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持续学习的持续思考?

2016年和2018年分别写过为什么要读书,今天空闲,把两篇文章摆出来,看看我关于读书这个主题内省的进化。

很欣喜的发现,我喜好求知的初心未变,而且越来越享受认知扩展后的内心愉悦。

学习不再为好的工作,不再为别人的看法,越来越少功利的目的,这也许是我这种喜好心灵自由的人最舒服的境界。有钱难买我喜欢:D

2018年2月版本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我们这些同学以这般年纪,这般资历,还要远渡重洋、放弃假期学习各国卫生体系,医疗保险的演进和理论、卫生经济学、医疗质量管理、统计学等等基础课程?我想至少有三个原因。

第一,我们都是终身学习者,学习知识会有欣快感、成就感。同样有限的精力下,我们更愿意把时间和汗水花费在获取新知,扩大认知上。

第二,愿意探索现象背后的科学逻辑。作为唯物主义者,我们相信世界的表象,一定有其背后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原理。这些理论和方法一定是跨文化、跨地域的,也是不断迭代和进化的,这需要持续的向最优秀、最前沿的知识发源地学习。

第三,喜欢独立思考,深度思考。我们不满足于简单接受别人的观点,更别说受充满情绪化的煽动性语言影响。在狂热中我们选择冷静、理性,以科学方法和基本常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前沿的洞察和自己的能力带动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美好。

2016年9月版本

今年九月,我开始修Johns Hopkins大学公卫学院医院管理博士班。自录取以来收到好多朋友的祝贺。因为这所创建100年的学院,常年在这个领域保持全美第一,是国内每个医学生做梦都希望深造的学术顶级殿堂。但是,在一片恭喜声中也有很多疑惑。为什么你这么大岁数还要读书?为什么要读博士?更有行内人问,为什么要读医院管理的博士?以下是我的思考。

为什么你这么大岁数还要读书?

我享受知识精进的过程。在我人生知识和见识最精进的几年里,做梦都是飞翔的。一次是初中,我从常年学渣用一年的时间成为小学霸。一次是05年,进入一家跨国咨询公司,没有同事,没有前辈,只要靠自己学,把自己卖出去,还要发展团队、指导客户。还有一次,一次,一次。这些经历真是人生痛快淋漓的感受,集中一段时间,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每天都活得有意义,有进步。

我对感到无知很恐惧。求知的同时我又常感自己的无知。在听同事讲复杂的财务术语时,在朋友小聚,聊聊诗歌词曲时,在羽毛球场上,被别人溜得满场跑也接不到球时?我都会有恐惧感,这恐惧感是我持续读书、拜师傅的动力。

读书和年龄无关。对知识的兴趣和心态相关。我岳父在看到新鲜机械设备会非常专注的琢磨它的原理,我爸70多岁还在天天去图书馆查资料,我们班的同学里也有季加孚院长这样的资深医学博士,还在回炉深造。我也看到多年轻人,他们的时光都消磨在酒桌歌厅里。学习是一个人主动提升自我修养,是修身的过程,因为它很孤独甚至辛苦,注定是少数人的选择,而这和年龄无关。

为什么要读博士?

读到博士是给自己的承诺。我家的长辈和同辈大多是大知识分子、大医生或大科学家,儿时父母给我的烙印就是拿到博士对你的基本要求。没有博士学位,无论赚再多钱,事业多风光都是人生不完整的。因此,我一直在寻找进修博士的机会,完成夙愿。

这几年是我人生恰好的阶段。十几年前硕士毕业后,导师曾让我留校跟他念完博士,我甚至都办好了签证。但那时感觉人还不成熟,不能确定读博的意义。经过这些年的历练,我的事业方向,专业方向甚至人生主线都已经定型,能够真正的从博士教学中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再加上家庭的稳定,房子、车不再成为生活的压力,让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

认定这个专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这么多年的行业积累,自信以我的能力和成就能够进入顶级的学校学习,而这个领域我心目里的顶级学府不过三、五家。我一直在等待,但没想到机遇来的这么快!约翰霍普金斯是医学金字塔的塔尖,无论如何,也要把它拿下!

为什么要读医院管理的博士?

几位行内的人问,医院管理是一个很本土化的专业,和地域、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你学的洋墨水能用得到么?我想,有三条能值回这五年的投资:

拓宽视野,构建大格局。当前国内的院长除了少数精英,大多应对的眼前的琐碎事项。少有形成对卫生系统运行规律整体的认识,更缺乏对全球性卫生经济规律的理解和把握。高度决定视野,这个行业需要一些人站在高处,提升行业的学术水平和行政能力。

学习方法,驾驭大决策。目前我们的管理半径小,决策影响力往往也就眼前、几个月,多不过几年。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我们能掌握更高级的决策方法,也更有机会使用这些方法,影响到数百万乃至千万人的生活。这也是Johns Hopkins公卫学院的座右铭,Save LivesMillionsat a time。

抢占先机,攻学术高地。医院管理也是一门独立学科。由于国内对该学科建设不重视,学术积累程度较弱,同行虽涌现出了很多名家在各自岗位有些探索,但仍少有”大家“,更没有出现学术百花齐放的景象。学术领域仍有巨大提升空间,这需要一大批生长于此,又拥有国际视野的学者推动和发展,而当下正是开天辟地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