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镇江三山的诗歌
屠隆:三山志序
屠隆
余登三山,然后悟天地灵秀,瑰异跌宕之观无尽,而六合内外之变幻要眇,而莫可究诘者何量也。夫茫茫元气,谽谺翕张而出之,聚而成象,名之曰“天”;聚而成块,名之曰“地”。又天地之气,结而为山,融而为川。川之大者,是为江海,而江海之中,又复有山。东方朔《神异经》所传蓬莱、方丈、瀛洲三山,在大海中,多珍禽异兽,灵药瑶草,往往为高情胜气者所艳慕。又相传以为巨鳌戴之,横波乘涨,世罕得登,几于恍惚汗漫。而所谓金、焦、北固三山者,在润州,灵诡空阔,庶几大海三山之亚。
北固峙润州北,頫临长江,沙岸若崩,海门若画,业称南徐巨观。而金、焦两山,则屹然大江中流,琳宫金刹矗其上,而鼋鼍蛟蜃走其下。极烟云之吞吐,洪波之硖击,古今之滞迁,朝市之互更,人物之销沉,而了莫之易也。振衣崇冈,濯足长流,俯仰之间,何其适也。美哉斯观,标韵者可以济胜,拘奇者可以宣藻,立功者可以扼险,知道者可以观化。玄朗之士,栖迹清旷,岛屿中起,洪波四周,画大江而居之,纤埃不到,自为一丘,与市廛隔绝。每当烟销霞散,潮生月出,海天万里,一碧无滓,洒然乐之,超若羽化,蜉蝣尘埃。知古焦光者流,穆乎清风,一直出六合之外,故曰标韵者可以济胜。文人名流,登而扪焉,览其幽胜,收其巨丽,而吐为瑶华文采;照乎江山,而名字留于千古。如张处士孙宗正,名章秀句,至今与此山争雄,故曰拘奇者可以宣藻。英雄经略之才,乃心王室,凭高眺远,顾瞻形势,泽国设险,海门雄踞,扼咽喉而守要害,则万夫莫能济,奸人不敢窥,而大江南北,高枕而卧,故曰立功者可以扼险江湖。然而流山胡然而峙,其翕荡而不泐也,孰为之宰?其浮空而不坠也,孰为之根?是天地之至妙也。故曰知道者可以观化。而又在东南内地,与三神山之远浮海中,恍惚汗漫,而不可究诘者,异矣。其地胜,其形奇,其不巨,其理核,故足赏也。
万历辛巳冬日,余陪都宪零陵吕公登三山。公言于督学使者蕲水李公,李公欣然命二博士治三山志,而以前序见属。夫天下名山,其高且巨者,无如五岳;其神秀而幽邃者,无如三十六洞天。奇峭险绝,不及峨眉武夷,而空旷有之,又兼兹四美,庸可无纪乎!都宪督学两公,咸当代名贤巨儒,一时咸以观风而来,览物纪胜,行垂不朽。而余得以职事厕名其间,则厚幸矣。山灵有知,又宁不愉快此举也耶!
三山,指的是镇江的北固、金山和焦山。所处位置,独得天地精华,江山形胜,与天下山岳相比,别有趣致。故而作者一开篇,便提出了他对三山的独到看法:“余登三山,然后悟天地灵秀、瑰异跌宕之观无尽,而六合内外之变幻要眇,而莫可究诘者何量也。”似乎天下群山五岳,均莫过于三山。乍听之下,不免让人迷惑,所以接下来便对这一观点作出了论证。
先说宇宙生成:元气翕出,聚而成象,即天;聚而成块,即地。天地之气,相结而为山,相融则为川。水之大者为江海,而大江海之中,又有山。这水中的山,往往奇幻怪异,那海市蜃楼更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传说中的东海蓬莱三山,“多珍禽异兽,灵药瑶草”,巨鳌顶着它随着波起伏,人们虽然心向往之,却很难登临。而金、焦、北固三山却与蓬莱三山不同,它在镇江的长江之中,既“灵诡空阔”,有着蓬莱三山虚灵之美,又可以登临观览。这里用的方法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一样,都用海上三山来衬托,这样,便突出了润州三山的美丽和神秘。
接着具体描述润州三山。北固山在北,俯视长江,有沙岸、海门,风物如画,堪为南徐壮观,金山和焦山都屹然挺立在大江之中,更加雄奇。上面有琳宫金刹,下面有鱼龟蛟龙,烟云吞吐,洪波硖击,阅尽了古今变迁、朝市互更,人物销沉和时空变幻、人世沧桑,傲然屹立,亘古莫易。在这里,可振衣于崇冈,濯足于长流,俯仰一世,是何等的舒心惬意啊!在这壮美的山水中,“标韵者可以济胜,拘奇者可以宣藻,立功者可以扼险,知道者可以观化”,各得其所得,乐其所乐。接下去,分别就标韵者、拘奇者、立功者、知道者在三山的活动。由于这里纤尘不染,与世隔绝,别是一番天地。一旦烟销霞散,潮生月出,海天一色,万里如洗,栖息其中,自可“洒然乐之”,有飘飘然若羽化成仙之感。在这里,东汉隐士焦光一类的人,沐浴清风,竟超脱于天地之外,升仙得道。所以说“标韵者可以济胜”。这一段从栖息于山中的隐士高人来写山的美。至于文人名流,登山游览,江山巨丽尽收眼底,发为文藻,俱为珠玑瑶华,为江山增光生色,而名垂千古,如张处士孙宗正的美妙文章,至今尚与此山竞争高下,所以说“拘奇者可以宣藻”。这一段从文士的登览藻翰来写山。接着写国士雄才,忠于王室者,一旦在此处设险布防,那么就是万夫莫济,无法通过,奸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大江南北便可以高枕无忧,所以说“立功者可以扼险江湖”。这一段从军事家的扼险防守来写山。但是这漂来的山为什么伫立在此?山势砑开张而不能凝合,谁是它的主宰呢?山悬浮在江中而坠不下去,根基又在哪里?这一系列神秘的问题可以启发人们探究造化的变化,所以说“知道者可以观化”,去观看造物主的奇迹。这一段又从知道者的思索造化来写山。接着,又从位置形胜上写山。它在内地,可观可赏,与远浮海中的三神山恍惚汗漫,无法观赏品评的情况大不相同。所以再总括说:“其地胜,其形奇,其不巨,其理核”,有此四美,陶情写志,“故足赏也”,润州三山比海上三山更易使人亲近。
“万历”以下记游三山及编修《三山志》并为之作序的缘起。作者认为,天下名山高大雄巨的莫过于五岳,神秀而幽邃的莫过于三十六洞天,奇峭险绝的要数峨眉武夷了。但是润州三山,在空灵旷逸方面独擅胜场,而又兼具四美:地胜、形奇、不巨、理核,怎能没有记呢?这是作志作序的内在原因。以下又表扬修志作序的意义,以为这是永垂不朽,光耀日月的盛事,能将自己的名字同《三山志》一道流传不朽,是莫大的荣幸。山神若有知,对这一壮举也该是欣慰愉快的。
本文为《三山志》序文,描述了三山景色之美,但又不拘囿于三山,而是放开笔墨,拓开眼界,纵论天下山川、海中仙山,更联系历史,说今道古,评点人物,议论风发,情景相融,是一篇言简意深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