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路遥上山》的全文是什么?
《扶路遥上山》
作者:高建群
1
我和路遥在感情上是兄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们之间的感情像最亲密的兄弟那样心心相印。同样的两个孤独的旅行者遇到了一起,我们进行着关于人生和生命问题的谈话,我们都在那一刻体验到生命的幸福。本该,我们都期待着,推心置腹的时期的到来。但是,这种可能已经没有了。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人类中的一分子消失了,这同时是整个人类的损失,丧钟在为他而鸣的同时,也就是为我而鸣。我在接到噩耗的那一刻,立刻被一种强大的打击力量击倒了,胸膛里填满了悲怆。我用“物失其类,不胜悲戚”这句话作为我的唁文,发在建国路71号。从那时起直到现在,除了生活中必须说的以外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感到痛苦。他的年龄和他的事业正在如日中天的时辰,他不该就这么撒手长去的。路遥的猝死给我以强烈的震撼。我痛切地意识到命运之神的冷酷和残酷,意识到生命力的如此虚弱和脆弱,意识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我们说话的片刻就有理由成为一撮烟灰,意识到墓碑上一个时间概念和一个时期概念之间那一道横杠,是可以随随便便就划上去的。尽管前人早就告诉我们,既然你活着,你就永远处在死亡的威胁中,而最终的胜利者是死亡而不是你,这是人类的悲剧中有力反抗但无力解决的悲剧,是根本意义上的悲剧。但是,我的朋友路遥,他是不是死的过早了点,过于急促了点。记得我小的时候,世界上流行脑膜炎,不时有一个街坊邻居的孩子死去,那时,我整日惶惑,羡慕地望着身边那些长寿者和寿终正寝者,我想他们能活到那一把年龄,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业绩,本身就值得令人眼馋。这一段日子,当年的那种对命运的不信任感,感觉到自己像一棵风中小草一样的孤独无靠的心理,又重新控制了我。我常想自杀,以此来反抗死亡,改变和蔑视死亡。
2
60年代初期,人类对空间的征服史上,发生过一件大事,有个叫加加林的苏联少校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这天晚上,在荒凉而贫瘠的陕北高原上,在一个县城中学的操场上,站着一个叫王卫国的学生。饥饿的他,卑微的他,泪流满面地望着夜空,望着月亮,他在一瞬间意识到了他和他的父老乡亲们生活的全部悲剧性,他在这一刻产生了走出黄土地,走向大世界的勃勃野心。许多年后,他在他的引起强烈轰动效应的,被日本评论家称为“青春与激情的悲剧”(路遥认为这是对《人生》中肯的评价)的中篇小说《人生》中,将他的理想人物命名为“高加林”。他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梦想,和对这块土地的祝福。
3
他的童年是贫困的,而且这贫苦和屈辱联系在一起。平日过往中,他不大提起他的童年,历练使他把自己包装起来了,以免受伤,以便完成生活摊派给他的这个角色。但是,当他放松自己的时候,当他突然陷入一种善良的感情的时候,他会突然回忆起童年。他曾经给我谈起父亲将他送到伯父家那件事。他们是要着饭从清涧来到延川的。将他交给伯父后,父亲说,让他在这里呆一段时间,然后他再来接他。这位苦难的农家孩子含着眼泪将父亲送到村口,看着父亲佝偻的影子走向山路,然后被一段山崖挡住。只有这时,含着的那滴泪才掉出来。继而,他号啕大哭起来,因为他已经明白,父亲把他过继给伯父了,只是,他强使自己在送行时,没有将这一点捅破。
4
