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一首诗

怎样读懂一首诗。

一、要读懂,首先要了解一些诗歌的特点

(一)古典诗歌用文言文写成,而古代往往一字就是一词,并且常常一词多义,还有许多的古今异义词,所以,我们应该有很好的古文功底。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之“可怜”,不可解作“怜悯、同情”;“低眉信手续续弹”之“信”乃“随意”之意;《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之“信”乃“信使”之意。这些多义词必须从文言文的学习中积累下来,否则理解诗歌就是一句空话。再有诗歌的语言讲究含蓄、凝练,往往含有许多的联想意义、隐含意义,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才能准确地理解。如同是“空”字,在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中是表现雨后青山的空寂、旷远,突出其静;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都有“徒然、白白地”之意;《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则是“空虚,不包含任何东西或没有结果的”意思。

(二)了解诗句中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即所谓的“诗家语”。由于格律诗受到平仄、韵律的限制,诗人在写诗时,常常采用一些倒装句式。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当是“应笑我多情”;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当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还有句间倒置的,例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其实是诗人一路走来,先看到“绿杨荫里白沙堤”,然后才有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的感慨。甚至还有将整个时空顺序倒置的,类似我们今天的倒叙手法。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应该是诗人半夜坐船返乡,因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才将船靠岸的;又由于落地,心绪不宁,难以成眠,才在百无聊赖中去观看舱外在月色中模模糊糊的“江枫渔火”,不知不觉中“月落乌啼”拂晓来临了。可是诗歌的顺序却恰恰相反。在阅读欣赏时就必须要了解这种时空倒置的叙事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了解古诗中一些不常用的修辞方式,比如互文。比喻、比拟、夸张等等修辞方式我们都能够辨识,但是一些不常用,或者说是古诗中特有的修辞方式就必须了解。例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就不可理解为月是秦朝的关是汉朝的;《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也绝不是雌雄异样,否则“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就无从说起;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如果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就无法解释“举酒欲饮无管弦”和“江州司马青衫湿”了。

(四)古人在创作诗歌时,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意象,它们在诗词中的寓意几乎是不变化的。例如折柳、杨柳曲、灞桥、阳关、长亭、烟波等常常表达送别离愁;夕阳、西风、寒蝉、归雁、子规、浮云等常常表达羁旅愁绪;登高、凭栏、捣衣、寒砧、鸳鸯、鹧鸪等表达相思情怀的;烽火、金戈、战马、玉关、大漠、塞外、黑河等表达战乱戍边的。了解了这些常用意象的寓意,就能够十分快捷地掌握诗词的情感、主旨。

(五)了解、记忆一些有关诗人、词人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以及一些历史史实。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如果还记得他的仕途坎坷,就会理解苏轼在此词中表现出来的豁达和超然的态度。一些怀古诗词中常常以金陵为题材,那就需要了解有关金陵的一些历史知识。东晋及被称为“南朝”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她们的都城是在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连同在此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之称。当年建康城郊,帝王的离宫园囿,大族的府第别墅,与佛寺和陵墓错落其间,形成所谓”六代豪华“的表面繁荣局面。到隋唐时期金陵便步入了低潮,六朝的历史遗迹,仅为文人学士、诗人词客的凭吊对象,故唐诗中有关金陵怀古的诗篇甚多。了解了这些历史,就能准确地把握刘禹锡《石头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主旨了。

