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2):谁输谁赢,谁对谁错
“天底下人争的都是输赢,我们要争个对错”,司马懿如是说。
『壹』
曹操喜欢玩游戏,就连送大军出征也不例外,这次的游戏叫做“传令旗”。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曹丕和曹植,带着令旗分别从东西二门出发,于第二天辰时之前,把令旗送到位于城南的曹洪处,逾期者,以延误军机之罪论处。
看上去好像挺简单的,对吧?
一点都不简单,谁都知道这是“世子选拔赛”第一回合。看上去是兄弟相争,实际上是四国大战,哪“四国”呢?除了曹丕和曹植,还有曹操和以荀彧为首的汉官集团。
既然这个游戏不简单,那其中必然有很多隐含的信息是曹操没有明说的——俗称“挖坑”。这一点,杨修看到了,司马懿看到了,荀彧也看到了,作为庄家的曹操,自然更是心知肚明。
『贰』
第一个坑就是,两个人,两面令旗,但只有一个曹洪,而且接完令旗就走人。先来后到,后到者输,这是一场竞速游戏。但,谁都知道曹丞相不会这么简单,吃饱了撑得让二位公子赛马,一定还有坑,继续挖。
杨修才思敏捷,立马就找到了第二个坑——路上肯定有人阻拦。同时,他从中解读出了一条更为重要的信息,曹植仁厚有余而杀伐不足,此举正是要考验曹植在关键时刻是否真的能够狠下心来——这是为君者的必修课。所以,杨修给曹植出的主意是,挡我者死。
同样是第二个坑,司马懿也看到了,不仅看到了,还多看了一步——问题不在于杀不杀人,而在于杀人的性质——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曹操要看的,就是在两难的状况下,曹丕和曹植的选择,根据二人的表现,决定世子谁属。
要做到使二人陷入两难的境地,一不能派很多人去阻拦,这样就算想打也打不过;二不能派有身份的人去阻拦,这样想杀也不敢杀,万一杀了代价也未免太大,曹操不会这么傻;三不能把阻拦地点设在城外,这样不可控因素太多,谁知道会出什么幺蛾子。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让门吏把他们拦下来,司马懿可能想到了,但是他没说。
那么好了,现在问题就变成了——“如果杀了奉丞相令的门吏,是什么性质?”,虽然我不清楚当时的律法具体是如何规定的,但能肯定一点,就是其后果定然不能与贻误军机相比,否则杨修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怂恿曹植杀人。既然如此,那为何不干脆让曹丕杀了门吏,送旗取胜,岂不更好?不可,因为这个门吏,曹植杀得,曹丕杀不得。为何?因为对曹植和曹丕来说,同样是杀门吏,风险和收益完全不对等。
曹丕已经是五官中郎将,兼领校事府,就算赢了,加官不大可能,进爵也没多大意义,再加上曹操有意打压,杀门吏之事又可大可小,万一问起罪来,功过不能相抵,下狱事小,失心事大,得不偿失。而且以当时的形势来看,曹丕是占优的一方,对曹丕来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绝不能让人落下道德上的口实。所以,司马懿给曹丕出的主意是,不违臣礼,不违子道。
反观曹植,赢了的话,自然是加官进爵,而一个小小的门吏,曹操也不会真放在心上,或许还会夸上曹植两句;输了的话,曹操也绝不会刁难他。从短期来看,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的事情,做成了就赚到了,做不成也没多大损失。但从长期来看,如果曹植真的输了,怕是相当一段时间之内,曹操都不会、也不敢给他机会让他去争这个世子,朝臣们,都在那儿看着呢。
曹丕和曹植,一个可以做(杀门吏)却不能做,另一个看似可以不做但实际上不得不做。司马懿两边都看得很清楚,杨修看清了自己那边,另外一边看没看清我不好说,但我猜,他没司马懿想得这么透彻。
『叁』
第二天一大早,曹丕和曹植果不其然遭到门吏阻拦。
杨修见曹植仍旧犹豫不决,提剑杀人,带曹植纵马出城,直奔城南而去。而曹丕气急之下,欲夺门而出,却被司马懿拦了下来,愤然回府。(请注意这个细节,此时,曹植与杨修、曹丕与司马懿之间的合作,还远不如当年曹操与郭嘉、荀彧之间默契)
等曹丕二人来到丞相府之后,竟不得曹操召见,曹丕心下一沉:坏了。
不过,谁也没有看出来,这是曹操做的一个局,做给谁看呢?这里先卖个关子,待会儿再说。
其实还有一个人,比曹丕更担心,谁呢?荀彧。不信你看,曹操让荀彧宣旨的时候,荀彧的表情。
然而,荀彧的担心并没有持续多久,在打开圣旨的那一瞬间,他就明白了,不过他还是不敢相信,直到曹操跟他再次确认了一遍。
宣旨完毕,荀彧终于舒了一口气,这“世子选拔赛”第一回合,就算是结束了,而结果,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好——曹丕赢了。
等等等等,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受封的可是曹植,下狱的才是曹丕,怎么能说是曹丕赢了呢?
