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诗歌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流入那无情的大海</p>我是一条小河冯 至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流入那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飘漾,飘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竟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导读]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教授、学者。12岁于涿州高小毕业后,入北京四中,1921年入北京大学,在学生时代便开始创作诗与小说,1923年参加浅草社,1925年与友人创立沉钟社。1923年12月《浅草》第一卷第三期发表他的短篇小说《蝉与晚祷》,引起鲁迅注意。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鲁迅对他的诗与小说,都作了高度评价:“连后来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也曾发表他幽婉的名篇。”鲁迅此序作于1935年,这里说的“后来”,当包括冯至在《蝉与晚祷》之后于1927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与1929年出版的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我是一条小河》作于1925年,收入《昨日之歌》(北新书局,1927年),公认是冯至早期诗歌的代表作,是一首色彩明丽、情调凄美的爱情诗。全诗五节,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节为第一层次,第二、三节与第四、五节,分别为二、三层次。首句“我是一条小河”,非常质朴自然地用了一个隐喻,既点了题,而且为全诗后面的意象作了铺垫。“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这三句诗写抒情主人公与他恋人的邂逅,也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两个“无心”更写出了并非刻意追求,已心心相印。短短四句,把一对青年恋人真挚热烈的爱情,含蓄而明丽地表达了出来。“小河”是全诗的核心意象。因为河之小,所以就有软软的柔波,因而就能看到清晰的倒影,怀抱了“你彩霞般的影儿”。第二、三节是第一层次的顺接。小河流过森林与花丛,柔波把美丽的倒影做成裙裳和花冠,献给“我”的心上人。“小河”、“彩霞”、“柔波”、“叶影”、“裙裳”、“花影”、“花冠”,诗中构筑这些美好的意象系列,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男女双方和谐融洽的热恋。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全诗不着一个“爱”字,而通过这些意象,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爱意,真是抒情诗的极高境界。第三、四节突现逆转,“无奈啊”,小河的归宿只能是大海。这几乎是一种“宿命”,所以完全是无奈的。进入了大海,必然有风浪,就无法保持小河原有的“柔波”,那美丽的倒影编织的“裙裳”与“花冠”,终于被颠簸得粉碎。“我”“飘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竟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这样一个明丽深情的爱情故事,却是如此伤感哀怨的结局。对此诗由乐入哀的结尾,一般的解读都认为表现了封建礼教和守旧势力对自由恋爱的摧残,这样理解自无不可。但或可理解得更宽泛些。作为一首抒情诗,可以是抒情主人公真实经历的抒写,也可以是诗人虚拟的情感经历,但必须是真情实感。《我是一条小河》应该属于后者。至今没有史料证明诗人在创作此诗时,生活中确实邂逅过一位彩霞般的姑娘,从而萌生爱情。诗的前三节,是诗人幻想中的一段美好的爱情历程,用诗的语言和意象,把一段恋情,演绎得至真至善至美。第四、五节,写爱情被外力阻挡,突生变故,终于幻灭。诗人营造了这样一场青春浪漫、情意真切的恋爱,为什么要赋予这样一个“无奈”的悲剧结尾?这正是诗人早期对社会对人生的整体看法。现实人生的痛苦与焦灼是他诗作中挥之不去的主要旋律,宁静的小河必然会归于大海,遭受风浪的蹂躏,这是命定的“无奈”。青年冯至在诗的前半,幻想了如此美好的恋爱过程;但对爱的浪漫的渴望和追求,禁不住现实的轻轻一击,再美好的追求,到头来只是一场虚空。所以,诗人只用“无奈”二字,就完成了如此突兀的转折,“我”“飘漾到无边的地方”,“你”“竟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那“柔波”与“彩霞般的影儿”顿时烟消云散,几乎都不需要任何过程。作为抒情诗人,吟唱爱情是青年冯至发自心底的歌声。但追求爱情的浪漫情怀未能消弭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痛苦与苦难的敏感,他始终执着于自己的社会观念。冯至的早期诗歌笼罩着柔弱纤细情感思绪,但依然涂抹着现实社会的底色。这大概也是冯至成为杰出抒情诗人的原因之一。《我是一条小河》构思巧妙,在艺术表现上的明显特点,是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手法的大量运用:“小河”、“彩霞”、“柔波”、“叶影”、“花影”、“大海”等等,这些意象组合,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爱情命运,传神地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我是一条小河》景中寓情,情借景抒,全诗的意境营造极其美妙。《我是一条小河》是一首自由体诗,但诗人并不自由放任,而是在自由中注意韵律,格式相对整饬,可谓自由而又有所敛束,正如诗人自己所说,在一定形式的约束下使诗句“生动活泼,舒卷自如”。诗中叠字(“荡荡”、“粼粼”)与重复(“无心”、“柔波”、“彩霞”)的运用,使语调舒缓柔美,别具一种缱绻的情味。全诗以景物拟人,形式整齐而多姿。首尾两节各自押韵,前者舒缓而后者沉郁;二、三两节对称,优雅明丽,与后两节的突变形成极大落差,在一首短诗的尺幅之地,抒写了诗人情感思绪如此大的起伏,可见此诗短小却容量甚大。冯至是“五四”以后中国新诗坛上的重要诗人,他自称是在郭沫若的《女神》影响下,从事现代抒情诗创作的,但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尤其在新诗初创时期,冯至具有独立的创造与贡献。他以现代白话写诗,在形式上很注意古今中西的交融,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现代与传统、自由与格律之间的关系。他的早期诗作乃至后来的《十四行诗集》,都是对中国新诗发展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