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边城,鸡鸣三省

阳春三月,偷闲去了趟边城。

驶车离开重庆市秀山县半时许的路程,在渝湘高速“洪安”处下道驶入319国道,前行几公里便到了洪安古镇。

洪安古镇乃川、黔、湘三省相交之地。古镇因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而誉满天下,《边城》让“脚踏三省”之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让“翠翠凄美的爱情故事”走进了人们的心灵。

酉水河支流清水江上石桥跨江而建,石桥古朴陈旧,已经有些年代了。青石栏杆雕琢卷云图案,桥头立龙门坊,上书“川东南第一门”,时间斑驳了的字迹依稀可辨,逝川过桥而入湘,可谓是“蜀道吹来黔地雨,卷入三湘楚天云”。

湘楚、川、黔相交之地乃边城镇是也。边城古称茶峒,地属湖南省花垣县。古镇临清水河畔而建,隔河相望是隶四川省秀山县(今划归重庆市)的洪安古镇,往南则属黔地的乜架镇。

信步边城古镇码头。边城刚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两岸青山染绿了的清水河晨曦未尽,河面上淡淡的薄雾似有若无,羞涩地不愿意撩开她那迷人的面纱。薄雾中茶峒古码头上早起的浣女捶打衣物清脆的敲击声伴着戏水孩童的欢笑声洒满了整个清水河。

码头边上一字儿排开的乌蓬渔船停泊在清水河畔,河水轻轻地拍打着船梆,荡起来柔柔水浪声。渔家早起去了集市,把昨夜收成的鱼虾得赶早去市场上换成现钱。

忽听得不远处有船工敲打着一艘还未完工的乌蓬木船发出梆、梆……的敲打声回荡在河面上,在静谧的晨曦里回旋飘荡,顺着清水河流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那淡淡晨?中的边城宛如刚刚从睡梦中醒来还没来得及梳妆的美人儿羞羞答答地静静地坐在清水河畔凝望着那带走她不尽思念的一江春水。

清水河畔垂柳新绿,风清气爽。临河新建红柱绿瓦的仿古长廊和楼台亭阁与旧时的吊脚竹楼相映成趣,漫步其间,真可谓是寻古探幽之地。

远眺清水江心-人工岛上“翠翠”高大的汉白玉雕像亭亭玉立,翠翠身披着淡淡的晨曦深情地遥望着、思念着她的边城,她的“拉拉渡” 。

从茶峒古码头拾级而上便是边城老街,镇不大,道且不宽,杂居着的土家、苗族、汉族在时间的长河里相互包容、同化。习惯了悠闲生活的镇民们懒洋洋地清扫着自家门前的垃圾。各式的吊脚竹楼和陈旧四合小院参差族拥,看似杂乱却也显和谐。

沿青石小径行至“拉拉渡”口,抬头见临河岸绝壁高处凿刻的硕大“边城”俩字朱红的颜色似新涂抹过,十分的显眼。

渡口还保留着沈从文先生笔下“拉拉渡”旧时的样子,一根钢缆连着川、蜀两地,老稍翁悠闲的独座在船里木制的方台上,用一根挖细槽的两尺圆木作绞杆卡在渡河钢缆上,-点点把船拖到对岸,渡船在翠绿的水面轻轻的移动。过河钱过渡的人须自投木箱里,保持多年不变的一元价格,在市场化的当下唯此渡绝无仅有。和小翠那时的“拉拉渡”不同的是过河者须自觉拿取“救生衣”穿上,以确保安全。交谈中老稍翁告知船渡是公益性的,他的工资由镇政府支付不是依靠“过河钱”,这和不远处去江心人工岛翠翠雕像地方的渡口不同,那里渡船—人得要你二十元钱。

渡船停靠在对面的洪安古镇码头,岸边立一不大的石块上刻有“拉拉渡”三字,渡口处灯塔状的建筑疑是文革时的旧物,枣红色的塔身上满是“万岁”、“伟大”之类的旧时标语。

临“拉拉渡”岸边青石砌梯,沿石级而上百十便到了洪安古镇。

为了古镇的保护,车辆须要停泊镇外,镇里以步代行,故不见喧嚣。与河对面的边城不同的是洪安古镇吊脚楼甚少,麻石条铺成的路面较边城那里的街道宽敞许多,也安静许多。街道俩旁遍部的是大小院落,墙院青石砌成,院内建房舍。行进中突见一白色西洋式建筑,门楣上黑色繁体“复兴银行”字样格外显眼,便知是民国遗建。现已辟为第二野战军纪念馆。内战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军司令部曾设于此,当年刘邓大军由洪安挥师西南、挺进三湘,拉开了解放江南大地的序幕。

古镇有一非去不可的地方,那就是“三不管岛”。清水河中有小岛曰“三不管岛”。相传旧时凡捉奸犯科之辈有案而居此岛官家便不拘捕,因此岛川、湘、黔均无管辖之权,于是便成了“真空”之地。现古镇和小岛已建有长廊相连,辟为了休闲养身之地,不用涉水便可登岛。登临小岛放眼川、湘、黔三地尽收,可谓是一脚踏三方,“一鸡鸣三省”。石桥、“拉拉渡”连接蜀、湘、黔三地。

经年,三地边民们创出了独特的 美食 “一锅煮三省”的“豆腐角角鱼”。

三湘洞庭湖的“角角鱼”加上蜀地(今为渝)洪安老城独有的腌菜,再配上贵州的豆腐、西红柿,三省食材溶合配制,成就了独具风味的特色 美食 “豆腐角角鱼”。这道颇有特色的菜肴现已形成了 美食 一条街,各店家相争打着“正宗”的招牌以揽过客的生意。

日头渐西,不舍而归。车行中洪、安边城渐渐远去,

别了,那翠绿的清水河、魂牵梦系的“拉拉渡”。

别了,我心里的小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