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不同时期代表作及内容
杜甫人生阶段代表作及其风格:
一、意气奋发、浪漫张狂的年轻漫游时期(35 岁以前)
年轻的杜甫少年气盛,虽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当时他对社会和人世的阅历都不深,所以这次落第并没有使他受到多大打击,他对自己的前途还是充满信心,抱有美好幻想。在落第的第二年,他照旧开始了又一次壮游。
代表作《壮游》、《望岳》等表现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初定理想,积极进取。
二、屡试不第、正视现实的困居长安时期(35 岁—44 岁)?
三十五岁左右,杜甫来到长安求取官职。开始,他满怀信心,但滞留十年却一再碰壁。杜甫透过个人的不幸看到了国家的不幸,人民的不幸。对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壮志难酬,无奈、孤独、无助。
代表作《兵车行》等现实主义诗篇,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多灾多难、忧国忧民的乱世流亡时期(45 岁—48 岁)
从安史之乱爆发到杜甫入川的四年,整个国家处在剧烈的震荡中,王朝倾危,人民大量死亡,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充满危险和艰难。而他的诗歌创作,因了血与泪的滋养,达到了颠峰状态。
使他写出《春望》 《北征》等诗篇,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峰。诗歌充满了对战乱的厌烦,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悲叹。
四、田园草堂、颠沛流离的漂泊西南时期(49 岁—57岁)
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 ,杜甫弃官,携家人逃难,在成都过了一段安稳日子。诗歌带有丰富的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忧国忧民,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忠臣、名臣的崇敬;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感怀;隐居心境的恬淡;对亲人的思念。
代表作《蜀相》 、《春夜喜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登高》等。
五、舟中长逝(57岁—59岁)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辗转漂泊。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逃往衡州,同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代表作《登岳阳楼》,思乡心切,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