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30十年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文学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此人们早就有所认识,从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说到后来梁启超提出“熏浸刺提”说,都认识到文学的功能并非只是一端。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所谓“兴”,用朱熹注即“感发志意”;所谓“观”,《集解》引郑玄注曰“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曰“考见得失”;所谓“群”,《集解》引孔安国注曰“群居相切磋”;所谓“怨”,《集解》引孔安国注曰“怨刺上政”。就是说,诗歌具有感染启发作用,认识社会现实的作用,使人们相互砥砺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及批评不良政治的作用。它与整个家国的伦理政治密切相关,也是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梁启超说,“抑小说之支配人道也,复有四种力”,即“熏”、“浸”、“刺”、“提”。“熏也者,如入云烟之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也”;“刺也者,刺激之义也”;“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就是说小说有给人熏陶,使人沉浸其中,给人以有力的刺激,以及使人移情而与主人公合而为一的作用。

在这一问题上,西方文论也有类似之处,从亚里斯多德到车尔尼雪夫斯基,也都肯定了文学艺术之功能的多样性。亚里斯多德说:“音乐应该学习,并不只是为着某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⑴教育⑵净化⑶精神享受,也就是紧张后的安静和休息。”(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卷 8 。《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 44 页。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车尔尼雪夫斯基则指出,艺术具有三大作用,“即⑴再现生活,⑵说明生活和⑶对生活下判断,以及艺术作为‘生活的教科书'的功效”。(见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第 582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到了当代,国外有些文论家、美学家对文艺的功能划分得更加细致了,在这方面前苏联的学者比较突出,叶列梅耶夫将其分为 8 种,鲍列夫将其分为 9 种,斯托洛维奇则将其分为 14 种,即认识功能、启蒙功能、教育功能、使人社会化功能、社会组织功能、交际功能、启迪功能、娱乐功能、享乐功能、补偿功能、净化功能、劝导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第 176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版。)而且目前这种精细化、复杂化的分类趋势仍在继续。

上述这一切只不过说明,对于文学艺术的功能不能作简单化的理解,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须看到文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决非其中任何一端所能囊括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