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名人给我国贡献资料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后读研究生,专攻戏剧。1934年初女作《雷雨》问世,获空前成功,被认为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雷雨》之外,代表作还有《日出》(1936)、《原野》(1936)、《北京人》(1940)。1940年还写了《蜕变》,1942年改编巴金的小说《家》为四幕话剧。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作品有《明朗的天》、《胆剑篇》和《王昭君》,此外,还写有电影剧本《艳阳天》(1947)。其剧作贴近社会现实,充满激情,艺术上贯通中西,创自己的话剧风格,把中国悲剧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的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并在国外上演。
曹禺是中***优秀党员,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著名戏剧大师,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戏剧教育家,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执行主席。于1996年12月31日因病去世,终年86岁。
●陈廷敬,曾任康熙皇帝的日讲官,后累官至光禄大夫,成为一代名相。深得康熙宠爱,曾主持编纂《康熙字典》、《明史》等巨著。故居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为明清仿故宫式建筑。
●陈澧,晚清岭南学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著述颇丰,在学术界久负盛名。《东熟读书记》为其晚年作品,虽未完成,亦能代表他的学术见解,反映他的思想矛盾。
●陈树人,岭南派书画大家,曾任国民政府秘书长、侨务委员会委员长。
●邓肯?以沙多拉,19世纪第一跳舞艺术家,现代艺术舞的开创者,现代女子服装解放的先锋,复兴希腊美术精神运动的努力者,亦是一位有伟大人格和文学天才的艺术家。著有《自传》一书。
●方成,不知何许人也。原籍广东省中山县(填表历来如此写法),但生于北京,说一口北京话。自谓姓方,但其父其子都是姓孙的。非学画者,而以画为业。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但宣读论文是在中国化学会。终生从事政治讽刺画,因不关心政治屡受批评。
——漫画家方成自传
●丰子恺(1898——1975),现代散文家,画家。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进行美术、文学创作。散文集有《缘缘堂随笔》、《率真集》等。
●冯乃超,1901年10月12日出生于日本,后受成仿吾约请,弃学会国,参加革命。1928年,根据周恩来指示,冯乃超说服各文艺团体停止与鲁迅论争。随后,3次拜访鲁迅。1930年,左联成立,大会通过他起草的《理论纲领》。他与夏衍、鲁迅、田汉等六位一起,被选为“左联”常务委员,并担任党团书记。当年,他邀茅盾入“左联”。1949年,他又请老舍回国。冯乃超还是我国象征派诗歌的拯救者。1928年出版诗集《红纱灯》。冯乃超生前为原北京图书馆顾问。
——辑自2001年10月16日《中国教育报》陈中原文《精神不死追思乃超》
●傅雷(1908——1966),翻译家,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南汇人。他翻译的法国名著很多,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等。
●埃?弗洛姆(1900——1980),是当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自为的人》、《罪恶的社会》、《人心》、《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等。舒尔兹在弗洛姆的《如何排遣你的烦恼——为了生活的爱》一书的前言中写到:(我经常去拜访弗洛姆)我总觉得来时和离开时判若两人:离开时头脑更清醒了,浑身充满了活力,不再畏惧那些压迫我们、使我们绝望的力量。
弗洛姆有这样一句话:大多数人在没有开始生活之前就已死去,这是个悲剧。
●高二适,书法家、诗人,江苏东台人,自号舒凫。桑作楷是他的学生。1997年第2期《随笔》有李廷华文《永远的高二适》。
●高烈特(1873——1954),法国著名女作家。早年创作《克劳婷在学校》,1903年创作《克劳婷出走》。一战后,写了两本最有影响的小说《吾爱》和《吾爱结束》,描写了一个50岁的女子与年轻小伙子私通的悲剧,刻画出灵与肉的矛盾。高烈特晚年写成了一部最成功的小说《姬姬》,后改编为电影《金粉世家》。
●龚自珍(1792——1841)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生于时代书香和官宦的家庭。由于家学渊源,加上聪明好学,他20岁时已是一名诗人和学者了。1829年中进士,但一直都作小官,很不得志。1839年,48岁的龚自珍辞官南归。其后在丹阳和杭州的书院里讲学。1841年9月26日逝世于丹阳的云阳书院。
●光未然,即张光年,诗人,《黄河大合唱》词作者,曾为《人民文学》主编。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从小热爱运动,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身入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炼的语言塑造人物。
●胡小石,书法家。
●纪伯伦,纪伯伦的作品1923年被茅盾译介过五篇散文和散文诗,1931年,冰心又翻译出版了他的散文诗集《先知》。但从30年代到70年代末,他的作品又很少再介绍到中国来。
纪伯伦的散文诗具有独特的东方韵味和情感色彩,散发着醉人的艺术馨香,是东方现代文学的重要成果,属20世纪文学精品之列。
●季羡林,我国当代著名的东方语言学家、教育家、散文作家、翻译家,被尊为东方文化泰斗。1911年出生于山东清平县官庄村,清华大学毕业后于1935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1946年秋回国,受聘北大东语系教授至今。这期间,他兼任多种领导职务,但仍致力于佛教梵文和吐火罗文的研究,致力于中印文化关系史和印度佛教史的研究,同时写了大量的散文,出版了见解独到的学术著作,翻译了为数可观的外国文学作品,是在国内外具有很高威望的学者。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语、巴利语,还能阅读俄文、法文专业书刊,曾翻译过梵文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有《季羡林文集》24卷。
●吉洪诺夫,著名诗人,1952年作为苏联艺术家代表团团长参加我国举行的中苏友好同盟签约一周年纪念。
●贾平凹,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顺利;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生于1953年2月21日,孕胎期娘并未梦星入怀,生产时亦没有祥云罩屋。幼年外祖母从不讲甚神话,少年更不得家庭艺术熏陶,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发达贵?
