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园简介?

不知是否这位?

蔡园将军情系故乡

□郑清为

“无边曙色从戎时,声碎马蹄血染衣;

莫道经霜枫叶老,壶兰道上一兵归。”

诗中“一兵”,乃是蔡园将军自谦之称。他以《乡心》为题,抒发

从戎归来“壶兰道上”的喜悦,唱一曲久别故乡的赤子心歌!

蔡园将军祖籍仙游,原任空军第四军副军长,离休后寓居上海,怀

着“余辉献中华”之志,时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先后

任政协上海市第五届常委、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和莆田市蔡襄学术

研究会顾问等多项社会职务,体现一位老将军忠心报国为民的赤诚与坚

毅。他年老心不老,鞠躬尽瘁,离而不休。他早年投身革命,从仙游麦

斜岩踏上征途,担任中国工农红军108团没收队长兼擎旗手,时年方十

五。不久,奔赴抗日前线,历任新四军教导队第四队队长、独立大队长

、第七师科长、团长、101师参谋长;解放战争中,参加上东、鲁南、

淮南、渡江和解放厦门等重大战役,转战南北,屡建功勋。建国后,历

任陆军85师师长、空军21师师长、参谋长、副军长等职,在保卫祖国和

军队建设中,呕心沥血,恪尽职守,建树卓著,是我军一位优秀的军事

将领和指战员,深受官兵们的爱戴和敬重。他的崇高声望及其英雄事迹

,早已传播莆仙家乡,乡亲们深为兴化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儿子而自豪,

常常把他的名字与莆仙历史上的英杰联系在一起,书传口述,家喻户晓

,成为城乡干部群众、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记得我还在少年时候,就听到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里,有一位

著名的仙游籍将领,心中无限敬慕,有关他的传闻虽然零碎而不系统,

但在青少年中互为增补而成为“故事”,感人而神奇。入伍后,也时时

与同事一起谈论,期望或许在蔡老回乡之时会听到他从戎历程的报告,

看见这位大家久慕的英雄?1991年,《仙游文学》创刊,编辑部嘱我写

信给蔡老约稿,谁知去信不出旬日,就收到他亲笔的诗稿,附信的字里

行间,洋溢着对故乡浓烈的感情和对文学事业的恳切希望,使全体编辑

深受鼓舞。此后,书信往来,从诗文中进一步感受他高尚的精神世界,

使我更强烈地盼望,什么时候,应当去拜会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

几年之后,我终于找到了机会。

1993年,我赴京归来,特地从上海下车,怀着崇敬的心情登门拜访

,喜与蔡老有了第一次的见面。

上海的初秋,东方大城市上空的太阳仍然放射着热烈的光芒,仙霞

空军干休所一群别墅式的林荫道上,迈步着一位须发斑白的老将军,他

刚从传达室领取他每天必读的书报,因看报心切,在回来的路上,就急

切地打开《湄洲日报》等几家家乡的报纸,边走边读起来。

他,就是蔡园将军。

当他得知我是从家乡仙游而来时,高兴地与我紧紧握手,立即把我

接上三楼客厅(兼书房),待茶就坐,热情备至,使我因初次见面的拘

谨顿时消失,如来到乡邻老伯家里一样亲切。我环视这套普通的居室,

四房一厅,简洁朴素,壁立而起的大书架整齐有序地摆列着他晚年攻读

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古今中外书籍,书架上还垂悬着一根碧枝翠叶的

长青藤,给人添上一种春天的气息,生意盎然,似有书声之外的遐思?

我们用家乡的“语言”交谈起来,他虽然长期离乡在外,但地地道道乡

音令人倍感亲近,自然而然地谈起家乡的事来了。

他远居上海,时时把家乡挂在心上,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逐一询

问莆田市的改革开放、秀屿港的开发进程以及家乡文化教育发展等情况

;对于仙游尤为关切,诸如仙游的旧城改造、木兰溪的治理、老区政策

的落实、下一代的传统教育和农民种植甘蔗等问题,无不一一谈及。他

说:“这次,莆田市委在仙游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今后经济发展方

向,这是领导深入基层就地指导工作的好办法好作风!”

