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张澜诞辰诗歌朗诵
1947年8月,胡宗南率7个旅对我党中央机关穷追不舍,陕北战场进入了最紧张的战斗阶段。中央领导们烧掉了所有的文件,砸毁手表,准备疏散。众人跑到了黄河边,等待着毛泽东的下一步指示。
毛泽东沉默不语,只是拿出了一根烟。身边的卫士们赶紧上前为主席点烟,那天风很大,换了好几个人,烟总是点不着。毛泽东的情绪很不好,一脸愠色。周恩来捅了捅身边的李银桥,让他去点烟,李银桥把所有的火柴都拿了出来,聚成一把,将烟点着了。毛泽东深吸了一口烟,心情看起来轻松了一些,继续领导作战。
就是这件小事,毛泽东对李银桥的印象很深,几天之后,参谋长叶子龙就找到了李银桥。
李银桥是河北省安平县人,武当派的俗家弟子,擅长太极拳和太极剑。李银桥最早是贺龙的部下,在战争之中九死一生,骁勇善战,表现异常出色。
叶子龙高高兴兴告诉对他说:"你要调任到毛主席身边去了,去做主席的卫士了。"
几乎所有的人在听到要去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时候都会非常兴奋,同样年轻的韩桂鑫在被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家庭服务员的时候就高兴得手舞足蹈。
而李银桥满脸错愕,随即无奈道:"我想去前线部队。为主席服务,我怕我干不好,但,我服从组织的命令。"
李银桥不情愿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事情很快传到了毛泽东那里。
李银桥刚刚到了新岗位,毛泽东好几天都没有和他说话。他走上前去扶毛泽东,毛泽东也直接将他的手甩开。
直性子的李银桥开始忐忑不安。
直到有一天傍晚,李银桥陪着毛泽东散步,毛泽东和他说了话:"你叫什么名字?"
李银桥马上回答:"报告首长!我叫李银桥!"
毛泽东好奇问他:"你为什么叫'银桥',而不是叫'金桥'呢?"
李银桥回答:"金子太贵重了,我叫不起。"
毛泽东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半开玩笑说:"你还挺有自知之明。"
两人之间的尴尬就这么顺利破解了。
毛泽东又问他为什么不愿意来他身边工作。
李银桥心中很矛盾,但是还是说了实话。原来他从11岁参军当特务员、通信员,就一直努力想要下连队,上战场。军队里像他这样被土豪劣绅逼得参军的儿郎们太多了,各个心中都盼着持枪杀敌,哪怕马革裹尸。
而在毛泽东身边的同志们都说,主席是一位非常恋旧的人,旧衣服、旧砚台他什么都不舍的扔,就算有了更好的,他不会扔了原来的。比如毛泽东的马已经老了,牙口都不好了,同志们建议他换一匹,毛泽东却始终把它留在身边,舍不得让它走。
虽然叶子龙也跟李银桥说过,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只是暂时的,但李银桥生怕毛泽东将来舍不得他走,那他上战场的愿望,岂不是要落空?
李银桥回答的声音很小,这样直接否定的回答,毛泽东从来没有听过。
他停顿了片刻,脸上的笑依旧没变。他喜欢实在的李银桥,敢说真话的李银桥。
毛泽东笑了:"小鬼,什么时候把我研究了一番?嗯,可是我喜欢你呢,想要你来呢,怎么办?我们总得有一个人妥协吧。"李银桥无奈地点点头。
毛泽东答应李银桥,就"借用"他半年,半年之后,就让他回去建功立业。
而这半年的"君子约定",最终变成了15年。
李银桥一直跟在毛泽东身边,从卫士做到副卫士长,又做到了卫士长。
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李银桥从拘谨紧张到从容淡定。他本以为一位战士,必须要在战场上面才能找到自我。而这15年,毛泽东让他懂得了很多很多,他也终于明白,保护毛泽东的安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来说有多么重要,任务多么沉重,并不亚于上战场杀敌。
毛泽东经常身处危险之中,仅仅飞机轰炸就有好几次,他的妻子贺子珍就是因为遭到了飞机轰炸而身受重伤。罗瑞卿为了保护毛泽东的安全,曾经反对毛泽东游长江。毛泽东对罗瑞卿发了脾气:"你们无非就是怕我淹死在你们那里嘛!什么叫安全?坐在家里飞机还可能扔炸弹呢。"
毛泽东虽然说的是气话,但这漫长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从不把飞机轰炸放在眼里,也不怕一个"死"字。
1958年,毛泽东在南宁邕江冬泳,夜里办公。一日凌晨,雷达部队发现有可疑的战斗机正在朝着南宁飞过来。随行的空军副司令员何庭大为紧张,南宁当时没有军用机场和战斗机,无法马上调来战斗机拦截敌人的飞机。他给柳州军用机场拨打了紧急电话,命令空军部队战斗起飞,一定要将敌人的飞机给拦下来。
南宁当天全城灯火管制,李银桥赶紧跑到毛泽东的卧室,请求毛泽东去防空洞。
毛泽东把手一挥:"我不去,要去你们自己去!"
