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写《大叔和我们的生活》的作家周涛的资料

[编辑本段]作家周涛

(1)笔 名: 常新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29/11/21

民 族: 汉

1946年7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人民解放军部队助理编辑、记者;(参加抗美援朝)转业后担任高等学校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91年6月离体后未从事纪实性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已发表的文学作品与理论文章***70余篇,不足百万字。著有《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历史性的转折》(抗美援朝纪实)、《麦克阿瑟与朝鲜战争》、《报告文学的社会价值与价值取向》、《报告文学的典型化特征》、《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2)周涛,1946年生,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在京发表,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出有诗集、散文集二十余种,曾获全国诗集奖,第一届鲁迅(散文)奖和全军八一奖等。生性随和偶有固执,小事认真大事糊涂;平生无大志,诗是否家事。如此而已 ,死而后已。

曾经以写边塞诗而出名的周涛,如今却成为了一位名符其实的散文家,甚至,其散文的成就已经超越了他的诗歌。诗人写散文,在拜伦看来,那就是一种堕落。然而,成就散文家的周涛没有因此而堕落,写散文让他找到了一个更能表现自己才华的领域和便捷表现生命感悟的文体,其独特的创作对当代散文产生的极其深刻的影响。回过头来看,周涛弃诗而写散文,其前身毕竟是诗人,那么,诗人的气质使他的散文也就难免不受诗的影响,或者说,周涛散文造就他成为一位西部自然的歌者,其散文创作的题材的局限也就不免与诗有所联系。

新边塞诗代表人物--周涛

周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编辑本段]文坛奇才——周涛

作者:张孝成

初次见周涛是在一次晚宴中。周涛话语不多,很含蓄。这与外界的传闻有很大差异。当时,传闻最多的是说周涛狂傲。还举出例子说:周涛曾放话,刚出版的《周涛自选集》是全国最好的;《周涛诗歌朗诵会》也是全国最好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就曾手书:狂涛。

再次见到周涛是在他的作品研讨会上。各位名家大腕各抒己见,表达对周涛其人、其文的看法。周涛仍然是含蓄地坐在一旁。

求证周涛是否说过:自己的什么、什么作品是全国最好的。他点头承认:说过,而且在电视上说的。但又补充到:那两个例子多少有点断章取义的味道。完整的应该是:《周涛自选集》是全国最好的,当然不是唯一的;《周涛诗歌朗诵会》也是全国最好的,当然就我所知。

尽管是解释,话语还是透露出自诩的味道。那么,名家大腕又是怎么看周涛的呢?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周涛对我来说是远方的山,就个人而论,我相信他与我的一些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人生风格有一些差别。但是这个差别就是互相仰望的理由,互相惊讶的理由。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新疆文化的地位肯定高于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的地位。我相信新疆这块地方,或者比新疆更大的地方是中华文化拓展自己生存空间,然后改变自己存在本质的一个前沿。我想周涛的意义就在这,他把这块土地上曾经有过的时间意义上的一种力量和他本来所具有的一种空间意义上的力量组合起来了,组合在一个生命体上,变成一种当代话语。而这种当代话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采风,而由于它通过自己的生命来体现,所以一直保持着一种高贵。”

周涛一米八零,高大、挺拔。给人的印象是天庭饱满、肤色白净而透红,尤其是双眼有神。穿上军装,再作些动作,非常的儒雅。有人因此说周涛是“儒将”。不过周涛确实是儒将,才华横溢的文职将军。

从军二十多年,他先后出版诗集、散文集36部,曾荣获第二届、第三届、第七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全国诗集、散文集奖和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2002年,又破格获部队文职二级资格证书,相当于少将级别。

有人说周涛是奇才。周涛不认可也没有否认。不过有文学天赋那是从小就表现出来了。

周涛的父亲回忆说:小时候,周涛爱看小人书,《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不一而足。上中学时,他的语文最为出色,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诵。

