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薄命女子心境写照的一首诗
读《牡丹亭》绝句 作者(明朝)冯小青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赏析 晚明西泠女诗人冯小青,小名玄玄,相传是武林名士冯千秋从镇、扬携回杭州的一个小妾,其时她才十六岁。上面这首诗描绘出了她来杭州之后的处境和心情。
传说她到冯家后为大妇所不容,被迫幽居在孤山脚边一所旧屋里。明朝时候的孤山,几乎四周皆水,陆路难通,那个妒妇既不让小青出来,又不让冯千秋去探望她。每到夜晚,她孤身一人,青灯一盏,形影相吊。
“冷雨幽窗不可听”,是这种寂寞凄凉的环境的写照,也是这位红颜薄命女子心境的写照。《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吟》有句云:“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描写的颇类小青此时此刻的情怀。
“幽窗”外自然界淅淅沥沥的“冷雨”,一声声敲打在她的心坎上,这不正象征着她经历的一场人生的凄风苦雨吗?如今她成了被遗忘的人,陪伴她的只有这幽窗冷雨,而这凄凉的雨声更勾引起她多少身世之感!“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所以,她不想去听,不愿去听,可那无情的冷雨啊,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怎样消磨这百无聊赖的漫漫长夜?于是小青“挑灯闲看《牡丹亭》”了。所谓“闲看”,本来只是为打发时光、消闲解闷而已,谁会想到“借酒浇愁愁更愁”。
《牡丹亭》——这部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杰作更加触动了她的心弦。小青像世上其他女子一样,渴望美满的爱情和婚姻生活,可是旧时代男人可以纳妾的封建婚姻制度,铸成了这位可怜的贫家女的悲剧。她幽居孤山,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左近有一所观音庵,可怜的女子只好向菩萨求救,她常常痴痴望着佛的庄严妙相,俯首合十,以诗向佛祈祷说:“嵇首慈云大士前,不生西土不望天。愿祈一滴杨枝水,遍洒人间并蒂莲。”她多少渴望爱情的幸福啊!可是现实却是这样的冷酷无情。
有时,只有冯千秋的瓜葛亲杨进士夫人泛舟来看她。杨夫人十分怜爱她,同情她,劝她另配佳偶,莫辜负青春年华。小青说,人生辛酸,一嫁足矣,“宁作霜中兰,不作风中絮”。她哀叹自己的命运,认为自己是世上最痴情的女子,因而也是世上最痛苦的人儿。现在出乎意外的是,她在《牡丹亭》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一个相同的“我”,她情不自禁地写道: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原来《牡丹亭》写的是美丽多情的少女杜丽娘在游园时梦中和书生柳梦梅相爱,醒后感伤致死。三年后,柳书生偶然发现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丽娘又感而复生。小青感佩不已:丽娘啊丽娘,你执着追求理想的爱情,生可以死,死可以生,比我小青还要痴情呢!
冯小青《读牡丹亭绝句》曾被后人编成一折昆剧,剧名《题曲》。剧中有小青几句独白,颇能道出她在诗中所表现的凄怆感情。剧中小青说:“丽娘姐姐,你不过做了一个梦,何致于对梦中人如此眷恋以致病到如此地步……”,接着又说:“啊,小青呀小青,人家还有过一个梦,你……你连梦也未曾有一个啊!”上一句可说是“人间亦有痴于我”的最好注脚,下一句则是伤心人别有怀抱了。
虽说杜丽娘为心爱的人伤心致死,但她毕竟还做过一个绮丽温馨的梦,而自己心爱的人,明知自己幽闭孤山,却不见他人影儿,连魂魄也不曾来相会,自己的命运比丽娘还可悲呢! 事实也是如此,杜丽娘在历经艰辛后,最后还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可是小青就更可悲了。
小青实在不堪大妇的折磨和虐待,终以诗诀别杨夫人,含恨而终,时仅一十八岁。等杨夫人闻讯赶来时,小青的遗作已被侍候她的老妪付之一炬,只剩下一些糊窗户的残稿了。所以后人将其辑为一集,名曰《焚余集》。
小青死后葬于孤山北麓玛瑙坡。清初女诗人张惠题诗吊祭云:“重到孤山拜阿青,荒荆茅棘一沙汀……劝君更礼慈云侧,莫堕轮回作小星。”
小青这首《读牡丹亭绝句》很有名,相传《牡丹亭》问世后,先有娄江俞二娘为之断肠而死,后有杭州女伶商小玲在演此剧时当场恸绝于舞台上。冯小青夜读《牡丹亭》的故事,更成为戏曲创作的热门题材。
南社诗人柳亚子把冯小青作为一个被封建制度迫害致死的典型,将有关她的材料辑成《小青遗事》一书,由京剧名伶冯子和搬上舞台,轰动杭州。后冯子和将演剧所得,重修小青墓,柳亚子书其墓碑曰:“明诗人小青女史之墓”。墓修成后数年,诗僧苏曼殊故世后,亦择葬于冯墓之侧,成为湖上又一千古胜迹。“文g”中,此一女一僧亦未能幸免于难,并附近苏小小之墓均不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