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马聚源帽店有哪些发展历史?
马聚源帽店,于清嘉庆十六年(1812年)在前门大街鲜鱼口正式开办。原来只是自产自销的帽子小摊,由于店主马聚元善于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他还开发出了上自宫廷、下至百姓都可以戴的帽子,到了清朝末年,马聚源已经位居北京帽业之首,人人都以拥有马聚源的帽子为荣。
马聚元是地地道道的农民,14岁到北京,先后在成衣铺、帽子作坊当学徒。帽子作坊的掌柜手艺很好,马聚元在学徒过程中,细心琢磨,很快就掌握了制作帽子的手艺,也积累了管理经验。
学徒期满后,马聚元便租了间小房,买来原料自己加工帽子,然后将自己制作的帽子带到打磨厂、花市一带销售。后来又在前门大街鲜鱼口摆了上帽子摊,因为帽子质优价廉,赢得了许多顾客的喜爱。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8年),马聚元盘下一间店面,装修之后,马聚源帽店正式开张。
马聚源帽店自开业起,生意一直很好。一次一位姓张的官爷从这里买了一顶帽子,被马聚源帽子的制作讲究,用料真实,做工精细所吸引。于是,经这个当官的牵线,马聚源开始为朝廷做缨帽。从此,马聚源开始为贵族阶层提供服务。
清咸丰八年(1859年),马聚源身患重病去世之后,马家想把店铺出售,回乡过日子。还是那位张姓官爷出钱买下了铺子,安抚好原来的店伙计,并让李建全当掌柜,依然沿用马聚源的名号继续经营。
李建全接手后,因有其主人在朝廷当官的优势,使得帽店经常有军政界的人士光顾,客流量大大增加,而马聚源帽店的名号也不径而走,成为京城的知名品牌。
清政府被推翻后,马聚源店主要生产瓜皮中帽和将军盔。马聚源在缝制这种瓜皮帽和将军盔时,只需三针,被人们称为"马三针"。这也成为马聚源帽子的一个标志。
解放后,马聚源由鲜鱼口迁至前门大栅栏,以经营少数民族帽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