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翠坪山”的详细介绍。

纠正一下:是“翠屏山”

翠屏山钟灵毓秀,历来为人文荟萃之地,有大小文物遗址数十处。这里是西晋名士文立、三国名将甘宁的家乡,大禹治水于此,唐相陆贽在此面壁读书十载,李白、杜甫、苏轼、陆游、黄庭坚曾在此吟咏流连,留下千古诗篇和动人的传说。但人们知道的不多,拜访的也少。一方面,因为文革时期,这些古迹都惨遭破坏,幸存的少;另一方面,是目前开发利用不够,没有形成气候,宣传乏力。

早年,翠屏山上有一道绝妙的风景。每到夕阳西下之时,一缕细细的白色的云气从江中冉冉升起,久久环绕着翠屏山青青的山麓,就像一条细长的白练飘动在绿色的屏风上,经久不散,蔚为奇观。唐代诗人杜甫于公元八世纪在忠州写下的“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的诗句,就是咏叹的这一美景。清代的忠州文人们给这一景观取了一个很美的名字----紫极晚烟,并列为忠州八景之一 。翠屏山半山腰毗卢寺(清重建,今已毁),唐称玉虚观,亦叫紫极观。

清代诗人杜允贞《翠屏春晓七律》诗云:远山一抹黛眉痕,曙色冲开雾霭昏。残月在天凝宿露,断云栖树带朝墩。百花艳冶晨光灿,万木阳森鸟语喧。中有高人扶杖早,沿坡随意步烟村。

史料记载:陆贽,字敬舆。公元754年出生于浙江嘉兴,唐代宗大历六年,十八岁即中进士,初任县尉、县令等职。唐德宗即位时,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参赞机要,起草诏书,甚得朝廷倚重,号称“内相”。 唐贞元八年,陆贽39岁,受命为宰相,上任后广开才路,改革选官制度,改革税法,减轻人民负担,制定边防御敌方略,深得人心。不幸的是,公元796年,奸臣裴延龄屡进谗言,陆贽被排挤出朝廷,贬为忠州别驾(别驾之职位一说相当于县府办公室主任,一说相当于顾问),陆贽不因个人的沉沦而颓废,他在翠屏山上凿洞读书,继续研究学问,仁心自守,保持着自己的节操。他看到忠州疫病流行,遂潜心医学,抄录各种医方,编成《陆氏集验方》十五卷传世救人。805年去世,唐顺宗即位后,下诏征还,诏未至而贽已卒,时年52岁。陆贽遗命简葬忠州,头朝北方,以示其至死心向朝廷。其墓因历代祭典,扩建,规模庞大,终成“怀忠堂”,成为翠屏山一大景观。

翠屏山地灵人杰。三国东吴“折冲将军”甘宁,西晋“散骑常侍”文立生于此地,巴蜀名将严颜故里距此也不过十余公里。正是这些忠臣良将,使忠县人“忠”的品德誉满华夏。唐代陆贽、李吉甫、白居易、刘晏“四贤”在忠州为官期间,将翠屏山作为忠州的“后花园”,足迹踏遍山野,留下光辉的诗篇和不老的传说。

李白夜发清溪,下渝州,过忠州时曾在翠屏山凭吊,在途中创作了《巴女词》一诗;杜甫曾游览翠屏禹庙,并在《禹庙》一诗中抒发思古之幽情;而白居易在忠州为官三载,多次登临翠屏山,写下不少佳作传世;陆贽被贬为忠州别驾期间,在翠屏山修习隐居十年,为世人留下大量作品,最后病逝并埋骨于此;苏黄、陆游也曾追随着李杜和白居易的足迹,来此凭吊怀古。

翠屏山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奇山。在山腰东面有渝东佛教名刹三台寺,山顶有报德寺,半山处有道教紫极观,东山顶有文峰塔,可谓名寺云集。

另:

忠州八景,酝酿于明代成熟于清朝,道光年间正式命名。,据道光六年(1826年)吴友篪、熊履青编修的《忠州直隶州志》记载:忠州八景;翠屏春晓、紫极晚烟,巴台夜月,治平晨钟、玉镜、天成、鸣玉平沙、五龙潆宝、西岩瀑布。

翠屏春晓。此景在翠屏山。春时,满山翠竹苍树,琪花瑶草,红战绿酣,光灼陆离。白居易之弟白行简以诗赞美道:“红绿层层锦绣斑。”凌晨瞩目,更觉炫丽多彩,青葱可爱。清代诗人杜允贞吟道:“百花艳冶晨光灿,万木荫森鸟语喧。”今景尚存。

紫极晚烟。景在翠屏山腰。紫极是道观名。即紫极观,又名玉虚观。唐朝创建。庙在山腰。春秋佳日,每当薄暮时,有轻烟一缕横亘其间,上达桐柏山,下接羊鸣山,绕束如带,历久不散。杜甫《禹庙》诗:“云气生虚壁。”即指此处景色。明代忠州诗人舒容诵道:“缭绕几回缠树顶,轻盈一段护花颜。时浓时淡长空里,年去年来夕照间。”今景尚存。

