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才女及其作品有哪些?
1、卫庄姜(公元前755年前后),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妻子。《诗经-项人》一篇中详细描写了她出嫁时的盛况。诗中赞美了她出身的高贵、容貌的俊美、服饰的华丽和车驾的铺张。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已成为形容美人的名句。然其婚姻生活很是不幸。丈夫性情暴戾,反复无常。《诗序》说:“庄公惑于嬖妾,使娇上僭。庄姜贤丽不答,终以无子。”出于她没有生子,就更得不到丈夫的宠爱。据《左传--隐公三年》载,嬖妾生公子州吁,有宠而好兵,庄公却加以纵容。庄姜十分厌恶这位公子,其娣所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却又被州吁所杀。长期的失宠与寂寥使庄姜郁郁寡欢。但她娴淑温和,仅以吟诗作歌抒发自己的郁闷。她的诗深沉婉曲,情韵悠悠,让人为之动容。庄姜是位多产的女诗人,仅《诗经--邶风》的19首诗中就收录庄姜4首,足见其非凡的才思。《绿衣》《终风》《燕燕》《日月》
荑(yi也念ti 植物初生的叶芽。蝤蛴(qiuqi 古书中指天牛的幼虫,形容白嫩。瓠(hu草本植物,茎蔓生,花白色,果实细长,果肉白色,可作蔬菜食用)。螓(qin 古书上指一种像蝉的昆虫)。嬖(bi宠爱)。僭(jian 以下犯上 冒犯)。(娣:di丈夫弟弟的妻子。古代称丈夫弟弟的妻子为娣,称丈夫哥哥的妻子为姒si)。邶:bei第四声,古代国名。
2、宋桓夫人,宋桓公(公元前681--651)夫人,是卫宣姜的女儿。据《左传》和《毛诗序》记载,卫宣公给他的儿子假娶齐国之女,闻其美,欲自娶之,就在黄河边筑了迎娶新娘的一座新台。《诗经--新台》讽刺说,宣姜本来想嫁一个美男子,却配了个丑丈夫。卫宣公死后,惠公年幼,宣姜公然与宣公的庶子顽姘居,生下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两个女儿是宋桓夫人和许穆夫人。这两个女儿都富有政治头脑,才华出众,《诗经》中都留下了杰出的作品。宋桓夫人和宋桓公生下了宋襄公,襄公以小国之君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也颇具政治才能。襄公即位之前,其母宋桓夫人出归于卫。襄公即位,夫人思之而义不可往。根据当时的礼法:“嗣君承父之重,与祖为体;母出,与庙绝,不可以私返。”因作《河广》篇。
(一)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二)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跂:qi 踮起脚后跟。
3、息夫人,忠贞于爱情的列女。刘向《列女传》有一段悲壮动人的记载:“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将妻其夫人而纳入于宫。楚王出游,夫人遂出见息君,谓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贰醮(jiao 古代结婚祭奠神灵的器皿),生离于地上,何如死归于地下乎?’乃作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息君止之,夫人不听,遂自杀。息君亦自杀,同日俱死。楚王贤其夫人守节有义,乃以诸侯之礼葬之。”其绝笔诗《大车》读来让人潸然泪下,顿生敬佩之情!
