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是最高的
概而言之,李白和杜甫都站在中国诗歌史的巅峰之上,李白俯视着过去,身上多了些走向巅峰的开放和豪迈,集旧时期之大成;杜甫面向着未来,身上多了些走下巅峰的沉着和内敛,开新时期之法门。
关于李杜之间孰优孰劣已经争执了1000多年,也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我个人更倾向于杜甫,至于为什么下面的分析会谈到。但无论他二人孰高孰低,李杜二人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公认的。韩愈就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直到现在,学界还是这个观点。
下面我从中国诗歌本身的发展这一个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二人最牛逼。
中国诗歌起源于《诗经》、《楚辞》,汉代又开始出现五言诗、乐府诗。建安时代群星璀璨、名家辈出,成就了所谓“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后阮籍、嵇康等又开创了“正始之音”,随后经过西晋诗风的雅化,五言诗开始占主导并逐渐成熟起来(此时乐府诗也基本上是五言了),最值得强调的是陶渊明,绝对也是顶级大家。到了鲍照时代,又出现了七言乐府诗。到了齐梁时代,“声律说”开始流行,格律诗(近体诗)的前身“永明体”逐渐形成,形式上有了创新,但内容大都追求堆砌词藻、思想浮靡、无病呻吟、平庸空疏,被后世讥诮为“宫体诗”,直到初唐,除个别作家如沈约、谢眺(“中间小谢又清发”)外,大部分都是形式大于内容。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高潮自不须多言,各种体裁、题材都开始逐渐成熟起来,从初唐四杰“轻薄为文哂未休”到陈子昂明确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盛唐诗坛开始一反浮靡之气,走向诗歌文化的顶峰,李白之前或同时的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等盛唐诗人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李杜之后,中唐诗坛开始走下顶峰,白居易、元稹提倡新乐府,掀起了现实主义的高潮。韩愈、孟郊等以文入诗,也另有创新。此外还有李贺以奇峻幽峭、浓丽凄清重开浪漫主义新天地。晚唐的李商隐、杜牧感伤气氛浓厚,别有一番滋味。
宋诗在唐诗之外又别开生面,发展出与唐诗抒情风格不同的说理诗。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范成大、杨万里、陆游等也各有创获。自宋之后,诗歌艺术就再难有新的突破,很少再出大诗人了。
以上简要说明了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下面再看巅峰之上的李杜。
李白沿着陈子昂开创的路径,走向了盛唐诗坛的最高峰。李白诗歌以《庄子》、《楚辞》为源,广泛吸收了阮籍的渊放、郭璞的超拔、谢眺的清秀,并融合盛唐诗坛清新豪放的时代特征,形成了壮浪纵恣的独特风格和高远宏阔的艺术境界,把个人理想和不平之气夸大到极点,把自我形象放大到极限,天真而狂放,因此而极具个性。最能展现李白独特风格的是他的杂言和七言乐府歌行,他打破整齐骈偶的拘束,杂用古文和楚辞句法,用豪放纵逸的气势驾驭瞬息万变的的情感,用仙境和梦幻构成壮丽奇谲的理想世界。李白最主要的代表作包括《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长干行》以及各种《古风》。李白在五言七言绝句、律诗上也有独特的个性和很高的造诣。总之,李白以自己的天才和丰富的想象,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精华,展示了自己天真豪放的性格、对权贵的蔑视、对庸俗的不屑和自己雄奇的理想世界,奏响了盛唐诗歌的最强音。
杜甫比李白年轻11岁,早年也是李白的粉丝,他对前代诗人采取了比李白更加包容的学习态度,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兼容并包,集前代诗歌之大成,开后世学诗之门径,形成了自己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全方位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现实,为中国诗歌艺术树立了最高标准。李白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对齐梁诗的格律创新认可度并不高(虽然他实际上也吸收了很多这方面的成果)。杜甫由于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他的艺术眼界也比李白广阔,提出“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从前代的诗歌中,吸收了比李白更全面的营养。加之杜甫自己“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比李白更加自觉地进行艺术创作,进行了很多创作技巧的探索和尝试,成就了更加全面的艺术奇观,让人叹为观止,也比李白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更大。闻一多先生说过,别人都把格律当枷锁,而杜甫可以把枷锁拿来当武器。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而李白在这方面确实比不上杜甫),在各种诗体上都有上佳的作品流传后世,在七言律诗方面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登高》、《阁夜》、《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等为代表)。同时,他忧国忧民的激情和高度的时代责任感足为百世楷模。在艺术上,他所做的创新大大拓展了诗歌的境界(李白的诗歌大多以想象为主,内容和思想都比较局限),使诗歌扩充到人世间一切事物都可以表现的程度,开创出了后世诗学的各种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