在这种善良的感情下,路遥时常陷入回忆的是他的初恋。我想那大概是扎着两根羊角小辫,穿着一件红衣服,跳跳蹦蹦的爱演个文艺节目之类的北京插队青年。《人生》完成后,他从甘泉回到了延安。我不知从哪里为他弄来了两盒中华烟,接着又弄来了两条。他贪婪地抽起来。那天晚上,延安城铺满了月光。我们两个像梦游者一样,在大街上返来复去地走到半夜。“中国文学界就要发生一件大事!”他说,他指的是那一包《人生》手稿。突然,他谈到了他的初恋。谈到在一个多雪的冬天,文艺队排练完节目后,他怎么陪着她回她的小屋。“踏着吱吱呀呀的积雪,我的手不经意地碰了一下她的手,我有些胆怯,怕她责怪我,谁知,她反而用手,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路遥说。他还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奖后,他刚刚回到下榻的房间,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你是谁?你没有事的话,我就挂断电话了!”这时,命运的声音从电话线那头传过来:“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一位熟悉的老朋友!”说话的人穿着一件红风衣,在马路对面的电话亭等他。他扔下电话,疯了一样跑下楼,横穿马路而过。“我奇怪汽车为什么没有压着我!”路遥说。在他们短暂的接触中,这位女士说,她曾经来过西安,曾经围绕着那座住宅楼盘桓了很久,但是没有勇气去问问他住几号,没有勇气去叩响那个门扉。“哪家阳台上没有花草,哪家就是我。”“她后来嫁给了一个海军军官!”路遥对我说。
我不知道路遥所说的这个故事中,真实的成分有多大,尤其是后来的相遇部分。但是,他确实有过这么一次初恋,而且,他怀着一种可怕的令人肃然起敬的恋情,恋着她。
5
1983年期间,他回到了延安。那是一个秋末冬初的日子,大地一片肃杀。一见到我,他就抓住我的手,他面色铁青,他说,这些天来,他脑子里只回旋着一句话,就是“路遥啊,你的苦难是多么深重呀!”他在延安呆了三天,为了安慰他,我在宾馆里陪他住了三天,我说:“作家是永远不会被打败的!充其量是回到延安来吧。我永远是你的朋友。”三天之后,那个有霜的早晨,我又用车将他带到了东关车站,送上长途班车。一些天后,我为他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先发表在《星星》,后来收入我的诗集的首篇。
你有一位朋友
: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地球上行走,
:有时心中会生出莫名的烦忧。
:你想找路人一倾衷肠,
:可是,大家都在忙忙碌碌。
:
:呼唤我,呼唤我吧!我会走来,
:像一只小鸟落在你的肩头,
:我的充满友情的诗歌,
:会化作小鸟的鸣啾。
:自然,我们的生活无限美好,
:歌声总是多于忧愁。
:但是,谁能保证说,
:我们没有被命运嘲弄的时候。
:
:有一天早晨一觉醒来,
:生活突然出现了怪诞的节奏,
:你的妻子跟着别人走了,
:一瞬间你是多么孤独!
:关于工作,关于住房,关于煤气罐,
:关于那不唤自来的病疚,
:以及一切不惬意的事情,
:包括领导对你的毫无理由的掣肘。
:
:有时候你会拔下一根白发,
:哀叹生活可悲的短促;
:有时候你会望着天边大雁,
:渴望它把你一起带走。
:相信吧,我会理解你的,
:我是你的值得信赖的朋友,
:不论你陷进痛苦的深渊,
:或者是误入荒丘。
:
:也许你只剩下一个朋友了,
:那就是我,我会紧紧握着你的手。
:我会给你以慰藉,给你以友情,
:给你以忠告,给你以兄弟之助。
:我的诗歌就是我的翅膀,
:我会彻日彻夜地在你身边漫游,
:一旦你呼唤我的时候,
:我就踏入你那神秘的国度。
:绵绵的人类之爱呀,
:就是维系我们的纽带,
:真诚的朋友之间,
:别担心,谁会欠下谁的人情债。
:
: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地球上行走,
:有时心中会生出莫名的烦忧。
:相信吧,我会走来,
:像一只小鸟落在你的肩头。
:
说起诗歌来,附带说一句。《人生》发表在杂志上后,路遥将杂志拿给我,他有些不自然地说,里面用了你的诗,你不会介意吧!我说,我不会介意的,我感到荣幸。“不过,”路遥接着机智地说:“是书中一个叫黄亚萍的人物,偶尔读到你的诗,抄到笔记本上,送给高加林的!你去追究她吧!”说完,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6
