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是什么
问题一:什么是散文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散文的意思不止一个。对骈文说,是不用对偶的单笔,所谓散行的文字。唐以来的“古文”便是这东西。这是文言里的分别,我们现在不大用得着。对韵文说,散文无韵;这里所谓散文,比前一文所包广大。虽也是文言里旧有的分别,但白话文里也可采用。这都是从形式上分别。还有与诗相对的散文,不拘文言白话,与其说是形式不一样,不如说是内容不一样。内容的分别,很难说得恰到好处;因为实在太复杂,凭你怎么说,总难免顾此失彼,不实不尽。这中间又有两边儿跨着的。如所谓散文诗,诗的散文;于是更难划清界限了,越是缠夹,用得越广,从诗与散文派生“诗的”“散文的”两个形容词,几乎可用于一切事上,不限于文字。――茅盾先生有一个短篇小说,题作“诗与散文”,是一个有趣的例子。
按诗与散文的分法,新文学里的小说、戏剧(除掉少数诗剧和少数剧中的韵文外)、“散文”,都是散文。――论文,宣言等不用说也是散文,但是通常不算在文学之内――这里得说明那引号里的散文。那是与诗,小说,戏剧并举,而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的东西,或称白话散文,或称抒情文,或称小品文。这散文所包甚狭,从“抒情文”,“小品文”两个名称就可知道。小品文对大品而言,只是短小之文;但现在却兼包“身边琐事”或“家常体”等意味,所以有“小摆设”之目。近年来这种文体一时风行;我们普通说散文,其实只指这个。这种散文的趋向,据我看,一是幽默、一是游记、自传、读书记。若只走向幽默去。散文的路确乎更狭更小,未免单调;幸而有第二条路,就比只写身边琐事的时期已展开了一两步。大体上说;倒底是前进的。有人主张用小品文写大众生活,自然也是一个很好的意思,但盼望做出些实例来。
读书记需要博学,现在几乎还只有周启明先生一个人动手。亥记、传记两方面都似乎有很宽的地步可以发展。我以为不妨打破小品,多来点儿大的。长篇的游记与自传都已有人在动手;但盼望人手多些,就可热闹起来了。传记也不一定限于自传,可以新作近世人物的传,可以重写古人的传;游记也不一定限于耳闻目睹,掺入些历史的追想,也许别有风味。这个先得多读书,搜集体料,自然费功夫些,但是值得做的。不愿意这么办,只靠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判断力,也可写出精采的东西;但生活的方面得广大,生活的态度得认真。――不独写游记、传记如此,写小说、戏剧也得如此(写历史小说,历史戏剧,却又得多读书了)。生活是一部大书,读得太少,观察力和判断力还是很贫乏的。目前在天津看见张彭春先生,他说现在的文学有一条新路可以走。就是让写作者到内地或新建设区去,凭着他们的训练(知识与技巧)将所观察的写成报告文学。这不是报纸上简陋的地方通信,也不是观察员冗杂的呈报书,而应当是文学作品。他说大学生、高中学生都可利用假期试试这个新设计。我在《太白》里有《内地描写》一文,也有相似的说话,这确是我们散文的一个新路。此外,以人生为题的精悍透彻的......>>
问题二:散文是什么 现代散文定义,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3)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2.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
问题三:散文的格式是什么 常用记人散文写作格式
记写人物的方法种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引联式、转情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
1.引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这一式的典范篇目。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是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应找好,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点出文旨;作用之二是与开头照应。因此,从什么地方联想开去还应再回到什么地方去。其思路图实质上是一种倒叙的形式。只不过它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2.转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爱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发展→恨的深化。
这一式是高中生必修式,因为用这一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用这一式去落实大纲中有关复杂记叙的要求,是事半功倍的。而且这一式又是记事、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例如,用本式写“我的朋友”、“我的好老师”,“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应手的。可以说,这一式不仅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
运用这一式应注意四点:①开始的贬抑应适度,为下文由恨转爱留余地,埋伏笔,不然下文就无法转了。因此开始的恨一定是误解,是偏见一类的东西。②要注意以后的每次感情变化的原因要可信、自然。③要注意结尾的褒扬升华要有方,杨朔是做了个梦,当别人都在做梦时,你就可以清醒地写篇日记,沉思着凝望远方等待。④要注意加工题材,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个阶段构成,初学习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补充。缺少的部分,可根据已占有的材料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适当用虚构来补充。这一式,初、高中学生经过两三次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掌握了这一式,学生作文的思路会有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3.议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叙写事实→总结照应。
运用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笔调,表露你对所写人物的总评价,点明文旨。第二步是从三个不同方面具体叙写人物事迹,落实文旨。第三部是总结全文的记叙,照应文章开头,再一次抒情议论、升华中心。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式的设计,意在落实大纲中关于学会夹叙夹议的写法的要求。
4.寻访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本式是以寻访为由头,用寻访经过去歌颂主人翁。这一式又可细分为定点寻访和移步寻访。如《驿路梨花》就是定点寻访,寻访的扬所就是小茅屋。
移步寻访的典型篇目是《猎户》,本来要寻访A――董昆,由此回忆起B――幼年记忆中的尚二叔,顺路先访百中老人,最后才去见打豹英雄董昆。由此引发出保卫家乡、保卫丰收果实的感想。
这一式的特点是多线索,在一主线之上,支线横生。以此落实大纲中关于多线索记叙的要求。
5.纪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重点记叙→今日概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简要评价。
简介的概况包括:姓名、生平、籍贯、家境、学业建树等。重点的记叙是介绍其主要成就,一个成就一段。如果所记之人尚存,就写其今日概况,如果所写之人已故,就写卒年情况与逝后有关情况,如影响等。最后是对其一生做简要评价。这一式的典范篇目很多,如《柔石小传》、《陈涉世家》、《张衡传》等等。
