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志同道合的成语有哪些?
吾谁与归
相知恨晚
引为同调
目击道存
嘤鸣求声
成语: 吾谁与归
拼音: wú shuí yǔ guī
解释: 我同谁一起相处。指对志同道合者的寻求。
出处: 《国语·晋语八》:“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造句:?总而言之,黑楠表现出了足够的君子风范,微斯人,吾谁与归?都在私下表示,要向黑楠学习,向黑楠致敬。
成语: 相知恨晚
拼音: xiāng zhī hèn wǎn
解释: 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造句: 我们都有相知恨晚之感。
成语: 引为同调
拼音: yǐn wéi tóng diào
解释: 同调:声调相同一致,比喻志趣相同。把某人视为是志同道合者或言论主张相同的人。
出处: 清·归庄《蒋路然诗序》:“余素以孤傲得狂名,路然之狂,不减于余,一见知心,引为同调。”
造句: 但晏好清谈,与夏侯玄荀粲王弼等,引为同调,虽身已受戮,尚煽余风,魏晋清谈的流弊,实自晏始。?
成语: 目击道存
拼音: mù jī dào cún
解释: 眼睛一看便知道“道”存在着。后指声气相求,志同道合。
出处: 《庄子·田子方》:“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造句: 眼界轩豁,气象爽丽,神情性悦,一部精神,悉皆收摄而纳诸扩中,然而至理微纱,未易窥测,要令目击道存,心领意会,非文字之可传,口舌之可语也。
成语: 嘤鸣求声
拼音: yīng míng qiú shēng
解释: 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出处: 《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造句:我想一匹千里马嘤鸣求声,天天祈求能遇到伯乐。
描写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愁苦的诗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