读者读到这里,也许会认为我们是平等的。我想说读者只判断对了一半。是的,在人格上,我们是平等的,尤其是对我来说,我的娘肚子里带来的那种独立不羁的性格,不愿意让任何东西来制约我。但是,在文学这个技术性问题上,我一直视他为导师,他的“对自己要严酷”的名言,一直成为我鞭策自己的一条警鞭。在陕北这块土地上,他永远是第一小提琴手。有几次回延安,他用嘲笑的口吻对我们这一群说:“你们都在忙些什么呢?为一些不值得的事情苦恼和愤愤不平。你们不如抛开这些,去写自己的作品,一天写两千字,一个月就是一个中篇了,再用一个月时间修改和抄出来。发过几个中篇后,谁也就奈何你们不得了。”他这些话总给我以教益。
7
路遥本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也许,他的本身,比他小说中的任何人物都更精彩、更复杂和更具有文学的独特性。可惜,他英年早逝,没有可能再去表现这一切了。这是整个人类的损失!人类整体利益的损失!我曾经多次给路遥说过,我说,如果让你经受一次大的打击,脱离现在的生活轨道,而走向内心自省,一定会有比《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更为精彩的大作品出现的。这次,命运为他提供的打击是疾病,可惜,他没有能战胜它。且让我在无限的惋惜哀痛之余诅咒命运。
患病期间,我曾三次去看他。两次是在延安,一次是在西安。第一次看他时,我将洛川县委书记送给我的自己舍不得抽的一条红塔山带给他。妻子说医生肯定不让他抽烟的。我说,只要他是路遥,只要还活着,他就一定要抽烟。果然,他欣喜地接过我的烟,开始抽起来。路遥说的第一句话是,这就是作家的悲剧,我愿意用所有得来换回它(指身体)。他要我一定要珍惜身体,最好去医院全面检查一下。他接着问起我的孩子的情况,他说她该上四年级了吧。他说疾病使他的人生观彻底改变了,他爱天下所有的人,所有的人都是他的朋友,说这话时,他眼里噙着泪水。我坐在床边,紧紧地抓住他的手,他说不要这样,传染。但是我一直固执地抓着,直到离开。看到在床上蜷成一团,瘦得不成人形的他,加上这间充满压抑感的小屋,我想起《红与黑》中的于连·索黑尔在狱中的最后情景。我终于没能抑制住自己的眼泪。“你怎么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了!”我说。第二次,是我陪王巨才同志去看他的。第三次,是在西安,我从北京回来,专门在西安逗留了几天,请远村领路看他。结果没能见到他,医生让留个条子。我在条子上说:路遥兄,所有的朋友都祝你好,你是坚强的人,你一定会迈过这个门槛。我将为你祈祷。
事隔几天,我去省作协开会。前去探望,仍然没能见到他。13号晚上,听到见到他的作协领导说,路遥状况很好,每天能吃四两饭了,大约不会再有什么危险了。后来,观胜来了,说路遥曾谈到我,说“建群是个好人”!这是路遥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谢谢你,亲爱的朋友。我是在15号离开西安的,路经黄陵,在那里讲课,我欣喜地对朋友说,路遥好多了,他终于跨过门槛了。谁知,第三天头上,他竟撒手长去。
8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接近进入实际创作阶段,曾经就小说的大体轮廓与我有过几次通宵达旦的长谈。他说这种长谈有好处,可以帮助自己完善作品和人物。记得,那时候,他还将小说的总标题定为《走向大世界》,将三部分的标题分别定位《黄土》、《黑金》、《大世界》。他后来是怎样灵感突来,选定《平凡的世界》这个既有覆盖性,又有深刻内涵的雍容大度的名称的,我不知道,我现在将这些写出来,也许会给文学提供一点史料吧。后来,我又陪同他到黄陵店头煤矿,到矿井里去采访了几天,收集素材,以求达到准确的描绘。
路遥是新时代文学重要的小说家,我想我的这个评价应当是公正的。路遥作为一个有感召力的形象,将不断地刺激这块黄土地上新生一代的梦想,我想这也是确凿无疑的。
9
