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在书法史的地位为上承什么文 下启秦代小篆

上承金文,下启小篆。

石鼓从唐初发现以来,历代文人冠以“石刻之祖”、“书法第一法则”·“千古篆法之祖”和“方块字之祖”等美誉。可视为大篆的规范体,小篆的源出体。

石鼓文的字体,是周代金文到秦代小篆的过渡桥梁,它的体势、用笔以至行款格调,上与周宣王时的《虢季子白盘》等相接, 下与秦始皇时代的《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相通,承前启后的过渡形态比任何别国文字都更加明显。

石鼓文的结字严谨端庄,大小一致,笔道走向和疏密布白已有了严格的法度,偏旁部首的写法和位置有基本固定的规则。除少数的笔画比小篆繁杂,写法有所不同之外,多数从结体到用笔已与小篆没有差别或差别很小,专家考证,秦始皇统一文字是以石鼓文为正统文字作为基础。

石鼓文在中国书法史的地位之所以受到重视,与学者的提倡有很大关系。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 “石鼓文则金细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彩,体稍方扁,统观虫籀,气体相近。石鼓即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