李银桥劝道:"主席,我们要对你的安全负责啊!"
毛泽东道:"蒋介石请我去南京,我去了,怎么样?我又回来了,他还能怎么样?现在还不如那时候安全吗?"毛泽东说完,指着李银桥说:"你去,把蜡烛给我点着。"
李银桥为难道:"不行,主席,还是防备万一好……"
毛泽东显出一些不耐烦:"去!把蜡烛点着!国民党的炸弹就算是扔在我的脚底下,它就不敢响!我什么时候怕过他们?"
李银桥把蜡烛点亮之后,毛泽东继续看《楚辞》,无论身旁的人多么心惊胆战,他都是淡定自若,聚精会神地看书。
群众们看毛泽东是伟人,将他捧上神坛,他似乎有着天赐的勇气和幸运。没人比李银桥更清楚,毛泽东不是神,他也从来没把自己当做神。只是这颗为人民谋太平的心太炽热了,足以温暖和激励亿万人民,也让他无畏凶险,无惧生死。
而让李银桥更为诧异的,不是毛泽东的英雄气概,而是他的人情味儿。
在李银桥的印象之中,毛主席虽威严但不拘礼节,爱恨分明,说话从不拐弯,言简意赅。
党内同志来看望他或者汇报工作,他从来不搞迎客送客这一套。有的时候躺在床上就直接聊了起来。他往往听了几句才见汇报的同志还没有坐下,直接摆摆手:"坐么!怎么不坐!"
对于很长时间没有见过的老同志或者远道而来的贵客,毛主席一定会起身握握手,但绝不会迈出门槛迎接、相送。即便是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秘密前来访问,他也是站起身送到门口,再由周恩来总理陪同胡志明离开颐年堂。
李银桥见过的唯一一次毛泽东出门迎接的"大人物"是粟裕。
1948年,粟裕从前线赶到城南庄参加军事会议。毛泽东老远看到马上站起来,迎出门外,和粟裕热情握手。粟裕恭敬而激动,两人握手的时间很长。确实,毛泽东和粟裕已经十七年没有见面了,十七年前,粟裕只有二十三岁,十七年后,他已经成长成为一名担负战略区指挥重任的战略家,让敌人闻风丧胆,立下无数战功,打赢多少胜仗!那日重聚,毛泽东怎会不激动?
李银桥心中,毛泽东其实是孤独的。解放之后,他像是刻意在约束自己,不和某一个或者几个重要的党政军负责人关系亲近,不要在公务上掺杂任何私人感情。即便是处处关心毛泽东的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携手***事几十年,几乎没有说过一句朋友之间的玩笑话。
李银桥看在眼里,能够理解,心中却不是滋味。也只有陈毅来的时候,毛泽东的办公室才会热闹起来。除了工作之外,两人还是诗词之交。陈毅性情豁达,嗓门也大,有着诗人的浪漫情怀,兴致高的时候也会手舞足蹈,离很远都能听到热情洋溢的笑声。
上世纪七十年代,毛泽东只参加过一次追悼会,就是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人们对此诸多猜测,李银桥却明白毛主席心中所想:朋友走了,那些同甘***苦的日子稍纵即逝,他要去送一程,去看最后一眼。
对党内同志,和对自己,毛泽东的要求近乎苛刻。而对一些知名的民主人士,毛泽东是真心相交的,"很讲朋友义气"。
刚到北京,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一个个去拜访了张澜、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等名流。若是他们来中南海做客,毛泽东不仅会出门相迎,还会一直将他们送上车,和他们携手搭肩散步,谈天说地,很少聊到工作。
对他们,毛泽东总会说一句话:"你们不要把我当领袖行不,总把我当领袖我也受不了。"
和他们相交,毛泽东是敞开心扉的,也有不少趣事儿。
章士钊是毛泽东恩师、岳父杨昌济的挚友,毛泽东青年时就喜欢读章士钊主编的《甲寅》,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婚事还是章士钊积极撮合的。1920年,毛泽东正在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和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的费用,忙得焦头烂额。章士钊知道之后,二话不说就向上海工商界的名流好友筹集了2万元,交到了毛泽东的手上。