直至大学毕业,在喀什下乡、到伊犁当兵、写诗、作文,周涛的才华真正显露出来。1979年,36岁的周涛以一首长诗《八月的果园》的出版而崭露头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牧人集》、《神山》、《鹰笛》、《野马群》《云游》等诗集一本接着一本,特别是诗集《神山》的出版广受好评,并一举获得第二届全国新诗奖和第二届全军文艺奖。

周涛在诗歌创作中对边疆文化和民族性格作了深入研究。他的诗融边塞风光和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为一体,叙事、抒情相结合,刻画了生活在新疆的各民族的不同性格特点。

原《西部文学》的主编郑兴富认为:“周涛对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实践感情比较丰富,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并能从中发掘出诗意,塑造了鲜明的历史形象。”

同时,作为军旅作家,周涛又在他的诗作中融入了太多的英雄情结。周涛说,他是一位部队诗人,“我的襁褓是一件单薄的军衣”。诗作《神山》、《鹰之击》、《山岳山岳 丛林丛林》、《生命里有一段当兵的岁月》、《军人素质》等等都凝聚着诗人无限的部队情节。

周涛出道晚,但成名快。20世纪80年代中期,周涛就以他的诗成为“新边塞诗”的领军人物。他的诗“以其粗犷、雄奇、刚健、深沉悲壮的艺术风格丰富了当代人的审美空间,开了一代诗风”。有人说他成为“继李瑛之后,对军旅诗整体格局发生过较大影响的承前启后的代表性人物”。

周涛说:“新疆这个地方本身就是一首大诗。它自古到今养育了无数的诗人。在新疆这样一块土地上生活,呼吸着新疆芬芳的尘埃,接触了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朴实、勤劳、善良的品格,还有新疆军区10万官兵单纯、欢乐、开朗、勇敢的性格潜移默化对我周涛的诗文产生很大影响。这是一个磁场,在这个磁场里生活的人,他不能不受到这个巨大磁场的影响。它渗入到你的血液中、渗入到你的灵魂中,使你和这块土地融为一体,所以说我有幸成为我们新疆这个巨大诗歌链、历史链的一节,感到非常的荣幸。”

周涛是诗人,他很看重诗。然而,就在他的诗歌创作达到颠峰时,却又转攻散文创作。有人为之惋惜。周涛说:我花了20年经历过通彻心脾的疑惑、思考、实践、寻找,真正完成了诗。但我忽然发现,在诗的领域内我的对手太强了,他们以惊人的洞察力和才气以及对现实的直觉把握,向我摆出一个又一个阵势,竟是一些我前所未见的棋局。

事实上,周涛的散文比他的诗更有影响力。在一本《周涛大写意》的书中,评价周涛散文的作品远远多于他的诗,在众多文学大家的眼里,周涛更是一个散文家。尽管是诗把周涛引向文坛;尽管周涛对诗一往情深,无限眷恋。

出版界更喜欢周涛的散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周涛先后结集出版了《稀世之鸟》、《游牧长城》、《兀立荒原》、《西部的纹脉》、《天似穹炉》等20多部散文集,散文让周涛从一个高峰迈向了另一个高峰。

人民文学主编韩作荣评价周涛:周涛是异常聪明的,他审时度势、见好就收,及时调整自己的写作线路,进入文学创作最薄弱的领域,竟然一发而不可收,以其作品的质量和数量成为当代卓有影响的几位散文大家之一。

周涛写诗成为诗人,写散文成为散文家。周涛的书画作品也小有名气,绘画作品曾在全国性报刊发表,书法作品还入选中南海“三百名人书画展”,与齐白石、张大千等人的字画同展。最年,周涛又改写小说,并已陆续发表。但周涛常说的一句名言却是: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周涛解释说: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主要想表达的是一种坚定性。当你把心血投入一件事中的时候,要经的起风吹草动。做一件事只需努力去做就行了,不要想那么多。蚕吐丝时如果尽想的是自己吐出来的丝能不能用来织皇帝穿的绸袍,恐怕丝未吐出来就先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