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阿拉贡的作者评价
1897-1982,法国诗人、小说家。早年参加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后加入法国***产党。诗作有《艾尔莎的眼睛》(1942)、《法兰西晨号》(1944)、《新碎心集》(1948)、《眼睛与记忆》(1954)等。中译本《阿拉贡诗文钞》(罗大冈译)出版于一九五五年。
在阿拉贡百年诞辰之际,人们对他的评价仍各有不同。文学界人士在回忆阿拉贡时,都赞扬他对文学青年的关心与培养。当时,阿拉贡周围总是吸引着一大批文学青年。有人回忆说,他的处女作刚刚发表,阿拉贡便打电话找他,热情地谈论对作品的看法。有很多青年都受到这种关怀。
阿拉贡是个异常多产的作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发表大小作品一百种以上。这些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倾向和特色。阿拉贡年轻时发表过一本超现实主义的诗集《经常不停地运动》。许多评论家都用这本诗集的名称来形容他在文学道路上耕耘的态度。这位两度从军的多产作家,对战争和文学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在他逝世之后,法国报界有人称他为“二十世纪的雨果”。
作为当代法国文学的两三个主要流派之一的超现实主义的一位主要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当今法国文坛仍给予阿拉贡很高的评价。尽管他在1 9 2 7 年加入法国***产党后,同他的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密友疏远最终决裂;尽管文学史界多有安德烈?布勒东作为光棍司令独自支撑超现实主义的门面直到消亡的说法,但人们都承认阿拉贡是自始至终引导超现实主义流派的人物。
阿拉贡加入法***以后,他的文学主张明显地趋向现实主义,有人甚至说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此,法国思想界有褒有贬,莫衷一是。褒者认为这是阿拉贡作品的黄金时期,他以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中的黑暗面,讴歌了作为社会中坚的大众。贬者则不免以此为憾,往往以“尽管……”作为评论的开头语。也有纯学者的看法,认为只有剔除了“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产主义、斯大林主义等陈旧的文学史观和政治论争的老调,才能真正发现阿拉贡的文学天才之所在”。
无论如何,当代法国文化界谁也不否认阿拉贡的历史地位。人们评价说:“无论谁想了解2 0 世纪的历史,都无法绕过路易?阿拉贡的著作。他是我们时代三四位最伟大的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