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格的叠用
叠字又称叠音、童言、叠语、复叠,是一种将字或词重叠起来使用的修辞方法。其使用范围很广,既能摹声、绘景,又有状物、抒情。运用这种辞格,能从不同侧面对内容加以深化,使语言节奏鲜明,音韵流转,和谐悦耳,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叠字的形式多样。最常见的有单音双叠(AA式),如《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中的“青青”“郁郁”“盈盈”等词属于这类。
也有单音三叠的(AAA式),陆游《钗头凤》中的“错错错”“莫莫莫”属于这种形式。
还有用不同的字组成的连叠形式(AABB式):唐代王建的《宛转词》中有“宛宛转转藤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句,句中的“宛宛转转”“红红绿录”就是这种AABB式。
此外,还有别样的形式,如单音四叠等,不过,这些形式的叠字就不太多见了。
运用叠字能把客观事物的形状、色彩、声音、情态形象地描绘出来。宋代范成大《早发竹下》诗的颔联:“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山”,诗句描写的是作者放马竹下的沿途所见:雾与山。雾,不是混浊一片,而是薄薄轻轻“,虚无缥缈。马儿在轻雾中穿行,恍若冲开一道道轻纱的帷幔。山,不是孤峙独峰,而是“重重叠叠”,连绵不断。从轻雾中闪出的“重重叠叠”的山,好像是从帷幔中放出。一座、一座千姿百态,从身边闪过。四组叠字描绘了一幅扑朔迷离、奇趣横生的画面,写出了清秋+特有的朦胧美。
叠字不仅增强作品的形象性,而且还能抒写绵长的情思和凝重忧伤,悱恻缠绵的情感。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写时序的推移,人生的变化,用“年”“岁”二字重叠,反复咏唱,再结合“花”与“人”的对比,强化了抒发的情感,含蕴着绵长的情思。
又如《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段: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儿,打扮得娇娇滴
做重重叠叠的泪。……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
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文中大量叠字的运用,将莺莺与张生离别的痛苦的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令人一唱三叹,从而表现出人的物缠绵多情的性格特点。
叠字与其他辞格配合使用,更能增添作品的情趣和生机。宋代黄庭坚《咏雪奉呈广平公》中的“夜听疏疏还密密,晓霞整整复斜斜”句,以错落有致的疏密,忽齐所斜的飘舞代替对雪的直接描述,通过四组叠字,用借代的修辞方法,把雪的动、静、声、态立体地表现出来,使人如形在目,如声入耳。叠字的妙用,增添了诗作的情趣、韵味和美感。
叠字和其他词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能传达出种种情韵。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的第四段(不再照录原文,请谅),用“田田”写荷叶张张相连的样子,用“亭亭”写荷叶出水很高的娇美姿态,用“层层”写荷叶的层次和生长茂盛的情状,用“粒粒”“星星”写荷花的晶莹、明丽、可可爱,用“缕缕”描绘荷香,给人的判断续续,若有若无、淡雅飘缈的感觉。用“密密”描绘荷叶的茂密,用“脉脉”写水的情态。通过以上叠字,把荷叶的美姿、层次、密度,荷花的香气、光泽、形态,流水的神韵林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些叠字与“袅娜”“羞涩”“风致”等一系列词语的巧妙配合使用,深切婉转的情感韵致就表达得尽善尽美了。《荷墉月色》的第四段,是作者“淡淡喜悦”心情的展现,“喜悦”是作者思想感情与自然的契合,或者说,荷墉之境巧射出作者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