原籍陕西丹凤,实为深谷野洼;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
先读书,后务农;又读书,再弄文学;苦于心实,不能仕途;拙于言辞,难会经济;捉笔涂墨,纯属滥竽充数。若问出版的那几本小书,岂是速朽玩意儿,哪能在此列出名目呢?
如此而已。
(贾平凹自传)
●姜椿芳,70岁时奠定了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基础。
●金岳霖(1896——1984),湖南长沙人,哲学家、逻辑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早年曾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主要著作有《逻辑》、《论道》、《知识论》等。
●李大钊,1899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乐亭县一个农民家庭。出生时父亲已经故去,不久母亲也逝去了,是祖父把他抚养成人的。1907年,李大钊中学毕业考进了天津北洋大学法政专门学校。(当时他把自己的宿舍题名为“筑声剑影楼”)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被推举为北洋法政学会会刊《言治》月刊的编辑部长。当时还被推崇为“法政学校三杰”之一。(他的老师白雅雨在辛亥革命期间被袁世凯处死)1913年,李大钊东渡日本留学。
李大钊在日本期间就读的是早稻田大学。后因长期欠席被学校除名。这是他积极参加革命运动所付出的代价。1916年5月,李大钊回国。1916年7月,在北京创办《晨钟报》。1917年7月,张勋复辟,李大钊到上海。1918年1月,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1924年,代表中国***产党前往莫斯科参加***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0月回国。1927年4月6日上午,李大钊与妻子、两个女儿以及60多名国***两党的工作人员在北京同时被捕。1927年4月28日,被绞死。这一天离他38岁的生日还有180天。
中***党史界有一句话:“南陈(陈独秀)北李(李大钊)相约建党。”
《美国图书情报百科全书》中专有“李大钊”词条,称李大钊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
1999年10月29日,纪念李大钊诞辰110周年的电视文献记录片《李大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梁实秋(1903、1、6——1987、11、3),北京人,祖籍浙江余杭,原名梁冶华,字实秋。1915年至1923年就学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1924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1926年回国任教于东南大学。为新月社主要成员。1949年去台湾,执教于台湾南北数所大学,直至65岁退休专事写作。译成400多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部剧作和三卷诗歌,著成100万字的《英国文学史》,选译了120万字的《英国文学选》,译出124册《时界名人传》,编成30多种英汉字典和数十种英语教材。著有《雅舍小品》(四集)《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秋室杂文》《实秋杂文》《实秋文存》《槐园梦忆》等。
●梁思成(1901——1972),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当时其父梁启超正因戊戌变法失败而亡命日本。他自幼受父亲的熏陶,对中国古典文化素养深厚。11岁回国,14岁进清华学堂,23岁留美,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和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建筑,兼攻西方建筑史。游历欧洲时,对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珍视和保护古典建筑的做法印象深刻。1928年回国后,一边教学,一边和夫人林徽因及同事、学生遍访中国各地的古代建筑。十几年中,足迹踏遍15个省,2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000余项。对北京城内文物的保护和日本奈良的保护做了很大的贡献。
●林散之,书法家。
●刘半农,我只能说说临时想出来的半农的两种好处,其一是半农的真,他不装假,肯说话,不投机,不怕骂,一方面却是天真烂漫,对什么人都无恶意。其二是半农的杂学,他的专门是语音学,但他的兴趣很广博,文学美术他都喜欢,做诗、写字、照相、搜书、讲文法、谈音乐,有人或者嫌他杂,我觉得这正是好处。方面广,理解多,于处世和治学都有用,不过在思想统一的时代自然有点不合式。
——周作人《半农纪念》1934年11月30日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 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集成小说集《呐喊》,为革命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鲁迅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建国后出版《鲁迅全集》20卷。
鲁迅作品简况:
1、小说集两部:《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
其中《呐喊》所收作品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14篇。
《彷徨》所收作品有:《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11篇。
2、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1922——1935)
其中收录:《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怀旧》10篇。
3、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
