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翻译 何景明传—— 明史 卷二八六
何景明,字字仲默,是河南信阳人。他八岁的时候就能作诗,仿写古文。弘治十一年,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年纪刚刚满十五岁,何家的宗族之中富贵的人家便争相资助他前去参加考试。到他家门口的人都聚在一起,就像一堵墙一样。弘治十五年,何景明进士及第,被授予了中书舍人的官职。他和李梦阳等一干人等倡导写作古代风格的诗文,李梦阳写的最为雄峻,景明稍落后一点,两人基本不相上下。正德元年,宦官刘瑾窃取了皇帝的权柄。何景明便上书吏部尚书许进,规劝刘瑾不要干预朝政,言辞十分激烈。之后,便称病回家了。第二年,刘瑾把所有状告他的官员都免职了,何景明也因此躲过一劫。等待刘瑾被诛杀,皇帝听从了李东阳的举荐,恢复了以前的官员秩序,何景明也当值内阁制敕房。后来,李梦阳因罪下狱,大家都不敢为他求情。何景明上书给吏部尚书杨一清救了他。崇祯九年,乾清宫遭到了灾祸。何景明上书说皇帝不应该收养义子,不应该留着边防军队,不应该宠幸和尚,不应该任用宦官。很久以后,进官为吏部员外郎,但是仍然和以前一样之言上书。钱宁想和他结交关系,拿来古话给他,请求他题字。何景明说:“这画是名家的手笔,不要污染了人家的手。”最后,把画扔在地上还给了他。不久,何景明被提拔为陕西提学副使(教育厅副厅长)。廖鹏的弟弟太监銮镇守关中,为人十分骄横,遇见了三司使的官员了不下马迎接。何景明便拿着鞭子鞭打他。何景明教育学生,专门以经学世务。把其中优秀学生的挑选到正学书院,亲自给他们说经,不选用诸位大家的训诂学,知识分子们才知道有经学。嘉靖初年,何景明因为疾病辞官回家,没过多久便死去了,活了三十九岁。
何景明的志向和节操都十分耿直,为人崇尚气节和义气,鄙视荣华富贵和争名逐利,和李梦阳都有国士的风范。两个人写的诗歌和散文,一开始的时候互相都十分喜欢,名成之后,互相批评、批驳。李梦阳主要提倡摹仿,何景明则主要崇尚个人的创造,各自坚持观点不相上下,两人出去走路也分别走左右两边。有的人说何景明的才能本来不如李梦阳,而其诗秀逸稳称,视梦阳反为过之。然而天下间的诗文又以何、李并称,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其持论,谓:“诗溺于陶,谢力振之,古诗之法亡于谢。文靡于隋,韩力振之,古文之法亡于韩。”钱谦益撰《列朝诗》,力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