这两万银元毛泽东一分钱都没私藏,全部拿出来给同学们留学和开展革命运动。而章士钊这个人情,毛泽东记了大半辈子,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他每年春节都会给章士钊寄2000元"还钱"。
一日,毛泽东正在看章士钊的来信,回过头来吩咐李银桥去买两只鸡给章老送去。当时已经是晚上了,李银桥匆忙到街上找了好几家店才买到了鸡,赶紧送到了章士钊住的旧四合院里。章士钊一见两只鸡就知道信件毛泽东已经收到,他乐呵呵得和李银桥道谢。
1959年,毛泽东退居二线,也有了时间练习书法了。
他听说黄炎培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迹,就借过来好好看看,和黄炎培说好一个月就还给他。毛泽东对那本真迹真的是爱不释手,只要有空就会拿出来翻看研究,有的时候练字练得连吃饭都忘记了。
黄炎培这真迹借出去了,可怎么都不放心,才一个星期就总是打电话过来询问。刚开始打到了值班室,黄炎培询问主席有没有看完?什么时候能还?
卫士只得小声和毛泽东说起这事儿,恰逢那时候赫鲁晓夫也在逼债,毛泽东自然不耐烦:"这怎么也学会逼债了?不是说好一个月的吗?我帮他数着呢!"
没过多久,黄炎培又来打电话,这回直接打给了毛泽东,他先说了其他的事情,末了又问起了那本真迹。毛泽东笑道:"任之先生,一个月的气你也沉不住吗?"
卫士尹荆山小声嘀咕:"真有点小家子气。"李银桥也忍不住说了一句:"跟主席讨债似的,没深浅。"
而毛泽东却哈哈大笑起来,对他们说,黄炎培"不够朋友够英雄"。
到了一个月,毛泽东将真迹完好无损地交给尹荆山,让他还给黄炎培。这下子换黄炎培不好意思,他说只要主席还在看的话,晚几天也没关系。而毛泽东摆摆手:"说好一个月的,就是一个月,做朋友要讲信义。"
伟人、名流,在李银桥的眼中都是平凡而可爱的人,他们像是多年老友一样,也会斗嘴,毛泽东也不会让着他门。而对于他们这些平凡的工作者们,毛泽东向来像慈父一样关心着。
毛泽东身边的卫士们,背着他都叫他"老头儿"。繁忙的时候,毛泽东一周的睡眠还不到27个小时,毛泽东一直是深夜工作,累的时候,李银桥会上前给他按摩一下肩膀。有的时候李银桥半夜不小心睡着了,毛泽东一般不会叫醒他,会悄悄将自己的衣服披在李银桥的身上。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毛泽东倾注了全部精力来指挥,常常几天都不出办公室的门。几包烟,几杯浓茶,毛泽东熬夜起来,四个年轻的卫士轮流值班,都熬不过他一个人。
有一次,毛泽东几天都没有睡觉,一躺下竟然睡了35个小时。为此,李银桥和全体卫士们都举行了一次庆祝酒会,每个人都痛饮一杯酒。卫士们多么希望主席能够再好好睡上一觉,可他很倔强,这种香甜的睡眠李银桥再也没见过。
周恩来担心他的身体,特别嘱咐李银桥一定要确保主席的睡眠,主席睡眠不足,李银桥要带头做检查。从此以后,卫士们轮番请求毛泽东睡一觉,毛泽东全当作了耳旁风。
一日,李银桥情急之下说了一句重话:"主席,你不尊重人!我正式向您提出意见。"
毛泽东只是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我是主席,更要全力投入,否则会影响我们全国夺取政权的进程。银桥,你应当帮我给其他卫士一起做做工作才是啊。"
李银桥无奈提出建议,让主席躺在椅子上看文件,他在身后给主席梳头,让他工作的时候也能休息一下。毛泽东答应了,他躺在椅子上一份份批阅着文件,李银桥为他梳理着头发。过了好久,毛泽东就睡着了。
就像当初在黄河畔为毛泽东点烟一样,李银桥总有自己的办法,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毛泽东的生活,守护着他的安全。卫士们都称赞李银桥是" 治老头子的智多星 "。
毛泽东有很多心事,工作上的,家庭上的,都会和李银桥聊一聊,平时有好吃的,都要嘱咐给李银桥留一点。
李银桥记得金日成曾经送给毛泽东24箱苹果。那时候苹果还是个稀罕物,毛泽东收到之后让李银桥全部搬到警卫部队,分给大家伙儿吃了。
战士们看到苹果都非常高兴,热热闹闹开箱子,结果拿到苹果之后都傻眼了。原来每个苹果上面都有一行字——毛主席万岁。他们怎么能将"毛主席万岁"吃下去呢?