解释一下为什么,重点来了,敲黑板!
先来看一下圣旨的内容,受封的除了曹植,还有曹彰。嗯,还有曹彰,还有曹彰?曹彰……是谁?
曹彰,字子文,绰号“黄须儿”。排行老三,曹丕的弟弟、曹植的哥哥,圣旨里,曹彰的名字是排在曹植前面的。用曹操自己的话说,曹彰是“一介武夫,不肯读书”。从偏爱曹植和曹冲就可以看出,在曹操这个诗人眼里,曹彰从来就没进过“世子候选人”的名单。
那曹植和曹彰一起受封,是啥意思?其实,这又是曹操做的一个局(丞相真乃做局高手,Orz……)。
事情的真相是,这次封赏,跟“送令旗”,没有半毛钱关系,要不把曹彰弄进来参合啥呢?此外,送一面令旗就能封侯,这幸福来得也未免太突然了吧?曹操做这个局,就是为了让人把这两件本来并没有关系的事情联系起来,方便他后面行事,什么事?待会一起说。
说个题外话,在古代,君王或诸侯在选定继承人之后,并不会直接将其立为世子,而是会先做这么一件事情,就是先给落选的人(当然他们自己还不知道)封爵,并将其赶到各自的封地上去,以免他们留在京城继续争位,以致内乱。明成祖朱棣当年,就是这么做的。而曹操迁都邺城会后,不也把曹植留在许都了么?还因此引发了一场更大的腥风血雨,这个以后再聊。
这是第一个证据,紧接着,曹操就丢出了第二个证据,只不过除了荀彧,其他人都没看出来。这个证据是什么呢?——曹操要带曹植和曹彰去打荆州。
此举有两层含义。前面说了,按照惯例,封爵之后,曹植和曹彰是要去封地的,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根本去不了,所以曹操就想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就是把这两兄弟带在身边,一来可以防止他们在后方搞事情,二来也能让曹植去捡几个功劳,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含义就是,他要把曹丕留下来,这又是什么意思?古有成例,诸侯出征,世子守城,如果是皇储的话,就是“太子监国”。虽然曹操还没有宣布立曹丕为世子,但这个时候,曹操确实是把曹丕当成最佳世子人选来看的。之所以没有正式册封,是因为曹操还没有百分之百的放心,他还要继续试探曹丕。
说试就试,曹植一行人离去之后,曹操把曹丕和司马懿叫了进来。
事实摆在眼前,曹丕无可抵赖,只得去大理寺待罪,曹操顺手把司马懿也给关了进去,这是第三个证据。
什么?这怎么就是第三个证据了?
理由有三个。第一,如果曹操真要罚曹丕,绝不会让曹丕直接去大理寺“待罪”,至少也是定罪,甚至量刑,然后再关押。第二,就算曹操把司马懿也关进去,也不会让二人关在一起,把司马懿跟曹丕关在一起,一来是为了让司马懿照顾曹丕,总不能让曹丕凡事亲力亲为吧,二来是要司马懿去给曹丕打气的,虽然司马懿还没有荀彧看得如此通透,但至少他知道这次的后果绝没有曹丕想得那么糟糕,十天时间虽不太长,但也绝不算短。第三,看看曹丕和司马懿在狱中,还有多大能耐。
然后再回忆一下,曹操动真格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肯定不是现在这种似笑非笑,轻松写意的语气,这是第四个证据。此外,曹操和曹丕这番对话也是值得仔细品味的,待会再做一个简要分析。
说回荀彧,在他瞥见圣旨内容的一瞬间,脑子里瞬间就闪过了这些念头,他立马就明白了曹操的用意。所以,他前后的表情和神态差别才那么大。所以,他才说出了图中的这句话。
尚书令,不愧是官场老司机。
下面,来揭晓谜底,曹操做这个局,要行的是什么事?又是做给谁看呢?