《大车》
大车槛槛,毳农如菼。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哼哼,毳衣如璊。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槛槛:行车时车轮的响声。毳:cui 4声 绣花的衣服。哼哼:tun3声 缓慢行进中沉闷的车声。璊:men2声。谷:gu 此处指活着。
这首诗是息被楚灭后,息夫人以死殉夫、以死殉国的绝命诗,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殉情诗,也称得上是反抗侵略、反抗强暴的爱国诗篇。其内容不仅仅是对爱情的表白,而是将对丈夫炽热的爱,对故国深切的怀念,对侵略者的愤恨,对残暴势力的反抗交织其中。真乃字字血,声声泪,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尤为可贵的是息夫人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说到做到,立即将自己的誓言付诸行动。其无畏的勇气、刚烈的性格和深明大义、坚贞不屈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这首诗永远留下了其自身的艺术魅力。息夫人也历来被人们所敬仰,湖北有息夫人庙祭拜。唐代宋之间便有《题桃花洞息夫人庙诗》:“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仍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这首诗给予息夫人高度的赞美和深切的同情。
4、古卫女 , 公元前667年前后,卫国普通人家的女子。尊父母之命远嫁他帮。美丽、聪慧、活泼的女子,未嫁时常与女伴一起,拿竹竿于淇水钓鱼。出嫁后,在礼教的压迫下郁郁寡欢,时常思念家乡与父母。多么想回到卫国探望双亲,但路途遥远,终不能成行。无奈中常拿出少女时的纪念物--------一根细细的竹竿,沉侵在美好的回忆中,寄托无尽的思念。《诗经--卫风》收录其《竹竿》诗一组4首。
5、许穆夫人
,春秋时代一位爱自己国家的女诗人。据刘向《列女传》记载,她是卫国懿公之女(《左转》、《史记》说她是懿公之妹)。生卒年不详。嫁于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出嫁前,许国和齐国都向卫国求亲,卫懿公把她嫁给许国。闻知请傅母转达其意于懿公:许国小,离卫国远。齐国大,离卫国近,一旦边境有战事,请齐国这样的大国援助,有儿女亲家的关系,便利的多。如果把她嫁给许国,那是“舍近就远,离大附小”。万一有兵事,谁能及时相助。卫侯不听,把她嫁给许国。公元前660年,卫国被外敌破,懿公死,卫人另立戴公,仓皇逃过黄河,露宿于漕邑。许夫人忧国忧民,毅然驱车奔卫。许大夫闻之,借口“封建礼教‘凡妇人,父母亡,不得归’”,不放她回卫国。当她驱车回卫国途中,被许大夫追回。夫人痛卫国之亡,伤许国之小,力不能救,思归卫国又不能,在极其沉痛的爱国思想驱使下,写出《载驰》诗一组5首,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阐明自己坚定的政治远见,表示出势必联齐抗狄,拯救卫国的决心。后来卫国终于采纳了她的卓见,借齐桓公之力,赶走狄人,立文公。近人有谓许穆夫人为历史上第一爱国女诗人,真乃当之无愧也!
6、卫滕女,公元前659年左右。她是卫国贵族的女儿,作为许穆夫人陪嫁的滕妾来到许国。她远离故土,长期生活在异国的土地上,孤寂思乡。当得知自己的祖国被狄人灭亡后,在乡愁上更增加一层国忧。于是她作了《泉水》诗一组4首,抒发思国思乡的情怀。就其诗意也可以看作是许穆夫人《载驰》的和诗。这首诗收录在《诗经--邶风》。
7、柳下惠妻,春秋时鲁国士师柳下惠妻(士师,掌管刑狱的官)。柳下惠以清高廉洁、讲究礼仪而闻名。刘向《列女传---贤明》记载,柳下惠死后,其妻曾作诔,累述柳下惠的德行,表示哀悼。诗人极其简洁概括柳下惠的不伐、信诚美德,申明其屈柔从俗,蒙耻救民。用词用语准确、精炼,哀悼其夫早逝,情感真挚。尤其令人敬佩的是诗人赞扬柳下惠的德行着眼于柳下惠的爱国爱民,显示出一位才女的政治卓见。刘向《列女传--贤明》收录其《柳下惠诔》。