李银桥把这件事告诉毛泽东,毛泽东听后也很无奈,只是笑道:"我从不喜欢这个口号,哪有人能真活到一万岁的。"他把手一挥:"既然都活不到,那就吃掉!"
李银桥和毛泽东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毛泽东的一举一动,他心中所想,别人可能不知道,但李银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毛泽东自己都在感慨:"我的事情,瞒天过海,也瞒不了你啊!"
1949年10月1日,李银桥在下午一点将毛主席喊醒。两点五十分,李银桥搀扶着毛泽东走完了一百个台阶,看着他和其他的中央领导人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三点整,毛泽东走到麦克风前,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从大典开会到焰火晚会结束,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站了六七个小时。一直到晚上十一点,毛泽东回到了菊香书房,他依旧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那天,毛泽东身上的黄绿色制服,是李银桥特地请王府井的裁缝师傅王子清为毛主席量身定制的。1954年,毛泽东将这件衣服送给了李银桥,对他说:"给你穿吧。"
毛泽东没有将这件衣服当作非常了不起的纪念品,它就是一件衣服,衣服就应该物尽其用,这很符合毛泽东务实的性子。李银桥将这套衣服穿了一段时间,因为他身材较毛泽东矮了一点,他还将衣服做了一点改动,以求穿的合身。
毛泽东和李银桥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与其说是上级和下级,更像是长辈和晚辈。十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李银桥终究没有再上战场,但他始终没有后悔,而是无比庆幸,此生能在毛泽东身边默默无名地守护着。
1962年,陪着毛泽东从陕北到北京的李银桥被调到天津工作。临行之前,他找到毛泽东不舍道:"当初我是不愿来,你借我来。现在我不愿走,你又撵我走!这不是为难我吗!"
毛泽东听了这话也落泪了,良久,他才对这么多年来形影不离的李银桥说:"我也舍不得你走啊!我和我的孩子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只和你们朝夕相处,你们比我的孩子还亲。可是……你老跟着我怎么行啊?我死了你怎么办?"
临别之前,毛泽东亲笔书写了《长征》送给李银桥夫妇作为留念,他一再嘱咐李银桥,一定要常来北京看望他,他特别吩咐不允许收走李银桥的中南海特别通行证。毛泽东还答应是李银桥,如果他去外地路过天津,也一定会看他们的。
李银桥走了之后,毛泽东身边再也没有任命卫士长。他说: "我活着的时候,你来看我。我死了,你每年到我坟头上看我一次,看我一次我就满意了……"
十五年前,李银桥倔强地说:"主席您是个恋旧的人,我怕我们熟悉之后你不让我走。"而恋旧的人,何止毛泽东一人。李银桥夫妇定居在了天津,客厅的墙上,挂着毛主席送他的《长征》,诗词的左边是他和毛主席的合影,右边是毛主席和他们全家的合影。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离开了让他眷恋的人民和祖国。
李银桥在广播里听到了这个噩耗,带着全家连夜赶到了北京。每年9月9日毛泽东的忌日和12月26日毛泽东的诞辰,李银桥夫妇都会来到毛泽东纪念堂,看望这位慈父一样的老人。
后来,李讷遭遇了人生低谷,李银桥夫妇找到李讷,安慰着她,帮助她渐渐走出这段阴影。在李讷和毛远新的心中,李银桥夫妇也像是亲人一样。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5年之久的李银桥,目睹了这位伟人的非凡气度,也感受到了这位老人的亲切温暖。
李银桥晚年将毛泽东的那件大衣捐给了天津博物馆,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件国宝级的红色文物。
当解说员讲解的时候,人群中总是一阵欢呼。人们看到它,想起的是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伟岸和辉煌;而李银桥看见它,想到的却是那几乎没有尽头的长夜,毛主席伏案工作,外套潦草地披在肩膀上,浓茶已经冷了,他头也不抬,对着李银桥挥了挥手:"小鬼,过来,添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