还有十天,曹操就要出发亲征荆州,在此期间,要确保许都不出任何意外,他才能放心南下,这就是曹操要行的事。曹操就是让所有人都以为,这次“传令旗”的结果,就是他们所看到这个样子,他要让所有人都不再关注“世子之争”,该庆贺的庆贺(曹植、杨修),该偷笑的偷笑(荀彧)、该劝谏的劝谏(崔琰和其他朝臣)、该求情的求情(卞夫人)。大家都不生事,许都太平。
当然,我个人还有一点臆想,就是基于剧中杨修的表现,曹操一定要糊弄的就是他,因为这个人有点小聪明,又偏爱生是非,现在还不能对他下手。所以你看,曹操封赏曹植,和他责罚曹丕,都是分开的,就是不想让杨修在场,以免他看出端倪,否则以杨修的脾性,一定会再生事端。至于我猜的对不对,后面自有分晓。
说到这里,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点好奇——曹操为啥突然就玩了这么一个游戏?
『肆』
话说那天荀彧因为刘祯之事去找曹操,言语间透露出朝臣们的看法,丞相过分打压曹丕,恐有“废长立幼”之嫌。曹操也不生气,反而翻出了一件陈年旧事,就是当年荀彧和郭嘉给曹操的立储建议,如今郭嘉已逝,荀彧犹在,是时候揭开谜底了。
荀彧自然知道他写的是“立长”,但郭嘉写的是什么,要说这么多年来他不好奇,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信,郭嘉写的什么呢?——“立贤”,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郭嘉和荀彧在很多地方的不同之处,不过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重点是,“立长”很好理解,指的就是曹丕,这“立贤”嘛,就令人费解了,曹操也看不明白,不知道说的是谁。荀彧奉承了一句,想必丞相心中有数,而曹操却打了个马虎眼,又扯到曹冲身上去了。
翌日,曹操就玩起了“传令旗”,荀彧知道,这是给二位公子出的考题,考的还不是他们,而是他们背后的杨修和司马懿。
由于曹植和曹丕的性格不同,在曹操心里,对二人的期待是不同的,他要看的就是杨修和司马懿这两个谋臣是否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短板。
现在我们知道,其结果是曹操喜闻乐见的,不过杨修虽然帮曹植冲出了城门,其表现却稍逊一筹,让曹植落了口实。而另一边,曹丕经司马懿指点,与曹操之间的一问一答,可谓超出了曹操的预期。我们来仔细看一下,括号里是曹操的心理活动(我猜的)。
曹丕:“臣无能,未能将军令送到,特来向父亲请罪。” (承认错误)
曹操:“军令为何未送达?”(你给我解释清楚)
曹丕:“今日全城戒严,儿臣未能出城。故,军令未能送达。” (陈述事实)
曹操:“你手持军令,却被区区的一道城门阻拦,有人阻拦,你为何不先斩后奏?” (你咋不学你弟弟?)
曹丕:“儿臣的军令未能送达,子建的军令也能送达,并不延误军机。门吏也奉父亲之命,儿臣不敢杀他。臣宁忠孝而死,不愿忤逆而生。” (顾全大局,先公后私,还很听话)
(曹操听到这都站起来了)
曹操:“好一个不敢,孤只说了一件事,你却心想好几桩,我看你越来越像他们了(看着荀彧)。”(你倒笼络了不少人心)
以曹操对郭嘉的了解,曹丕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已经算得上是“贤”。所以说,“世子选拔赛”第一回合,荀彧一票、郭嘉一票、曹操弃权,曹丕胜。
曹操把曹丕和司马懿下狱的原因前面已经解释过了,不再赘言。曹操本就打算出征之前放了曹丕,只不过,有人给他台阶下的话,这事儿做起来会更自然一些。
荀彧知道,所以他撬动了崔琰;司马懿也知道,所以他撬动了卞夫人。
不过,虽然这次曹丕才是真正的赢家,但卞夫人和朝臣们的一番作为,却又使得曹操心里多了一分忌惮,只不过,此时的曹操大权在握,仍是喜大于忧。
『伍』
从司马懿在“世子选拔赛”第一回合中的表现,我们可以总结出三条经验:
1、问题的性质,有时候比问题本身更为重要。
2、同样的问题,人不同,所用的方法也不同。
3、为了长期利益,可以战略性放弃短期利益。
最后,来思考一个问题,在曹操和曹丕的对话中,有一句话是“世子选拔赛”第二回合的关键,这句话是哪句话?
作者:晓夜的感恩日记
链接:/p/bcaffe7b2da8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