4、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原名《旧事重提》)
5、杂文集十六部:
《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篇》(1926)、
《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调集》(1922——1933)、《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36)、《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6、翻译作品
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是一位极著名的反对侵略、拥护苏联的杰出战士,是本世纪全人类伟大的良心之一。1935年6月23日至7月21日,罗兰对苏联进行了27天的访问。这27天的日记——《莫斯科日记》按他的遗嘱,50年后也就是1985年才得以公开发表。在日记里,罗兰已经看到苏联存在的危机,他在日记中说:“可要小心震动,有朝一日,在一个美丽的日子里,那震动会突然发生的!”历史证实了他的预言。90年苏联国家自行解体。
——节录自1997年第1期《随笔》
罗曼?罗兰是法国近代作家,社会活动家。受托尔斯泰思想影响很大。20世纪初写成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一战期间,积极投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行列。20年代曾发生思想危机,接受甘地的不抵抗主义。30年代初宣布和过去的错误思想决裂,此后积极参加反对法西斯和保卫和平的活动。还有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等。
●南丁格尔,1820年5月12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曾在巴黎大学就读,后去德国学习护理,并开始对英、法、德等国的护理工作进行考察研究,写出了不少护理学专著。1854年至1856年,英、法、土耳其联军与沙皇俄国在克里米亚交战,由于没有护士且医疗条件极差,英军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在这种情况下,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奔赴战地医院,通过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在短短数月内把死亡率降至2.2%。
战后,南丁格尔一直致力于护理工作,并于1863年在伦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推动了西欧各国乃至世界各地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发展。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了一门科学。
为了纪念这位英国护理学先驱、护士职业创始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对护理工作做出的卓越贡献,国际护士会于1912年把南丁格尔的诞辰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沈从文,解放后,沈从文被迫退出了文学阵营,搞起了古代服饰研究。他不想放弃钟爱的文学,一度精神失常,曾用小刀割破血管试图自杀,但是未遂。后来,沈从文被政治扭曲了意识,政治意识在他头脑里占了第一位。
——《文学故事报》
沈从文和萧乾也曾有一段从师生到绝交的故事。
沈从文妻张兆和。
●师哲,中***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辑局局长。当时,陈昌浩、张仲实、姜椿芳任副局长。
●苏曼殊(1884-1918),出生于日本横滨,祖籍广东香山县。俗名玄瑛,字子谷,小名三郎。其父苏杰生是横滨一大富商。苏曼殊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奇人,他半僧半俗,亦僧亦俗,通晓法文、英文、日文、梵文,又能诗能画,小说、翻译均超轶尘凡。他有浪漫传奇的身世,人们对他的称号很多:诗僧、情僧、革命和尚、风流和尚等等。在20世纪初叶的中国,苏曼殊是一个彗星式的人物,一时间光芒夺目,随即悄然殒没。
他一生三次出家为僧(12岁、17岁,20岁),与一批中国革命先驱都有很深的友谊。1910年他加入南社(中国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曼殊所撰小说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等。其中《断鸿零雁记》是一部长篇自传抒情小说,所写的就是曼殊的漂泊人生。
刘三在《赠曼殊》中写到:
只是有情抛不了,
袈裟赢得泪痕粗。
表现了他学佛与恋爱的内心痛苦。
●泰戈尔(1861——1941),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是印度伟大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被尊称为“东方诗圣”。1913年,泰戈尔以其“敏锐、清新、优美”的诗歌创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奖的首位亚洲人。
泰戈尔的家庭是一个较有文化修养的家庭。他从小就喜欢文学艺术,8岁开始诗歌习作,14岁公开发表作品,17岁时,前往英国,学习英国文学,为自己的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1880年,泰戈尔回国后,陆续出版了一系列诗集、戏剧和长篇小说,他的创作也逐步走向成熟,开始以崭新的诗歌形式反映现实生活,形成一种质朴、清新的散文诗。
进入20世纪,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泰戈尔积极参加这一活动,写了许多爱国诗篇。1910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戈拉》,歌颂爱国行为,表明对祖国自由的坚定信念,同时批判了传统的落后思想。同年,又发表了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诗中以优美的笔调,描写了现实中的欢乐与悲哀,歌唱生命的荣枯,表达了对祖国前途的关怀和对人生理想的探索与追求。诗人的幻想与现实,通过优美的诗句,融洽地揉为一体,反映了诗人对美与善的追求与热望。1912年旅英,该诗的英文版倍受英文学界推崇。
