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白?是独白?跨越十九年时空的对话----读蒋勋《岛屿独白》
林青霞曾经在自己的书中说,蒋勋先生的声音于自己而言,是一种“安眠药”一样的存在---
我个人对于这一评价深有***鸣。在生活中那些细碎而无味的时刻里,在苦闷而无望的烦恼中,我也曾经一次又一次地,点开网盘中保存的《蒋勋细说红楼梦》的音频文件,聆听蒋勋先生对《红楼梦》这一巨型IP娓娓道来、细致入微的品鉴。骑车听、走路听,晚上跑步听,哪个段落错过了也并不遗憾,因为我会反复听;而且,对于《红楼梦》这部如同金矿一样的“文学圣经”,蒋勋先生以他敏锐的触感、丰厚的积累及极高造诣的美学素养为我们读出了很多不同的意义,反复听,每听一次,感受和收获都不同。
蒋勋先生是博学的,是深刻的。除了文学鉴赏、小说写作,蒋勋先生还独爱散文,今天我要推介的,就是蒋勋先生最新的一本散文集《岛屿独白》。
除却那把“抑扬顿挫、醇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蒋勋先生在美学领域独到而深刻的造诣,使他拥有众多拥趸。他的“孤独美学”,他的“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的”美学态度及信仰,不仅让他自己体会到了生活美学对于身心健康的积极意义,更让他的粉丝们也受益颇广。
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这本《岛屿独白》,是蒋勋先生最新出版的一本散文集。身为一个作家,蒋勋先生的触角是广泛的:小说、诗歌、文学评论、美学理论……但他对散文的偏爱却是显著的,他认为散文几乎一直是中国文学的正统,诗和小说都必须要从散文的基础发展出来:
这也是我拿起手中这本《岛屿独白》的原因-----期待领略蒋勋先生清丽婉转的文笔,跟着蒋勋先生体会他笔下那“永恒的乡愁”,和在“一座岛屿”上的思考,聆听他对于在“孤独中生发的土地城市与人的力量”的独白,感悟他独特的“孤独美学”。
在序言中,蒋勋先生介绍道:
而在2015年,也就是19年之后,蒋勋先生自己重新读到自己的这卷手札时,第一句话是“我竟然写了这本书”。
诚然,19年后,再看自己曾经的文字,有几分唏嘘、几分惆怅,甚至“觉得自己好像是在读一个死去的孤独者的日记”。于是,蒋勋先生为收录进本书的每篇散文都做了一个类似于解说意义的“独白”,有对19年前自己文字的补充,也有与19年前的那个自己的对话,也有些许疑问在里面吧;于是,就有了我们读者手中拿到的这本《岛屿独白》。
出版方将写于19年前的散文与2015年蒋勋先生对自己散文的注解并列编辑,并注明写作的日期。所以,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呈现出这样一种颇有奇异感的“对白”,其实是独白,是跨越19年的时空,作家与19年前的自己做心灵上的交与对话的尝试。19年,会发生多少事情呢?跨越19年茫茫时空,不同的是当时的境况;而相同的,则是从内心那个“孤独者”的感悟,来进行自我救赎的尝试。
写“乡愁”,写“永恒的乡愁”,经典作品很多;美文更是不胜枚举。
对于“岛屿”,蒋勋先生是热爱的;对于“岛屿”的前世今生,毫无疑问,蒋勋先生是牵挂的。
而《岛屿独白》中,读者能看到,蒋勋先生的一份独特的“乡愁”;这份“乡愁”,关乎岛屿,更关乎岛屿上生活的每个人。
由于一直听蒋勋先生讲《红楼梦》,在我的印象中,蒋勋先生应该是温文尔雅的,应该是谦和有礼的,也应该是理性克制的。
但有趣的是,在这本《岛屿独白》中,我们除了看到蒋勋先生对于自己心灵的家园----“岛屿”浓浓的眷恋之情外,除了看到蒋勋先生对于自己笔下的小人物深刻的悲悯之外,这本散文集的字里行间,无处不透露着蒋勋先生的慧黠,甚至可以说调皮了:在他的笔下,猴子、狗、老鼠,甚至猪开始穿上西装、打上领结,冠冕堂皇地登堂入室,与政客们高谈阔论、勾心斗角,令人不得不叹一句:原来蒋勋先生政治讽刺的功力也这么高!
但这种讽刺,或者说是慧黠,并不是一味想要夺人眼球的肤浅之举,而是混合了荒诞、超越了现实,用一种魔幻的方式来看待平淡生活的洒脱之举。
这些隽永而舒缓的文字,有清茶的淡雅,从中却能读出作者对于生活的一种洒脱之态,有对生活的感悟,有对伦理的思考,也有对逻辑的提炼;而在19年后再看自己曾经的文字的时候,也即“独白”部分,蒋勋先生这样来表达自己充沛的情感:
写到这里,忽然有些好奇:19年前我自己写的东西,还在么?而19年后,我们又会成为怎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