8、古越女(公元前540年前后),著名的《越人歌》的作者。据刘向《说苑-善说》记载,鄂君子皙乘画船游子河上,古越女为该船船工。古越女用越国方言唱《越人歌》。鄂君子皙是春秋时楚王母弟,官为令尹,爵为执圭。他听不懂越国方言,找人翻译成楚歌,成为我国第一首译诗,而所用的楚歌形式,开这一诗体的代表作家屈原和宋玉之先河。诗歌唱出了船上的越女对王子鄂君子皙的爱慕之情,大胆、机智、婉曲、动人,说明我国劳动人民中间早有才女存在,只是受封建礼教长期束缚,其聪明才智被无情的压抑与扼杀。楚大夫庄辛曾对襄成君说,鄂君子皙明白了越女所唱的歌词,对越女产生了同样的爱慕之情。诗歌所产生的情感力量,竟然打破了富贵与贫贱之间的界限,所以,庄辛十分感慨地说:“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圭,一榜枻(yi 桨之意)越人,犹得交欢尽意焉!”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9、古之郑女,春秋时代,郑、卫之地爱情生活较为开放,因此《诗经》之《郑风》和《卫风》,爱情诗所占比例也较大。郑国尤甚,青年男女野外欢会,互赠花草,相与嬉戏谑,以歌唱作为彼此间传情的手段,成为一种民间习俗。古之郑女,于此大显才华,她们唱出的爱情诗,情真意挚,活泼清新,或天真烂漫,或诙谐多趣。大多充满了生活气息,人物的言笑和心里也得到生动的写照。郑国青年的爱情生活中,女子常处于主动地位,郑国的爱情诗也往往出于女子之手,可见古之郑女的热情、大胆,才情横溢,这一点在诗作中得以体现。遗憾的是这些诗作的作者无从考证,只能以“古之郑女”而概之。
10、赵津女娟
,春秋末期晋国赵氏封地河津小吏的女儿,赵简之的夫人。晋国的大将简子准备南渡黄河击楚,事先与黄河渡口的小吏说定了渡河的时间。简子到了渡口,小吏酒醉不能撑船渡河。简子欲杀之。赵津女娟对简子说:“我父亲知道将军来渡不测之水,恐怕掀起风波,水神使性,惊骇将军,因此就祈祷江淮之神,备酒祭供,喝饮余沥,祝福尽礼。因为他不会喝酒,三杯两盏,就醉成这个样子了,误了将军的大事。将军要杀他,我小女子愿以鄙贱的身躯代父之死。”简子说:“这不是你的罪啊。”女娟:“将军准备在我父亲醉中杀他,我只怕杀其身而身不知其痛,治其罪而心不知其罪。将军要是杀了他,他还不知道犯了什么罪,这就等于杀了无罪的人一样。我希望将军等他酒醒后再杀他,这样就可以使他知罪了。”简子说:“你说的好。”就不再追究治罪的事情了。简子即将渡河,缺少一名划船的船工,女娟握拳举桨,请求代父划船。赵简子说:“我在渡河之前,挑选的青年男子,都经过斋戒沐浴,是绝不能与女子同船过河的。”女娟回答:“我听说商汤伐夏的时候,驾车的战马有雄有雌,结果战胜和放逐了夏桀;周武王伐殷的时候,车战时用的马有雌雄,结果打败了殷纣王。将军不想渡河也罢了,如要渡河,与我小女子同船又有什么妨碍呢?”赵简子被说的心悦诚服,就带她一起渡河。船到中流,女娟为赵简子即兴唱起了《河激歌》。赵简子回朝后,娶女娟做夫人。赵津女娟被称为“通达而有辞”的才女。事见刘向《列女传》。
《河激歌》
升彼河兮而观清,水杨波兮杳冥冥。
祷求福兮醉不醒,诛将加兮妾心惊。
罚既释兮渎乃清,妾持檝兮操其维。
蛟龙助兮主将归,呼来櫂兮行勿疑。
11、古琴女,战国末期,秦国鼓琴女子,相传为《琴女歌》的作者。《史记--刺客列传》记述荆轲刺秦王的场面:“柯既取图奏之,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zhen 4声 用刀剑等刺)之。”情况万分危急,“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者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秦王命危顷刻。据说,荆轲说持匕首含有剧毒,见血封喉。荆轲之所以不及时刺杀秦王,是因为希望通过威胁,逼迫秦王不再进攻燕国。当时,秦王为了拖延时间,说:“今日之事,从子计耳。乞听瑟而死。”乃召姬人鼓琴,琴声曰:“罗谷单衣,可裂而绝,三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这是在千钧一发之时,用秦国的方言为秦王设计的歌词。王从其计而奋袖超屏风走之,且将宝剑推至身后而拔,手里才有了对付荆轲的武器。而荆轲不解秦声秦语,故未即应而及于难。从《琴女歌》可以看出秦国的琴女才思敏捷,,从当时诸国尖锐复杂的斗争中,锻炼了权变应急的智谋,且能即席以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解秦王之危难。其才、其智、其胆,无不让人钦佩!
《琴女歌》
罗谷单衣,可裂而绝。
三尺屏风,可超而越。
鹿卢之剑,可负而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