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和楚辞的艺术差异
诗经和楚辞的艺术差异如下:
1、诗歌的取材不同:诗经取材于社会生活的质朴写实文学,周代北方文学的代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国文学总集之祖、诗歌总集之祖),最早的韵文。楚辞描写个人情志与幻想,文字铺张华美,富浪漫神秘气息。汉代楚国屈原的离骚诸赋与宋玉(战国时代楚国)、枚乘、贾谊(汉)等人的赋作成书(为文士所作)。
2、形式不同:诗经以四言为主,多叠字叠句,凡305篇。《诗经》有六义:风、雅、颂是为内容;赋、比、兴是为作法。楚辞句法较长,多六、七言参差,多以兮、些、只等虚字延长语气,便于咏叹,其用韵而长篇铺叙,开汉赋先河。
3、创作者不同: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十六篇。
探究原因
1、诗经与楚辞的产生隔着三百年。诗经中作品产生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黄河流域(仅有小部分产生于汉水流域)。其中既有宫廷、官府的创作,也有经官方音乐机构搜集整理的民间创作。显著地反映出黄河流域文化,尤其是周文化的特点,注重理智,幻想成分少,感情比较克制,而道德色彩、政治色彩比较浓厚。
相隔三百多年后的战国末期,在南方土地上产生了以屈原创作为主体的《楚辞》,把先秦文学推向新的高峰。间隔在《诗经》与《楚辞》之间的三百多年,正是先秦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任何一类型的文学著作,都经历了从简约到繁富的变化。尤其是战国时期,在辞采方面的铺陈、夸张、已经成为普遍的追求。
2、地域文化差异。在《诗经》的产生年代,我们的先祖在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的黄河流域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建立了农业社会。这个社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强大的集体力量,需要内部秩序的稳定与和谐,而相应地需要抑制其社会成员的个性自由和与之相联系的浪漫幻想。
从春秋中叶开始,楚国与北方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楚辞》,尤其《离骚》中可以醒目地看到原产与中原的“圣贤”谱系,但楚文化仍旧保持了自身若干重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