上海与莆仙,远隔千里,而蔡老对家乡如此关注和了解,使我赞叹

不已,我说:“蔡老远在上海,家乡如在眼前!”他微笑着说:“这要

感谢家乡寄来报纸和乡亲们经常的书信联系!”果然,书案上整齐地堆

放着一叠叠福建地方报刊和乡亲的信件。他指着书桌上的《湄洲日报》

、《兴化政协报》、《仙溪谷乡讯》、《仙游文学》等家乡刊物,高兴

地说:“接到家乡的报刊,如看到家乡来人一样亲切,读了家乡的书信

,如听见乡音一样高兴!”正如他诗中所言:“相逢陋室频携手,无改

乡音倍动情。”他随手取来一本自己亲笔记录的乡亲《通讯录》,翻开

那一页页的清晰笔墨,上面详细记录着通讯人的“姓名”、“通讯处”

、来信“时间”等内容,认真地介绍说:“对于家乡每封来信,我都及

时登记,才不会忘记复信!”这种有信必复的习惯,使我回想起自与蔡

老通讯以来之所以每封必得他及时复信的“内情”,深受他深厚的乡情

和诚信的为人所感动!

是时,仙游旧城改造进入高潮,家乡大规模的建设使他心往神驰。

此次恰我前来,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新楼矗立的照片给我看,急切地问

道:“这是过去的什么地方?”我详观照片,认出那是改造后的鲤城西

门兜新街。他欣喜地说:“变化真大!”又取出一张照片对我说:“这

是我家旧居的一幅李耕壁画!”我接过手品赏照片上李耕国画真品,妙

笔传神,弥足珍贵,立即表示回仙后一定向有关部门反映,在旧城改造

中注意把这幅壁画保护下来,他高兴地点头称是,似乎又为家乡保护历

史文物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大事。我想起仙游旧城改造初期,当蔡老的祖

居老屋被划进统一拆迁范围时,他毫不犹豫地带头拆掉旧居,有力地推

动了仙游旧城改造,表现了一位老革命者胸怀全局、公而忘私的精神,

令人更是钦佩和敬仰!

上海相会,时仅半日,却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那句“仙溪九曲

水盈盈,远客思乡款款情”之诗,正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感人至深。临

别时,他坚持把我这位“老乡”送到大门外,直到我上车还频频招手致

意,再三地说:“我一定会经常回乡看看!”

蔡老长期在外,一颗心时时与家乡连在一起。几十年来,不论在职

或离休,每有假期空闲,必定挤出时间回乡,爱国爱乡之情,溢于言表

。有时久未回乡,又想回乡,就把心思凝聚笔下,流露于诗:“春树暮

云旧时雨,壶山兰水问归期?”(《秋思》)在仙霞寓所,当看见秋菊

“堆金”,触动乡思,就凭栏遥望故乡:“休管西风枫叶扫,欲谋候鸟

寄乡音。”(《秋思》)有时告假拟作故乡行,心情更是激动难抑:“

为爱兰溪夜不眠”“乡心先到柳池边”(《乡心》),兴奋得好比小孩

子一般连睡也睡不着觉,“乡心”早就飞回家乡那熟悉的“柳池边”去

了!

回到故乡,蔡老的行程总是紧张,几乎每天都不空余。1998年10月

,他从上海归来,在家乡十多天,先后赴虎啸山晋谒仙游革命烈士陵园

,参加烈士陵园青少年***育***建会议,出席蔡襄学术研究会代表大会和

母校二中100周年校庆、旧地重游麦斜岩革命遗址和当年“挥师漳厦”

