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湟诗歌的特点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这首诗是唐朝最后的忠臣司空图所写,司空图是唐朝末年的重臣,他很有节操,唐朝灭亡后,他绝食而死,以身殉国。
那么,他为什么写这首诗,这首诗背后又有怎样的悲痛 历史 呢?
自汉武帝开疆之后,中国古代王朝大多对于西部进行管理和开发,在长期的融合中,西部地区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但是在 历史 上,尤其是战乱年代,由于中原王朝力量被削弱,无力对远在西部的城镇进行管制,导致有些时间西部地区脱离了中央管辖。
汉唐两朝,由于国力强盛,对于西部的控制力较强,使得汉人大量西迁,胡汉融合,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是 历史 的进步。比如著名诗人李白,他的祖先就迁徙到碎叶城,他就是那里出生的,后来才回到中原。
唐朝对于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域控制的减弱,是安史之乱后的事情。
安史之乱前,唐玄宗设置“天宝十节度”,其中陇右、河西、北庭、安西四大节度使都是为了稳定西部设置的,占据了唐帝国军力的半数。
唐代名将如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人都是在西部崭露头角,立下功勋的。那时候唐朝民风开放,唐人具有冒险精神,西域汉人很多,胡汉之间友好相处,彼此交流。
河西走廊,敦煌古城,丝绸之路,这些响亮的名号在唐代达到了巅峰。
但是,公元755年,随着安禄山叛乱,唐帝国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一度中原沦丧,国都沦陷。
唐中央被迫调各镇节度使勤王,平定叛乱。西部各军镇主力陆续调入内地,导致守备空虚。
敌人趁虚而入,切断了河西走廊,占领了西域,唐朝不少人被困在西部地区。
安史之乱八年后被平定,但是带来的影响却长期无法弥补。
这场动乱不仅让唐中央威严扫地,无数精兵猛将战死,全国半数的人口死伤。安史之乱之后,宦官专政开始,藩镇割据成为常态,经济凋敝,政治黑暗。大唐由盛转衰,而且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在这种局面下,唐帝国就算有心恢复西部地区的版图也是无能为力的。曾经繁华的丝绸之路荒芜了,牛羊成群的河西走廊等地被占领,困守西域的唐军在几十年中得不到补给,兵将都了白发老人。网络短片《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就是反映的这段 历史 。
后来张议潮虽然短暂恢复了打通了西河走廊,但是随着唐帝国的灭亡,西域在之后的数百年中(主要是宋代)再度与中国失联。
开篇司空图写的那首诗叫《河湟有感》,就是说的唐朝末年的情况。
司空图心忧国家,看到唐朝破败,国土沦丧,心中悲伤,于是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