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的文学功底如何?
前一段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主持人董卿火了一把。许多观众直呼“这还是我认识的董卿吗?”
她在节目中落落大方,各种诗词基本能做到信手拈来,话到细微处,还能和场上的评委闲话几个回合。
当台下专家探讨李贺的诗词,抛出“天若有情天亦老”,她脱口而出:
“月如无恨月长圆”,又说出世间原只无情好。
参赛的百人团中,有一位选手的父亲是盲人,从小父亲教他诗词,并自己也保持着阅读盲文书的习惯,董卿听到她的故事后,援引了双目失明的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句子:
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一位只读过四年书的农民大叔,爱好却是写诗作词,董卿听后对他说:
因为那诗,就像那荒漠中的一点绿色,始终带给他一些希望,一些渴求,用有限的水去浇灌它,慢慢慢慢地破土,再生长,一直到今天。
那么,董卿究竟文学功底如何?首先不否认作为一名主持人,节目前肯定要提早准备,但在现场,可完全看主持人的发挥和自身的修养了。
事实上,董卿出身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热爱文史,最爱读的书是《古文观止》《二十四史》一类;母亲则偏爱西方文学,给孩子开的书单是《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呼啸山庄》……
和很多人一样,董卿的第一本诗词读物是《唐诗三百首》。“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身教一定大于言传。”董卿记得,爸妈在家没事就是看书;上小学时,父亲会要求她在课外书里但凡看到成语、诗词,都要抄在小纸片上,贴在小书桌上,“他回家要检查”。
父母严格教育董卿,自身学习又勤奋刻苦的董卿只读到四年级就连跳两级进入初中,俨然是一枚学霸。
而董卿从小的愿望是当一名演员。但这个愿望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董卿开始曲线救国,告诉爸妈自己去补习功课了,实际上是参加课余文艺活动去了。
1999年,董卿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的电视编导系本科并顺利毕业。有时候,她也会自己在家读《红楼梦》(旧版新版)、《唐宋诗词》等古典名著。还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并顺利进入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董卿事业如日中天,也没放弃充电。2014年中,董卿放下事业,以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进修。
纵观董卿的经历,不难发现,董卿时时在提升自我文化素养,正是长期的坚持不懈才成就今日的出口成章。
对于《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两档文化类节目,董卿说“其实诗词也好,文学也好,这些东西本来就在我们身边,只是现代人太忙了,忽略了它们的存在。诗词大会不过唤醒了大家的记忆。”“就像有人问世界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马洛里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诗词也是如此,为什么要学诗,因为诗词就在那里,生生不息千年。”
她在接受专访时笑言,如果不是主持人,说不定也想站在“百人团”的位置上。她为自己设计的开场白是苏轼的《定风波三月七日》,“也许我年龄稍长,经历过一些事,更需要一种好的心态,雨天无妨,晴天也很好。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能这样有底气,自是腹有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