战斗过的海防前哨,考察沿海的开发和厦门经济特区,参观仙游文庙、

蔡襄故里和蔡襄陵园,专访县、镇、街道各级领导,与原29军老战友、

闽中老游击队员、《战友回忆录》编辑组和仙游文艺界朋友聚会座谈,

活动日程,接二连三,他已是84岁高龄,满头银发,两鬓如霜,仍然精

神矍铄,容光焕发,所到之处,必引导大家忆昔思今,发扬革命传统,

不忘历史光荣,廉洁奉公,爱国爱民,对家乡的未来寄以美好的期望。

每当他谈起他的革命历程时,眉宇之间飞扬着一种无比的自豪,儒雅中

显露着一位身经百战的军人的威武和坚定,不减当年驰骋疆场的宿将风

度。当他再次登上麦斜岩重访红军遗址时,眼看近年新建的“中国工农

红军108团革命遗址”纪念碑亭,四柱三角形的碑亭正中伫立一块墨色

大理石镌刻他亲笔所书的“麦斜之光”闪闪发亮,触景生情,即席畅谈

,详细介绍108团的战斗历程,讲述自己从县城奔赴钟山,与四十多位

红军战士在麦斜岩举旗“聚义”,先后在钟山、何岭、榜头等地发动群

众,开展反土豪劣绅等各种斗争,不断壮大队伍,在茫茫长夜的仙游上

空点燃革命烈火,为劳苦大众争取自由解放揭开了一线希望的曙光。他

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山道、宿营地(今僧舍、斋房)以及岗哨之处,一

一讲解,历历往事,如在昨日,仿佛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历

史的见证,革命的精神从昨天连接着今天和明天。他说:“继承传统,

就是为了开创未来,先烈奋斗的最终目的是寄美好的希望于未来一代。

”十年前,他就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诺言,把老家故居的拆迁补偿费

20000多元,代表他儿媳孙子,捐献给钟山镇麦斜小学教育基金会。此

次,麦斜小学师生获悉蔡老来校,欢迎的队伍从校门口排到公路两旁约

一公里,他们手持彩旗,花环,腰鼓舞蹈,打着“蔡爷爷,您好!”的

红布横幅,热烈欢迎这位热心文化教育事业的老将军。蔡老面对校园新

貌,十分高兴,站在小学操场露天讲台上,勉励教师“敬业爱生”,忠

诚教育事业;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言简意赅的讲话,赢得了全体师生热烈的鼓掌声!

蔡老每次回乡,必与家乡父老亲友谈心叙旧,问寒问暖,访贫问苦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听取百姓呼声。他曾和老同志黄明、苏华等人为

落实老区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做了大量工作,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做出积

极贡献。他足迹踏遍山区平原沿海,登何岭,上钟山,走西乡,奔枫亭

,钟情壶山兰水,往返荔城鲤城,忆昔岁月风雨,喜看今朝风光,留下

了许多感人的佳作丽句。他到荔城,怀念老战友:“不倔韩君昭竹帛,

古榕树下吊天章”《壬申年祭》;他到麦斜,纵情展望山川远景:“归

客逐胜上麦斜,极目湖天拱彩霞”(《乡心咏》);他到九鲤湖,为故

乡山水击掌欢唱”九氵祭涛声招羽颧,湖光山色***腾翔”(《鲤湖》)

;他到云居,欣慰百姓安居乐业:“杖步云居追往昔,钟山此日尽尧天

”。1998年10月,蔡老偕夫人朱浣华、女儿小榕、小虹等几十位乡亲故

友拜谒仙游革命烈士陵园,恭向烈士纪念碑三行鞠躬,默哀后,伫立虎

啸山上,放眼眺望,苍苍郁郁的蜚山之下,仙游城高楼大厦林立,旧貌

换新颜,美丽的兰溪公园林荫花影,水上乐园画舫游船,新建的横跨木

兰溪大桥虹影倒映,碧水,蓝天,白云,红日,三(明)郊(尾)公路

绕城而过,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景象,使他笑逐颜开,不胜赞叹:“今

日仙游巨变,事业兴旺,人民幸福,应当饮水思源,富而思进,趁此改

革开放东风,创造更好的成就来报答为中国革命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先烈

们!”眼前情景,触动心怀,特地挥笔疾书,“山河永在,日月同辉”