泰戈尔一生中***出版了诗集50多本,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还创作了几部中、长篇不说,上百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以及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泰戈尔不仅是一位诗人、作家,还是一位颇有造诣的画家和音乐家,他留下了1500多幅绘画作品,并谱写了大量歌曲,其中《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确实为印度国歌。
1924年四五月间,泰戈尔曾应梁启超之邀,以学者身份来华访问,他主要到了上海、北京、武汉、太原等地,其间与徐志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泰戈尔回国后出版了《在中国的讲话》一书,“谨以此书献给挚友徐志摩和伟大的中国人民”。1929年,泰戈尔再访中国,徐志摩、陆小曼夫妇热烈欢迎、盛情款待。在华访问期间,泰戈尔给徐起了一个印度名字——素思玛,而梁启超给泰戈尔起了个中国名字叫竺震旦,泰戈尔的原名含有太阳和雷的意思,而“竺”是古印度的别称,震、旦正蕴含着雷和太阳的意思,是古印度对中国的别称。
●吴宓(1894——1978),字雨生,亦作雨僧。吴宓生前常对人说,他的一生以28年为一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28岁(1894——1921)为第一阶段:少年发奋,清华求学,哈佛留洋,学成回国服务;从29岁到56岁(1922——1949)为第二阶段:主编《学衡》杂志,创办国学研究院,筹建清华外文系,执教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这是吴宓一生中事业和梦想的高峰期;从57岁(1950)起为第三阶段:吴宓一直隐居在北碚缙云山下的西南联大,他预估自己只能活到84岁。1978年,吴宓在老家陕西泾阳县去世,正好活够84岁。
吴宓曾自撰联总结自己的一生:
一生长畏风雨雷,
三宝终归佛法僧。
陈寅恪集杜甫《秋述》文和李商隐《马嵬》诗,写到:
新雨不来旧雨往,
他生未卜此生休。
●闻一多,
●肖娴,书法家。
●余光中,闽南人,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曾在美国、香港教书多年,现为台湾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右手写诗,左手成文,并兼擅翻译与评论。其诗文多年来风格屡变,日臻圆满,受到海内外文坛一致推崇。现已出版诗集15部,散文及文学评论集12部,译著多部。
●俞平伯,是一位学者兼诗人,散文家,他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俞平伯自1921年4月受胡适《红楼梦考证》的影响与顾颉刚讨论《红楼梦》起,便与《红楼梦》结下不解之缘。1923年出版他的第一部、也是奠定他红学学术地位的专著《红楼梦辨》,1952年又将它修订改题为《红楼梦研究》出版。1954年出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1958年出版《红楼梦八十回校本》,1954年1月至4月发表读《红楼梦》随笔三十八篇,后结集为《读红楼梦随笔》,直到晚年,他还不时发表有关红学的文字。
——石昌渝《俞平伯和新红学》刊于2000年2月《文学评论》
●恽代英,中国***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我国早期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1895年生于武昌,就读于中华大学,毕业后,应陈时校长之邀,留校任附中部主任(即校长)。现华中师大校内有恽代英全省汉白玉雕像。
●张艺谋,原陕西国棉八厂辅助工,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后成为国际知名导演。
●章士钊,自号孤桐,曾主办《甲寅》。
●赵熙,字香宋,四川“五老七贤”之一,著名书法家和诗词家。
●钟敬文,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诗人、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广东海丰人,生于1903年3月20日。1922年毕业于陆安师范学校。1927年到中山大学任教。1928年到浙江大学任教。1934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研修。1936年回国,继续在浙江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积极从事救亡工作,后到中山大学和香港达德学院任教。1949年以后,一直在北京师大任教。钟先生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历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荣誉理事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主席等。
钟先生是我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创始者和奠定人之一,在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领域辛勤耕耘了80年,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事业。钟先生1950年参加创办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53年开始招收我国首届民间文艺研究生,1955年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民间文学教研室,被誉为“中国民俗之父”。
2002年,钟先生因患老年性综合症,医治无效,于本年1月10日0时1分在北京友谊医院与世长辞,享年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