巴台夜月。巴台即巴台寺,又名龙昌寺,唐时所建。今在白公祠。山势高耸,得月最先。俯视长江如带,玉免凌霄,万川可掬。江外诸山,茂林疏林,又历历可辨。泰岱日观峰方有此景。白居易《登龙昌寺望江南山》诗云:“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虚阙晚潇洒,前山碧参差。”月夜登临观景美不胜收。明代陈仲仁诗曰:“将军曾此息干戈,千古高台月色多。”今景观尚存。

治平晨钟。治平即治平寺,唐时之龙兴寺,俗呼:“大寺”。今忠州中学。古时,每当凌晨,撞钟醒人,所谓午夜钟声,发人深省。杜甫寓住三月,有《题龙兴寺院壁诗》,陆游游此寺,题诗后:“天寒来此听江声。”清代忠州举人杜炳有诗云:“种柳曾传白太史,羁栖犹记杜诗翁。凌晨响振千人警,侵晓敲残万象空。”今存遗址,寺钟具毁。

玉镜天成。玉镜指钟坝之照镜台。台石宽经二、三丈,四周翘起,中凹如盂,其形如镜。澄泓盈盈,光亮照人。传说有仙女洛神,湘妃,凌波仙子栉沐其上,故名“仙女照镜”。清代诗人戴缨诗曰:“溶溶凝聚菱花净,湛湛泓澄月影来。几尺波间涵玉态,半杓清处露香腮。”今沉于水底。

鸣玉平沙。鸣玉即鸣玉溪。鸣玉溪入长江一段成S形,登高观之如太极图,其地势平如砥,沙白如雪。杜甫诗云:“江声走白沙。”即指此景。清诗人金辉生有诗曰:“半溪流水空山里,一带平沙古岸头。纵目猜疑晴雪积,前身仿佛晓烟浮。”今沉于水下。

五龙潆宝。五龙石在城东菜园沱河下。五石分裂,状如蛟龙,翻腾滚动,栩栩如生,中凸起一石如圆珠。五石龙舞爪骧首,振鳞曳尾作搏摄状。每当江水泛涨恰及龙腹,水潆波荡更形生动。俗呼:“五龙抡宝。”清代忠州进士成文运诗云:“石龙五聚水云限,中产连城宝一枚。带月争时惊夜鹤,和盘棒处动春雷。”今被江水淹没。

西岩瀑布。即城西木莲洞瀑布。明帼国英雄秦良玉故里秦家坝前面。西岩高三、四丈。鸣玉溪水喷出,宽可五、六尺,长如匹练,漱玉溅珠,烟霭迷离。虽无银河落九天之概。而云岩风壑,濯影神清,令人想见庐山面目。岩壁有宋人钱子山诗刻,历历可观。清代举人忠州诗人刘以瑜诗云:“排山倒海走鲸鳌,雷电交飞雨露号。波撼巴城倾地轴,势翻巫峡蹴天涛。”今景观尚存。

清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侯若源,庆征,柳福培续修《忠州直隶州志》时,认为“玉镜天成”“不可考其所在”。“五龙潆宝”因“近来树木凋零,又被水洗,山谷变,无复翱翔之势矣。”故“今更以“羊山夕照”“鹿洞仙踪”较前颇切,以供文人韵士之歌啸,未始不可。”

羊山夕照。羊山即羊鸣山,在东 溪河东边,长江南岸,每夕阳西下人影在山时,余晖掩映,雉碟女墙都入画中,当木叶微脱,枫人初醉候更有可观。有人亦称此景为“古塔凌云”。古塔即万福塔。道光五年(1825年)知州吴友篪、僧志宽、续绅等集资修建,塔八方九级,凌云壮观,清代忠州诗人陈廷瑞诗云:“水抱山环际,层层塔露尖。云阴遮不住,风景壮遥瞻。蔚见人文起,祥欣我里占。梯空攀绝顶,折桂仰明蟾。”今塔毁于文革,摩岩石刻犹存。

鹿洞仙踪。鹿洞即白鹿洞,在实验小学大门内,传说二樵人逐鹿入洞,已于秦汉时仙去矣。此洞万木森森,浓荫四布,洞前仙草,高下纷披。诸生有时把卷吟哦其中,触机领悟,别有会心。清人陈廷瑞有诗咏曰:“猎士曾追鹿,芳踪不可寻。食瓜仙已渺,封藓洞弥深。书舍名犹昔。诗人说至今。白云自来去,蕉下梦沉沉。”今洞尚存。但砖封其洞门。

时代变迁,山河变迁,景观也随之变迁。旧景虽没,新景应运而生,此自然规律也,殷盼忠县新八景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