陕北,这块焦土,北斗七星照耀下的这块苍凉的北方原野。我始终坚定不移地认为,各种因素,使这里成为产生英雄和史诗的地方。原因之一,是物质的贫困滋生了人们精神上的丰富想象,一个乞丐的梦最富有,一个小学生在读了普希金的《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后,光着脚丫跑到黄河边,等待着这样的金鱼出现,一个中学生饿着肚子站在夜空底下,想象着那颗运行的星上载着加加林少校。这种想象力,是苦难给予陕北人的补偿。我曾经陪一位地委书记下乡,当招待所征求他对伙食的意见时,他释然说,我是要饭出身,这样的伙食,我还有什么弹嫌的!光为了他这句话,我一直从那时肃然起敬到今天。原因只二,我认为这是民族交融的缘故,即就路遥而论,他的身上明显地有少数民族的特征。我曾经望着他耳朵眼里的一撮毛,说他一定有匈奴的血缘(我的另一位朋友,杰出的散文家刘成章,就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有匈奴的血统)。马克思说过,民族交融有时候是历史前进的一种动力。陕北人性格中那种鲜明的优点和缺点,也许只有用这种民族交融的原因才能解释清楚。第三种原因,我想说是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追溯到光辉十三年的毛泽东,追溯到刘志丹、谢子长,追溯到斯巴达克式的悲剧英雄,横行天下的李自成,甚至一直远溯到民族蛮荒时期的半人半神人物公孙轩辕。
我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中,试图对这种人类类型心理进行分析。小说曾经有一个题记,看过病危的路遥后,我对命运的这种不公正勃然大怒,换了另外一句话作题记,以志我对命运的蔑视和对死亡的抗议。这句话是:“让我像白天鹅歌尽而亡!”我节省下来的这原来的题记,我将它献出来,写到这里。
“在这个地球偏僻的一隅,生活着一些奇特的人们。他们固执,他们天真善良,他们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他们自命不凡以至目空天下,他们大约有些神经质,他们世世代代做着英雄梦想,并且用自身创造传说。他们是斯巴达克和唐吉诃德性格的奇妙结合,他们是生活在这块高原的最后的骑士,尽管胯下的坐骑已经在两千年前走失。他们把死亡叫做‘上山’,把出生叫做‘落草’,把生存过程本身叫做‘受苦’。
10
写到这里,我不能不遗憾地认为,在一切金子般闪闪发光的优点之外,路遥有一个最大的不足,这就是欲望太多。他不明白该放松时要坚决放松。他不明白人生只能干成一件事情。他不明白不要同时去追两只兔子这个道理,结果,兔子没追到,自己倒先病倒了。这样,使他很难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相处。我想,苦难的童年带给他许多优良品质之外,这也是带给他的缺点。陕北是块“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的土地,这带给了这人类一群生机勃勃的创造精神和斯巴达克式、唐吉诃德式的两种激情。同时,它让我们少了点中庸之道。大得而小失,如此而已。
11
我的尊敬的朋友路遥,活着的时候,有一天,他对着这世界说:“谁能够评论我呢!”我说:“有一天,让我评论吧!”他说:“也许,你能够评论的!”那么,现在,我怀着无限的爱心和兄弟之情,怀着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严肃态度,用我的形式评论你和总结你,你能够接受吗?“我为什么不在你活着的时候为你说这些话呢?不管你当时高兴不高兴!”我此刻想。
让我们哭泣吧。如果不会哭泣,那么因为路遥之死,让我们学习哭泣,以使用哭泣作为武器来应付这个苍凉世界。乌讷木诺说:“我们必须学会哭泣。也许,这是人类最高智慧。”我们的哭泣当然主要是为了死者,但是,也许一半原因是为了尚且混迹于尘世,被种种琐碎的人生俗务所纠缠我们。我们将在哭泣中暂时忘却了痛苦。继续行走,至于我来说,我希望这篇短文完成以后,我的手捉起笔来不再颤抖。
“先走为神”,这句话是我从街头那些晒太阳的老汉那里逮来的,这句饱含大智大慧的话令我惊讶不已。陕北人那种知生死的达观态度,通过这句话用平静的口吻说出来了。这句话令我的哀痛减弱了许多。那么,这样说,先走的路遥是幸福的,让我们节哀并请所有为路遥之死而痛苦的朋友们节哀。
路遥兄,你的灵魂愿意栖身在这块黄土高原的哪一个山头呢?请唢呐吹奏起来吧,请引魂幡高张起来吧,且让我们扶你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