八字留作陵园纪念,并赋诗一首述怀:

少小离家六十年,金戈玉帛记诗篇;

神州大地遍春色,兰水蜚山***婵娟。

蔡老离休后,刻苦学习,笔耕不辍,先后在外地报刊及家乡的《湄

洲日报》《莆田文史资料》《仙溪谷乡讯》《仙游文学》等刊物发表诗

文十余万字,并著有《蔡园诗草》一书。他的诗作,诗蕴丰厚,情感强

烈,爱憎分明,文彩焕发,真实地体现了灿烂的人生及其忠心报国精神

,洋溢着浓烈的爱国爱乡的拳拳赤子之心。诗作一经发表,受到普遍的

好评,成为离开军营后一位引人注目的莆仙籍“军旅诗人”,乡人誉称

是“文献名邦”出了名闻上海的“将军诗人”!

最难能可贵的是,自从他“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之后,悠悠不

倦勤学苦练,谦虚求教,经常把诗作寄送回乡,恳请少年时的老师陈德

高(莆田)、余启锵(仙游)等师友修改指正。那次在沪与我聚会,临

行时特地交给我《近作六首》,再三叮咛,请家乡诗友多多批评,真是

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在仙游文艺界传为佳话。平时,他对家乡文艺事

业也十分关注,不断地与诗友吟诗唱和,交流创作经验,对文艺活动产

生了极好的影响。1991年元宵节,他带头吟唱,以“胜会兰亭笔有花”

“挥毫作赋颂中华”为主题,寄诗仙游文化部门,从而揭开了《迎春诗

会》的序幕,唱和诗篇胜似春花盛开,结成《诗会》专集,为故乡诗史

上留下了美丽的一页。1998年春节,仙游兴泰诗社为七旬老人寿庆举行

团拜会,他怀着对家乡父老深厚的感情和挚诚的敬意,特地从上海寄来

贺诗:

“寿星朗朗拱天地,七十春秋万卷诗;

桃李满园沾化雨,钟山灵秀沐朝霞。”

故乡的一事一物,无不牵挂着蔡老的心,表达在浓浓的诗意之中。

“鲤城春色好,无处不飞花”,这是他诗中的仙游“鲤城”;“当年烽

火地,丹荔满枝头”,这是他印象中的莆田“荔城”;“寻胜出湄洲,

心随一心舟”,这是他写入《乡情吟》中的湄洲湾秀屿港;“怀乡千里

返,寻根到埭头,相见无他语,畅叙北高楼”,这是他千里迢迢到莆田

“埭头”“北高”寻根问祖,追寻他先祖祖籍地留下的心声。当他应邀

出席莆田市蔡襄学术研究会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只有廉洁奉公,才能

热爱人民》的讲话,联系蔡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勤政廉洁的精

神,希望大家同心同德建设家乡,对与会乡贤、蔡氏子孙以及各乡干部

寄以殷切的重望。

“白发惟有赤心存”。蔡老每次回乡,总是抓住任何机会,宣传报

国爱民的思想,高风亮节的精神风范,口传身教,有口皆碑。近闻,蔡

老毅然决定,把数十年戎马战斗中荣获国家授予的四枚勋章,无私地献

给故乡仙游,以报答党的恩情,表达对父母之邦一片敬爱之心。这四枚

勋章是: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红星功勋荣誉章。我曾

在上海仙霞寓所,怀着崇高的敬意,仔细端详他本人胸佩这四枚勋章、

身着戎装的彩照,仿佛看见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这位英雄的将军,

冒着枪林弹雨,南征北战大半个世纪,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屹

立于世界之林,建树了不朽的功勋!不日,仙游县人民政府将代表家乡

人民,举行迎接“捐赠勋章”仪式,并交由县博物馆永久珍藏,给仙游

历史宝库添上千金难买的财富,流传千秋万代,成为教育子孙继承光荣

传统的无价之宝,它将永远在家乡人民心中闪闪发光!乡人有诗赞道:

“九鲤湖水深千尺,不及将军爱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