设计这一式,主要是为了实用,在日......>>
问题四:散文诗是什么的一种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问题五:请问散文是什么意思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包海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另说,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问题六:什么是大散文? “大散文”这个概念是我们《美文》杂志提出来的。我们在杂志上明目张胆地写着大散文月刊。这三个字一提出,当然引起了争论,有人就说:什么是大散文?哪一篇散文算是大散文?我在创刊词中曾明确说了我们的观点。提出这个观点它是有背景的,一九九二年我们办了这份杂志时,散文界是沉寂的,充斥在文坛上的散文一部分是老人们的回忆文章,一部分是那些很琐碎很甜腻很矫揉造作的文章,我们的想法是一方面要鼓呼散文的内涵要有时代性,要有生活实感,境界要大,另一方面鼓呼拓开散文题材的路子。口号的提出主要得看它的提出的原因和内核,而不在口号本身的严密性。这如同当时为什么杂志叫《美文》,是实在寻不到一个更好的名字,又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散文杂志。任何名字都意义不大,而在于它的实质。你就是础大平,你依然不能当国家主席, *** 叫小平,他却改变了中国。我们杂志坚持我们的宗旨,所以十多年来,我们拒绝那些政治概念性的作品,拒绝那些小感觉小感情的作品,而尽量约一些从事别的艺术门类的人的文章,大量地发了小说家、诗人、学者所写的散文,而且将一些有内容又写得好的信件、日记、序跋、导演阐述、碑文、诊断书、鉴定书、演讲稿等等,甚至笔记、留言也发表。没有发表过散文诗和议论缺斤短两一类的杂文。在争论中,有一种观点,叫“清理门户”,这是针对我们大而化之的散文观的。提出“清理门户”观点的是一位学者,也是研究散文的专家,是我所敬重的人,也是我的朋友,他的观点是要坚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我们不是不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我们担心的是当前散文路子越走越窄,散文写作境界越来越小,如果仍在坚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可能导致散文更加沦为浮华而柔靡的地步。要改变当时的散文状况,必须矫枉过正。现在看来,我们的“大散文”观念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和肯定,国内许多杂志也都开办了“大散文”专栏,而《美文》也产生了较为满意的影响。
问题七:散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标题的作用:1.为文章线索 2.表达作者情感 3,为文章主要中心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文章气氛 2.突出刻画人物形象 3.推动文章情节发展.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烘托气氛 表现人物心理活动 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理解句子:1.完整和全面性. 2.在什么情况下,表现什么样的感情. 3.既要有字面的理解,又要有深层的理解. 4.要有自己的见解,但要适量.
写写你的感想:1.正面、向上、健康.2.不仅要有自己的理解还要结合全文.3.语句通顺、流畅. 4.理解要到位
谈谈某一段文字在全文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1.渲染气氛 2.推动情节发展 3.突出刻画人物形象 4.深化主题 5.与某一段相照应 6.概括全文要旨 7.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等.
找出两个间的差别:1.可以从句子的对象入手.2.可以从句子的结构和形式入手.
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概括文章段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概括文章:人 动作 对象
小说情节:起因、发展、 *** 、结局.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引用、设问、反问.
表达方式:说明、议论、抒情、描写、叙述.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和欲扬先抑等
概括中心:1.完整 2.简洁.3.运用单句 4.正确
现代文叙述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现代文写作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引号的作用:1.引用 2.重点指明,表示强调 3.特殊含义
记叙文表达方法:说明 叙述 议论 抒情 描写等
散文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多采用虚实结合写作手法.
比喻分明喻及暗喻.答比喻手法的表达作用时,要用以下句式:本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
叠词特点:构词新巧有序、有动感.
分析句子文学角度出发,再加上适量自己的见解,见解要独到.
人物描写:肖像(外貌、神态) 语言 动作 心理活动.
写评价人物性格特征的词语:至少写两个不同角度的词,使内容饱满,涉及面广.
文章的题目可能有象征意义,因此分析题目时要多角度思考.
抒发的情感:赞美 批判 弘扬 喜爱 憎恨 同情 忧虑等. (文章阅读网jingdianwenji/shishicai/) 常考人物的精神品质:无私奉献 善良 正直 诚实 乐于助人 谦虚 勇敢 机智 勤劳 刻苦学习 坚韧 顽强 有爱心 善于钻研 默默无闻等
常考的动物性格特点:狡猾 贪婪 愚昧 机灵 聪慧 傲慢 胆小 懦弱 懒惰 善良 勤劳 等
问题八:什么是散文?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问题九:散文是什么 散文
sǎnwén
[prose;essay]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编辑本段](一)散文概述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国策》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孟轲长于辩论,因此书中语言明快,富于鼓动性。
《墨子》代表墨翟“喜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庄子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篇海多长篇。荀子散文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 *** 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文章富于形象性。
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贾谊(公元前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过秦》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
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其中以 错和邹阳成就较高。 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司马迁的《史记》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