴素的语言捧出,化成千古绝唱。如孟浩然的《留别王维》,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也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语出天然,但深挚动人的感情却挥之不去,言浅情深,余味悠长。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柳宗元的这首《重别梦得》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语言之中,语直而意深。"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这是与友人相见时的问候语,语出天然毫无修饰,但相思之情自在言外,悲喜交集之态尽在其中。这至真、至纯之语,不用修饰,我们便被那份深挚的友谊感动了。

作为唐代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唐人的送别诗在其思想内容上,大大丰富了唐代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在艺术表现上,格调或豪放或含蓄,或旷达或深婉,或直露或蕴籍,或借景或托物,用语浅近,不事雕琢,真正体现了"境近意远,词浅情深"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