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屋前流,桥在水上横”的意思是什么?

提到“江南水乡”,即速映入脑际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缓缓走入朱家角,眼前蓦然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四面环水的朱家角,犹如美人善眯的眼眸,川流不息的汩汩河水便是美人眼中那份诱人的灵动,有了水的点缀,整齐而又狭窄的石板街,横卧水巷之上的小石桥,依水而筑的雕栏玉砌,也因此显得精致幽雅,处处皆画。

据史料记载,朱家角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名朱家村,镇上的圆津禅院、慈门寺等古寺名刹均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由于贯穿全镇的漕港河水运方便,遂使商业日盛,烟火千家。至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名珠街阁。朱家角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贾云集,往来不绝,曾以“标布业”著称江南,有“鱼米庄行闹六时,南桥人避小巡司,两泾不及珠街阁,看尽图经总未知”的诗句为证。到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于是便又有了“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水在屋前流,桥在水上横”是朱家角的真实写照。其中,最著名的桥梁有放生桥、泰安桥、平安桥、福星桥、永丰桥、惠民桥……每座桥的特点和风格都不同,真可谓“古镇旧石枕水乡,风来雨去看不同。”最耐人寻味的当数放生桥和泰安桥。放生桥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放生桥桥壁柱石上刻着的楹联,真切地描绘了十里漕港水运繁忙的热闹景象和江河波涛之汹涌,更加突出了放生桥的宏伟气派。建于明万历十二年的泰安桥,在古镇可算是最陡的一座石拱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清代名士专门为泰安桥作过一诗:“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这里的古寺就是圆津禅院,“一桥”就是泰安桥。

清澈的河水上泊着一只只舢板船,撑船或摇橹的,大多是穿着小花粗布的船姑,在她们的热情邀请下,客人们也随流上了小船,船姑们轻轻地摇着橹,平静的河面顿时掀起阵阵波澜。水波轻漾,引得大家笑闹不断,轻靠船舷,举目远望碧水拱桥,凝神细听余音袅袅,令人悠然神往,心动神驰。

朱家角人历来有“吃茶”的习惯。在漕港河两侧的“江南第一茶楼”、“阿婆茶楼”,找一处临港的茶座,用图案精美的青花盖茶碗,冲上一碗“龙井茶”轻酌慢饮,闻之清香浓郁,入口甘洌爽口,再伴以熏青豆、豆腐干、菜苋,和三二知己闲谈,真正是一种心情的休闲,行为的舒适。

临走时,一定不要忘记带上一包朱家角的扎肉和粽子,和着“梦里水乡”的曲调,淡淡的别离的忧伤飘荡在风中,犹如我们恋恋不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