二、具体读诗时,除了具备上述基本知识外,还需要一些基本的技法

(一)诗歌的鉴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是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反动。即借助联想和想象把诗句还原成具体的事、景、境的过程。因此,读者必须把自己当成是作者本人,身临其境,才能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主旨、情感。例如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只见群殴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鱼邻翁相对否,隔篱呼取尽馀杯。“把自己设想成初到四川的流亡诗人,投靠朋友,暂时还无事可做,正好有朋友的部下来探访,你是否会特别高兴呢?自己千里迢迢,携家带眷,历经艰辛,住在一个四处是水的偏僻的所在,人生地不熟,没有人来,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一些水鸟。是不是很寂寞、孤独?今天”崔明府相过“,也许会带来出去工作的好消息吧,怎能不让人欢呼雀跃呢?于是洒扫已经长满荒草的门径,打开简陋的柴门,迎接客人。可惜的是,距离集市太远,不能多置办几盘菜;家中贫寒,没有好酒,让人觉得歉疚。好在可以请邻居的老翁来陪酒。作者的所有行为都透露了内心的无比喜悦。不沉入诗境中,不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就体会不深入。

(二)掌握诗歌结构,注意其关键语句。一般而言,诗歌的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议论抒情,是体现主旨情感的句子,阅读时抓住这些句子往往能很快地理解作品。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两句叙述了诗人听见从远处传来的笛子声,这悠扬的乐曲声随着东风飘荡在洛阳城的角角落落。后两句是诗人的抒情,在这样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季里,在漫漫长夜里听到笛子吹奏的杨柳曲,怎不让远方的游子想起故园,想起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呢?抓住”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就可以马上抓住诗歌的情感了。一首词,上片大都市叙事写景,下片是议论抒情。例如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上片记叙了诗人在天将拂晓时被雷声、雨声惊醒,虽然春天已经过半,但是早晨的气温还是很低,”罗衾“抵挡不了料峭的春寒,辗转不能成眠,只好拥被而坐,回想起刚才梦中的片刻欢愉,不禁悲从中来。下片接续上片的事,抒发自己在作为阶下囚的处境中的感受。再不要凭栏远眺了,故国早已失去,国家没有了,想再恢复已是空想,连再见一面的机缘也没有了。今天沦为阶下囚,其生活的不堪与当年做皇帝时不可同日而语,差别如同天地、云泥。词人多么后悔,又多么无奈。在这样的境遇中只好自我安慰,”独自莫凭栏“吧,免得触景伤怀。

(三)打开记忆,展开联想。在你阅读理解诗词时一定要把你脑海中存储的有关诗词的知识、作家的生平遭际、关于某个地域事件的文史知识等都调动出来,帮助你尽快地理解作品。例如晏几道的《鹧鸪天》”百花深处杜鹃啼“,题为”为什么要写杜鹃的啼叫?“,就要想到”杜鹃“这一意象的寓意。2007年浙江卷选取了刘禹锡的《乌衣巷》、金人吴激《人月圆》元人赵善庆的《[中吕]山坡羊·燕子》三首诗、词、曲。问题1”这三篇作品都通过()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这里的最后一空,就需要联想到南朝谢家、王家在金陵居住的乌衣巷的有关知识,昔日的王侯将相的高堂华屋,而今已经变成了寻常巷陌了,昔盛今衰的慨叹寓于其中。同样,刘禹锡的《石头城》也可如此快捷地理解。

(四)应试中,试卷上所给出的任何文字都是有用的,因为篇幅的限制,命题者不敢也不该在卷子上印废话,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放过、遗漏任何文字。首先要认真看题目,因为题目常常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如时间、季节、事件。例如《芙蓉楼送辛渐》,告诉你是送别诗;《邯郸冬至夜思家》,告诉你是思念家人;《山居秋暝》则告诉你时间、事件。其次是作者。作者往往告诉我们其生活的年代,如果是宋人,就要联想到宋朝那段特定的历史。其三是读作品本身。四是读注释(有的有,有的没有)。同学们常常忽略了注释。注释的作用不可小视。有的是解释字词的,有的是给你说明有关背景的。例如2005年全国卷《邯郸冬至夜思家》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这一注释是回答”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的钥匙。2007年福建卷《武夷山中》注释1谢枋得二十年。这两个注释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生平遭际、志向、以及写作背景。为回答”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了充分的暗示,他的绝食而死,正是”梅花“凌霜傲雪精神的写照。

阅读欣赏诗歌的技巧很多,各人的方法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