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建安风骨,是奸雄还是枭雄,该如何评判曹操的一生?

李白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里的建安骨指的就是汉代建安年间的文学流派,史称“建安风骨”。从古至今,史料中评价曹操多是大汉奸臣,欺世弄权,妄图窃国的卑鄙小人。在京剧里曹操也是画上一副白色脸谱来表现他的阴险狡诈。更别说在三国演义里被描写的两面三刀,笑中藏刃了。就是这样一个人有着诸多差评的人却有着常常令人忽略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曹氏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是除去建安七子之外“建安风骨”最具代表的人物,也可以说是曹氏父子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曹操同样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让小编带领大家走进三国鼎立,群雄割据的东汉末年。去重新认识一下打下魏国统一天下基础的曹阿瞒。

杰出的文学成就。曹操一生创作诗歌百多篇,其中让人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品有:以表述理想为主的《短歌行》、《度关山》、《对酒》、《观沧海》等,在军事上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曹操的文学作品朴实无华、不尚辞藻,风格刚健俊爽、雄浑厚重多以言咏理想为主。抛开曹操的个人行为和政治主张,单从文学上来看,曹操对建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不可否认的。

军事才能。说起军事才能,大家可能一笑哂之,曹操会有军事才能?长坂坡被赵云杀个七进七出,赤壁之战一把火烧的灰溜溜的,这样的也能算是军事才能?但是诸公可不要忘了,这些内容大多是从《三国演义》中看到的,而作为一本类似于小说的文学著作,其中含有部分历史成分,但是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总会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三国演义》以蜀国故事为主线,带有强烈的兴刘贬曹的特点。关于这点日后我会发文分析《三国演义》。总之不能以故事传奇代替真实历史,用强烈的个人色彩左右历史真相。其一,遍读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其中并未发现对赤壁之战的记述。众所周知的赤壁之战是魏蜀吴爆发的大型战役。也是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想来陈寿也不会忽略如此重要的事件。由此可知,所谓的赤壁之战应该是一个小型的局部交火。并未对大局产生影响,甚至未能造成一点波澜。其二,曹操治军最是严明。一次行军路过麦田,曹操命令官兵不准践踏麦地,否则要杀头。可偏偏自己的马受惊,踏坏了一片麦田。于是就要拔剑自刎,被众人劝住。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这里边演戏的成分有多少我们不做评价,但也可以看出军纪很是严明。其三,曹操留下的著作中就有《魏武注孙子》,这本著作是曹操对孙子兵法的注释。便看出曹操熟读兵书,对军事很是了解。

政治才能。作为一个有着窃国梦想的枭雄,政治手腕是不可缺少的才能之一。在小编看来曹操最为成功的一点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但是天子是合法天下拥有者,曹操主动迎奉天子,是得顺应民心,百姓只会认为曹操是仁义之人。此乃其一,得民心。以天子知名,招揽天下贤才为己用,此乃其二,借势。以天子之口发布政令,为自己的争霸大开方便之门。此乃其三,得利。可以说民心、大势、利益全都收于囊中。建安元年,曹操推出了屯田制,有效地解决了战争的粮草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同时,曹操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由此可见曹操在民生方面做得也是非常优秀的。

性格问题。曹操在历史上一直为人所诟病,其最主要的因素,应该就是其性格因素所决定的。其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心我。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仓皇逃脱。在逃亡路上吕伯奢好心收留,却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凄凉下场。其二,疑心杀华佗。曹操头疾复发,名医华佗被请来诊治,在那个年代华佗的“开颅手术”或许过于惊世骇俗了。曹操听闻其曾为关羽刮骨疗毒。这还了得,莫不是刺杀寡人?便斩了华佗。其三,梦中杀人。曹操怕睡着时被人暗杀,对众人说,吾好梦中杀人,我睡着了千万不要靠近我。一日,曹操假装睡着,翻身的时候被子掉在地上。有个侍童见了赶紧上来盖被子,曹操暴起杀之,后假装梦游回床上睡觉,其它侍童吓得魂不附体。醒过来后假装吃惊:谁敢杀我近侍?其它侍童如是相告,曹操哭将起来:跟你们说过我梦中好杀人,你们就是不听啊,厚葬之,其实是借厚葬的机会告诉大家自己梦中杀人是真的。从这些诸位就可看出曹操此人生性多疑,令人生畏。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曹操可以说是一个拥有野心和相应实力的枭雄人物,熟读兵书,高明的政治手段。但是从他的性格来说曹操又是个生性多疑。狡诈多变的可怕小人,这两种特点同时存在于一人身上,着实令人难以评判,所以说曹操是一代奸雄也不为过,也只有奸雄一词可以诠释曹操。诸位明公是否认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