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品读《儒林外史》梅花屋主画荷花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说起王冕,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他这首家喻户晓的《墨梅》。这首诗构思精巧,淡中有味,通过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诗如其人,现实中的王冕虽只是一位农民,但他一生事亲至孝、傲视权贵、淡泊名利让人推崇备至。吴敬梓在作品的第一章就对王冕的形象进行了细致的塑造和润色,使他具有“敷陈大义”“隐括全文”的母体作用。

图片

王冕号“梅花屋主”,种梅、咏梅,画梅是他一生的钟爱。现实中的他在放牛之余,经常到寺院长明灯下读书画梅,他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但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却将他塑造成一位善画“荷花”的人物。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

? 在中国文学史上,梅花和荷花是作家们创作的热点意象。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仔细揣摩,不难发现。在诗歌史上,梅花多象征不惧风险,坚韧不拔的品质,而荷花则多象征高洁和清廉。《儒林外史》意在揭露儒生们为追求功名利禄而鞠躬尽瘁,奔波钻营。所以,在塑造人物时,作家更倾向于将王冕傲视权贵、淡泊名利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荷花与其主旨在这点上就不谋而合了。

图片

?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追,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吴敬梓开篇便点明世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捧,接着引出元代王冕,讲述他虽自幼丧父,一生都在困境中度过,但他却舍去功名,傲视权贵,无所畏惧。这样看似无心的开篇设计,将王冕定位为理想人物,使他成为反面人物的“照妖镜”。

图片

王冕推崇屈原,当他看见《楚辞图》上画的屈原图时,他便照着屈原的模样,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到花明柳暗的时节,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手执鞭子,口里唱着歌,在乡镇及湖边玩耍,虽然会受到周围人的耻笑,但他满不在意。但他对屈原的模仿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他将自己的荷花图卖给周围普通百姓,却不愿高价卖给当权者和俗财主。当知县将帖来请时,他多次避而不见,他说“灭门的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小人,我为什么要相与他”。在俗财主要买他的画时,他便画了一条大牛贴在门口,画儿上的诗句极具讽刺。当朝廷行文要招聘王冕出来做官时,他便私自收拾,隐居会稽山中,乱世之中,他不言姓名,保持秉性,正如一朵荷花,亭亭屹立于污池之中,不沾染一丝俗气。

? 现实中的王冕学识渊博,漠视功名,行为怪诞。吴敬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消减了他的狂傲,凸出了他淡泊名利的秉性,使他成为一代儒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