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心自知的诗句

1. 什么诗或词中有“

曾国藩的“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

王安石的《明妃曲》中的“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乔知之 《长信宫中树》中的“零落心自知,芳菲君不见。”

陆游的“前朝名胜凋零尽,百岁关心只自知。”;“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羌胡可灭心自知,富贵有命才可与。”;“百年扰扰梦相似,万事悠悠心自知。”;“老态人未觉,孤愁心自知。”

刘长卿的“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发先衰。”

黄庭坚的“天空地迥何处觅,岁计有余心自知。”;“流离颠沛义不辱,去就死生心自知。”

白居易的“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华阳观里仙桃发,把酒看花心自知。”

温庭筠的“一去迹常在,独来心自知。”

苏轼的“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

东方有阁曰蓬莱,海阔天空心自知。

酸楚心自知,岂止泪两行。

2. 代表自知的诗句

南涧中题(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杏园中枣树(白居易)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东风不择木,吹照长未已。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后序(白居易)

前三年,元微之为予编次文集而叙之。凡五秩,每秩十卷,迄长庆二年冬,号白氏长庆集。尔来复有格诗、律诗、碑、志、序、记、表、赞,以类相附,合为卷轴,又从五十一以降,卷而第之。是时大和二年秋,予春秋五十又七,目昏头白,衰也久矣,拙音狂句,亦已多矣。由兹而后,宜其绝笔,若余习未尽,时时一咏,亦不自知也。因附前集报微之,故复序于卷首云尔。

和除夜作(白居易)

君赋此诗夜,穷阴岁之余。我和此诗日,微和春之初。老知颜状改,病觉肢体虚。头上毛发短,口中牙齿疏。一落老病界,难逃生死墟。况此促促世,与君多索居。君在浙江东,荣驾方伯舆。我在魏阙下,谬乘大夫车。妻孥常各饱,奴婢亦盈庐。唯是利人事,比君全不如。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我掌四曹局,君管十乡闾。君为父母君,大惠在资储。我为刀笔吏,小恶乃诛锄。君提七郡籍,我按三尺书。俱已佩金印,尝同趋玉除。外宠信非薄,中怀何不摅。恩光未报答,日月空居诸。磊落尝许君,局促应笑予。所以自知分,欲先歌归欤。

病中五绝句(白居易)

世间生老病相随,此事心中久自知。今日行年将七十,犹须惭愧病来迟。方寸成灰鬓作丝,假如强健亦何为。家无忧累身无事,正是安闲好病时。李君墓上松应拱,元相池头竹尽枯。多幸乐天今始病,不知合要苦治无?[李、元皆予执友也。杓直少予八岁,即世已九年。微之少予七年,薨已八年矣。今予始病,得非幸乎。]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妨行便坐禅。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交亲不要苦相忧,亦拟时时强出游。但有心情何用脚,陆乘肩舆水乘舟。

初(白居易)

闲宵静话喜还悲,聚散穷通不自知。已分云泥行异路,忽惊鸡鹤宿同枝。紫垣曹署荣华地,白发郎官老丑时。莫怪不如君气味,此中来校十年迟。

陪狄员外早秋(岑参)

常爱张仪楼,西山正相当。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烟氛扫晴空,草树映朝光。车马隘百井,里閈盘二江。亚相自登坛,时危安此方。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旌节罗广庭,戈鋋凛秋霜。阶下貔虎士,幕中鹓鹭行。今我忽登临,顾恩不望乡。知已犹未报,鬓毛飒已苍。时命难自知,功业岂暂忘。蝉鸣秋城夕,鸟去江天长。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谁当***携手,赖有冬官郎。

示守庚申众(程紫霄)

不守庚申亦不疑,此心常与道相依。玉皇已自知行止,任汝三彭说是非。

醉歌行(杜甫)

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总角草书又神速,世上儿子徒纷纷。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春光澹沱秦东亭,渚薄牙白水荇青。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叙吟(杜荀鹤)

多惭到处有诗名,转觉吟诗僻性成。度水却嫌船著岸,过山翻恨马贪程。如仇雪月年年景,似梦笙歌处处声。未合白头今已白,自知非为别愁生。

3.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这是曾国藩的对联,为集句联。

上句出自苏轼诗: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

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

下句出自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有人曾劝曾国藩“鼎之轻重,似可问焉”,让其夺位,曾国藩便以此联答之,告诉诸人,这才是他毕生所要追求的人生境界,于是劝者止声,这两句话描述的是一种大气魄,大场面,倚天观海,阳光照在海面,海天一体,浪花飞腾,此时的自己心胸犹如隐藏着流水高山而博大起来,同时流水高山等也有一种淡薄之味,这是一种最超然的境界。 这句诗的背景是湘军将领集体暗示,恳请曾国藩自立为王时,曾就用此诗表达了自己崇尚清高,淡雅的圣贤,不愿去称王称帝.从而打消了众将的一番企念. 此句完全表明了曾有清高,淡泊,忠诚,知恩图报的君子小义,却没有为天下苍生当仁不让,大义灭亲的圣贤王道。

4. 求类似诗句;越多越好 (他人不知我自知,轮回无情心有情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一作杳)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一箫一剑走江湖,千古情仇酒一壶!两脚踏变尘世路,以天为盖地为庐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寻扁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百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蓑风雨任平生

左牵黄,右擎苍,西北望,射天狼,霸气侧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苦愁

5. “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

可以算是的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 这是曾国藩的诗句。

曾国藩攻破南京后威镇天下,功高盖主,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他举湘军起事,自立为王的最佳时机。否则兔死狗烹,朝廷对曾国藩轻则将罢免其军权,重则亦可能暗下毒手。因而这个时候也是曾国藩对称帝一事感到最犹豫最彷徨的时候,此时王闿运再度向他提出此事,他没有像以往那样怒不可扼,严词拒绝,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而沉思的结果就是他写下那句著名的诗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出自于曾国藩的辩言。说的是一种人生境界,体现了他这种坚守人臣的行为和心理是和他作为儒学大家的身份和受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分不开的,所以越是战功彪炳,他越是克己修身。

具体可以参考唐浩明的长篇小说《曾国藩》。

6.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首诗完整的什么,这诗是什么意

完整的,这两句诗是曾国藩在攻取太平天国的首都江宁之后,身边朋友幕僚等劝曾国藩向北京进军黄袍加身。他拒绝后所写的一句诗。

倚天照海花无数

此句道的是: 当君身处高处,君临天下时,就会发现原来有很多很绚丽,很出色的花朵。 当年曾氏以此表达只要你(们)站在更高处,就会发现天下有很多人比我出色。

高山流水两心知

此句道的是: 高山和流水本是相关和缠绵的,但是彼此无耐只能是擦肩而过,因为彼此都知道不可能有长久的相处。 当年曾氏以此表达我虽有意于此,你等也有情为我, 但即便我当上了皇帝, 面临这等乱世,还是没有好的结局的,只要我们彼此心照就好了, 你们的情意我心领了。

这十四个字大概意思是:“我一生的荣耀都是朝廷给的,曲高境幽的状态,只有我自己心里自知了”。当时的形势来看,曾国藩如果登高一呼,很有可能黄袍加身。但是老先生不没有这样做。那是一种对皇权的忠,是一个儒家理学的血液深入到骨髓的一种思想,但是曾国藩并不迂腐,把握住大是大非的问题后又能准确的把握世事的脉络。

扩展资料: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赞。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革、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

搜狗百科—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