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小岛·文海晨光‖一座村庄与一个古县的历史文脉
地方志书是一个行政区域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一个地方历史文脉的记录与反映。尤溪县现存最早的县志,是嘉靖年间邑人进士田顼编纂的《尤溪县志》。而一百年后,他的孙子田振先又参与了崇祯版《尤溪县志》的编纂,祖孙两人皆为尤溪文脉的延续付出了努力。
田顼生于明弘治九年(1495年),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文崇先汉、诗类晚唐”的杰出才干高中进士,嘉靖六年(1527年)受尤溪知县李文兖之聘,编纂《尤溪县志》。田顼字希古,又以家乡太素山取字“太素”,号柜山,是晚明“四大才子”之一。
田顼为何在中进士后又回乡编纂县志?其家乡太素山在哪里,为何后来县志不见记载?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到了田顼的出生地大田县上京镇梅林村。大田县在全国知名度并不高,但2019年随着一首《我是大田后生仔》歌曲在网络走红,让很多人记住了大田这个县的名字。
车子缓缓驶入梅林,路两边的荷花田园、光伏长廊、“三田”公园、田氏祖房······融合形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又一一在告诉我们,这是一座生态美丽、产业兴盛、文化厚重、人才辈出的村庄。时值盛夏,已连续几日被夏荷惊艳到了,每一次看到的面积都在加大,终于按捺不住,查了一下荷花的花语,是清白、坚贞、纯洁、信仰、忠贞和爱情,今年如此频繁地见到荷花,这于我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因有明确目的,我们不敢贪恋美丽的景色,直奔梅林村村部。相约的人已在村部等待,一阵寒喧之后,立即查阅资料、座谈讨论,田顼生平存在的疑点慢慢地揭开了面纱。
梅林原名梅岭,明朝时隶属尤溪县三十五都。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划尤溪县西南部三十至三十九、四十四至四十八***15个都,组建大田县。田顼中进士不久,其父田濡在为母守孝期间去世,田顼回乡为父守孝三年,葬父于尤溪县城南莲花峰天湖寺旁。在此期间,接受尤溪知县李文兖的聘请,编纂《尤溪县志》。
田顼一生最乐于被人称道的,是发现和培养了一位对明朝有重大影响的重量级人物。嘉靖十五年,任湖广佥事的田顼来到荆州,听闻江陵县出了一位年仅12岁的神童,即招来面试,试题就是“南郡奇童赋”。神童很快就交了卷,颖敏绝伦的文章让田顼感到非常惊异,立即为他补为府学生。这位神童就是张居正,田顼也因此被称为发现张居正的伯乐。嘉靖十八年(1539年),田顼在九江创办濂溪书院,张居正成为他的门生,二人结下深厚的师生之谊。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田顼在家乡病逝,时大学士、兵部尚书王用宾为他撰墓志,门人、翰林院学士张居正为墓志篆额。
梅林男丁皆姓田氏,在大田流传一句“魁城连、梅林田”的口头语。梅林“三田”,除田顼之外,另两位是田琯、田一儁,他们放在全国或是全福建并不是知名人物,但对梅林乃至大田县,足以撑起一方历史文脉的天空。“三田”雕像在公园里矗立着,从迹象上看是落成不久,但在梅林,“三田”先生早已在民众心中矗立了几百个春秋,已成为民众的精神信仰。
与三田公园一路之隔,是田氏祖祠,名曰“钱塘祠”。祖祠高高的台层,在告诉着过往旅人,田氏祖先曾经的辉煌和享受的尊崇。钱塘祠是仿古建筑,用斗拱高高抬起的重檐屋顶,集中体现了古建筑的精美艺术。钱塘祠不仅规模宏大,更令人称奇的,是祠内以廉政为主题的文化宣导,这既与“三田”先生一生为官清廉有关,也在昭示着梅林田氏以廉为荣的教育理念。
钱塘祠对面的山,形如梅花落地,便名梅山。冬天之时,山为白雪所覆盖,田顼父亲据此别名了“太素山”。田顼编纂嘉靖版《尤溪县志》时,梅岭还是隶属尤溪,田顼特意在县志里收录“太素山”。
乡愁是每个人心中最深沉的记忆。田顼六岁就离开梅林,定居尤溪县城。可直到一百多年以后,他的孙子田振先仍然记住梅岭的太素山。那时梅岭已属大田县,但田振先在编纂崇祯版《尤溪县志》时,仍在县志里收录“太素山”,只是其它的山峰都有注明位置和隶属哪一都,唯太素山含糊不注,这应是出于对祖籍地念念不忘的一点私心吧。
虽然田顼在编纂《尤溪县志》时夹带一点私心,将不是很出名的“太素山”收录在尤溪县志内,田振先甚至将已不再录属于尤溪的太素山仍收录县志内,但相对祖孙俩编纂《尤溪县志》之功,将尤溪历史文脉延续下来,这算不上什么,可以谅解他们这一朴素的私心。毕竟有了他们,尤溪民众才能更好地了解历史、延续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