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更是一种桀骜不驯的代表人物,他是谁?
初唐四杰代表的是诗歌创作的一个巅峰。而初唐四杰当中最优秀的诗人,最具代表性的唐诗创作者当然是王勃。他出生于公元650年去世于公元67 6年。
这样短暂的生命,不得不让后世的人唏嘘。他对唐诗题材以及写作形势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诗文以及他人生的经历,来认识王勃和他写作的风格特点。
年轻的时候他就非常聪明,据正史记载,6岁刚刚记事开始,他就可以写诗,而且6岁写的诗就不凡俗,非常的新颖,并且脍炙人口,整个诗文的体裁非常的巧妙,里面所运用的诗歌形式和艺术手法,也都让当时的人刮目相看,他的父亲的朋友将他称赞为王家的三位才子之一。
所以说从小就崭露头角,表现出了非常优异的文学素养和诗歌创作能力,他自然就在小时候受到父母的重视,也成为了很多老师重点的培养对象,他在9岁的时候就已经将汉书全部读完。
而且亲自为书中的一些故事做了点评。指出了书中的错误,并且加以纠正,当时的他就已经能够表现出评点天下大事的能力。
十几岁,年纪轻轻就已经通晓五经,读完了这些书的他,又去到长安跟随着老师学习,如何行医,他想要为更多的人治病,而在学习行医的过程中,他又读完了周易黄帝内经以及其他关于医学的书本,然后对整个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有了系统性的了解。
16岁的时候他就考科举,得到了第1名,然后开始正式做官,他回到家乡写了一篇文章,寻找合适的机会进入仕途,在664年王勃直接上书来评点天下大事,针砭时弊。
这让当时的官员都感觉非常惊讶,因为年纪轻轻就能对世俗上的问题有如此深刻的剖析,绝对是经世致用的智慧。
所以在公元666年他就凭借着自己高水平的文章得到了赏识,并且正式进入朝廷,作为一个重要的官员,而在官员的位置上,他也没有停止自己的诗歌创作,他不断地写下非常动人的诗篇,当时的唐高宗看到他写的诗如此优美,并且又真知灼见,亲自称颂王勃,认为他是神童。
但是神童的经历总是那样的坎坷,当时的王勃虽然受到了很多人的赏识和皇帝的厚爱,但由于王勃写了一篇关于斗鸡的文章,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从而使得皇帝看到后非常不开心。
自然就将他贬着驱逐出了朝廷,而且唐高宗认为这篇文章有意在挑拨各级官员之间的关系,所以又对他进行了放逐。这是王勃一生中最困窘的一段经历,因为他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获得的官位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在王勃出狱之后,他在自己的家乡停留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这两年的时间中他感觉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他虽然有机会能够恢复官职,受到朝廷的再一次重用,但是他拒绝了朝廷对他的征兆,他没有接受朝廷为他安排的职位,他顺着当时的运河一路向南出发,想要畅游长江和江南地区,来挥洒自己的青春,来饱览祖国的山河。
但是在676年,王勃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他看到父亲的生活状况也非常的困窘,因此触景伤情,非常难过,不开心,这段时间王勃更是怀疑人生怀疑世俗,对朝廷失去了信心,更不愿意积极地去做官为社会做贡献,他看望完父亲之后怀着愤恨的心情,准备回家,但此时由于夏天风浪比较大,他不幸在水中被淹死。
而我们要分析和赏析的就是王勃的诗词能力,他在诗歌方面的主要思想,还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但是同时他又为儒家的伦理道德注入了那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绪,非常的豁达和开朗,使得整个诗文诗稿拥有更加磅礴的气势和更为宽广的胸怀。
例如他曾经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依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一段佳话,因为这表示的并不是一种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而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的向往与寄托所以这样的艺术手法更是施文诗稿在另一个层次上进行了足够的创新。
王勃在游山玩水的同时,非常擅长用各种艺术手法来营造意境,然后通过游山玩水,对自然山水的无限热爱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内心的悲凉和壮志难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