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人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而不怎么推崇卫霍呢?

读唐朝人的诗歌,你会发现李广在诗人笔下,基本上只有两种形象。

第一种是赞美:“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赞美李将军的勇武;“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队山”——赞美李将军守卫边关,功劳赫赫;“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赞美李将军爱惜士卒。

另外一种情绪是同情:“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陈子昂)——讲李将军白首未封侯,可怜;“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贵。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李白)——李将军白首未封侯,还死在边关,可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不封缘数奇”(王维)——李将军命真不好啊。

所有同情,基本上都围绕“李广难封”这件事情来说。所谓“难封”,指的是李广将军一辈子,从来没有封过侯。李广有才华,可惜不遇赏识。这种反差很容易让失意人形成强烈***鸣。

世界上所有的失意人,都有一种自况:我的本事很大,才华纵横,可惜没有得到施展。这个世界有负于我!于是,他们到处寻找类似悲剧的人物,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屈原是其中一个,只不过屈原的君王楚怀王实在是个昏君,实在难以借来自况。唐朝人在汉朝的历史人物中,一***找到了两位,一位是文人贾谊,另一位是武将李广。他们生活在明君治世,却不受重视,唐朝诗人拿来抒情,恰到好处。

李广一生最大的悲剧无非是:打一辈子仗,名就而功不成,不得封侯。关于他的不封侯,如果仔细辨析,其实并不冤枉。汉朝以军功封侯,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严格地说,没有打过胜仗。这和他的作战风格有关,也和他孤傲耿介的性格有关。

唐朝诗人厌恶卫青霍去病,主要原因是:这两人都是皇亲贵戚,仗势抢功,卫青逼死李广,霍去病射死李广的儿子李敢。这样的怪罪其实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霍去病射死李敢,草菅人命,这确实是他的过恶。李敢自身也有问题,他埋怨卫青对父亲之死负有责任,多次轻慢卫青。这种事情在古代官场是很难容忍的。这件事情,卫青基本上没有责任。卫大将军性格温和,待人宽厚,在历史上享有盛名。唐朝诗人抬高李广贬低卫青说来说去只能拿出身说事,其实是很不公道的。

唐朝诗人同情李广,只是舔舐“不才明主弃”的伤口,哀叹自身不遇,希望引起君王的重视,赏个一官半职,以便荫妻封子。至于现实生活中屡屡碰壁的真实原因,恐怕他们自己也不愿真实面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