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诵读及创作》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背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教有着悠久的传统。25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孔子说“诗可以兴”, 两千多年前他已经在探究诗歌一个最本质的功能,即审美地培育人格的作用。

诗歌是心灵的文学,它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诗的审美作用,可以使人们更精致地感受生活。 诗歌,作为中华美学精神的一部分,早已把审美与人格塑造联系了起来,它讲究“身入”“心入”“情入”,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决泱大国,自古以来就有“诗教”的传统。诗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人的心灵进行陶冶,使心灵得以净化、丰润和提升。 也就是说,诗歌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品质。同时,诗歌对培育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诗是文学中的贵族,诗是文学的种子、文学的灵魂,诗歌不仅不能在孩子的阅读中缺失,而且还要放在重要位置。

在教育部制定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把阅读作为孩子的核心素养来培养,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可在孩子的阅读中,往往把小说、童话等文体放在首位, 儿童诗逐渐被“边缘化” ,淡出了孩子的阅读领域。著名诗人金波认为,当下小读者对诗表现出一种冷漠态度,会直接影响到阅读的质量。因为诗是最凝练、最精微的文学样式,一个孩子如果不喜欢诗,不会欣赏诗,那么他对生活的感受是粗糙的,也很难读出其他文学样式的精华。

童诗这么重要,可当前童诗教育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目前诗教已日见式微,面临诗作和师资匮乏,学生不爱诗,不会写诗等令人担忧的局面。 儿童诗教学引起了文学界,教育界有识之士的重视,呼唤诗教的回归。

2017年5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批准诗歌教育委员会正式成立。诗歌教育委员会一成立,就致力于整合全国诗教资源,广泛推动诗教发展。 在诸多诗人和教学专家的不懈努力下,诗歌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光明与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广泛推广加强诗歌教育,让更多的孩子都来读诗、写诗,让孩子都有一个诗意的童年,长大了有一个诗意的人生。

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 ”所以对儿童进行诗歌的诵读与简单的创作,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学生进行童诗的诵读与创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课程说明

儿童诗,就是适合儿童阅读的诗歌,可以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可以是儿童自己写的诗。儿童读儿童诗就是让儿童在阅读童诗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精美、想象力的丰富、意蕴的悠远,让儿童的世界拥有诗与远方。

所谓儿童诗教育,是指立足于儿童的心理特点、生活实际、生长需求,以儿童诗的诵读、欣赏与创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儿童诗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开发儿童诗课程资源,不断启发儿童想象力,提高儿童的人文素养,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儿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能读童诗、写童诗,看得到诗意的生活,感受得到生活中的诗意。童诗影响儿童生活的方式,渗透到儿童的文化血液中,让他们学会优雅而自信地生活。

开发儿童诗校本课程,将儿童诗课程作为语文课程的有益补充,引导儿童读诗、爱诗,从而增强儿童的语言表现力,丰富儿童想象力,提高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

课程开发历程

2018.2——2019.1? 尝试开发 探索萌芽

2019.3——2020.1 撰写纲要 规划发展

2020.3至今 ? 扎实教学 继续探寻

课程目标

1.通过诵读童诗,让孩子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美、想象力的丰富、意蕴的悠远,从而丰富孩子的情感,让童诗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滋润孩子的心田。

2.引导孩子读诗、爱诗,从而增强孩子的语言表现力,丰富想象力,提高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3.引导孩子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提高审美情趣。

4.通过诵读和创作童诗,打开孩子们的思路,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发展智力。

三、课程实施

1.课程内容

学年 ? 教学主题 教学内容

第一学年以读为主简单仿写诵读精美童诗

第二学年读写例话模拟场景形象组合创作

第三学年读写结合走出课堂寻找身边的诗意

2.实施方法

每周一课

宣传展示: 学校公众号

活动激励:评选校园小诗人、最佳创作奖

文化创建:紫藤诗社、公众号

参赛提升:王彦锟的《夏》在全国首届“盖苍山”校园童诗大赛获奖,他的《彩笔宝宝溜出家》以及李文静的《失去自由》分别在湖南儿童文学杂志《火花》第二期、第六期发表,孩子们创作的童诗有三十余篇在《临沂日报》B4版发表。

3.课程评价

四、课堂展示

《走进秋天的诗行》课例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唤起诗情

1.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秋天吗?最喜欢秋天的什么?孩子们交流自己喜欢的事物:天更蓝了、白云像魔术师、果实成熟了、五颜六色的菊花开了……

2.课件出示一组秋天景色的图片

不知不觉,秋姑娘慢慢走来。她走过田野,田野就变得一片金黄;她走过树林,树林就穿上了五彩的衣裳;她走过花园,菊花就换上了新发型……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和观看有关秋天美景的图片,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引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二、欣赏童诗 感受诗情

1.看到风吹过树林,叶子纷飞的情景,诗人林武宪写了一首童诗,出示:

秋天的信

林武宪

秋天要给大家写信

用叶子做信纸

请风当邮差

偷懒的邮差

每到一个地方

就把信一抛

有的信,落在松鼠头上

有的信,掉在青蛙身旁

赶路的大雁,也衔了一页回家

池塘里,草丛中

到处都有秋天的信

动物们急忙准备过冬

(1)谁来读一读?

(2)秋天的信是什么?谁来送信呢?

是呀,秋天的信是落叶,风一吹,一封封信就出发了。动物们都收到了秋天的信,准备过冬呢!诗人把落叶想象成是秋天写给大家的信,多么形象生动有趣呀!

(3)我们一起读一读吧,要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2.出示稻田的图片,你会想到什么?地毯、海洋……出示童诗:

稻田

朱邦彦

稻田

这本书

风好爱翻

太阳好爱读

风翻来翻去

太阳一读再读

一直读到——熟

(1)听老师读,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2)诗人把稻田比作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是呀,诗人把稻田比作一本书,风儿吹动,就像翻动书页,哗哗作响。特别是一直读到熟,好像孩子们读书读得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读熟了。这里的熟既指稻子的熟,也指读书读到熟,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4)请孩子们自己读一读。

3.秋姑娘可真淘气,把我们校园里的荷花都采光了,只留下一个个可爱的小莲蓬。出示图片:

(1)看到这些可爱的小莲蓬,你想到了什么?

(2)诗人雪野又是怎么想的呢?出示:

荷塘

雪野

夏日的荷塘

一座影剧院

宽宽的荷叶

蜻蜓的舞台

高高的莲蓬

青蛙的话筒

长长的夏天

长长的歌舞汇演

秋天 演出散场啦

没搬走的话筒

一支支竖着

成了鱼儿们

探望星空的望远镜

(3)谁来读一读?

(4)诗人把莲蓬比做什么?

是呀,诗人把莲蓬比作青蛙的话筒、鱼儿的望远镜,多么奇特的想象!想象就要别出新裁,富有新意。

(5)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要注意读出画面感哦!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指导孩子们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读出画面感。减少琐碎的分析,以免破坏童诗整体的美感,只是带领孩子,进行简单的赏析,让孩子在赏读中感受童诗语言的精美,想象的新奇,意蕴的悠长。

三、走出教室 寻找诗情

1.孩子们,我们的学校就像一个大花园,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每个角落都藏着诗的小精灵,想不想跟随老师到秋天的校园里寻找美丽的诗行?

2.闻一闻,有什么发现?桂花飘来的香味。

(1)闻着香甜的气息,让我们走近桂花,仔细观察,桂花像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用诗意的语言,说出不一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