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人物形象分析

卖炭翁人物形象:卖炭翁是一个居住在终南山上,面色、手指被烟火熏黑,穷苦悲惨的靠卖碳为生的老翁。

《卖炭翁》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诗歌当中的一首。诗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当时的京城长安附近,“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描写出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烧炭的老翁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全部赖以为生的东西,只不过是一柄斧头、一挂牛车,再加上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

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南山上伐薪、烧炭,弄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这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他仅仅希望有吃有穿,维持一种最低的生活水平。

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忧炭贱愿天寒”,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卖炭翁》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白描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通篇没发一句议论,说宫市给人民带来怎样的苦处,人民在这种残暴的掠夺下,怎样难以生活。

而是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把老人的遭遇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诉了人们,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人们强烈的爱憎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