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薏仁的诗句
1.古籍里关于薏仁的描述有哪些
① 味甘微寒。
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
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生平泽及田野。
——《神农本草经》记载: ② 薏苡,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 ——《本草正》 薏仁味甘,利水。
所以薏仁的“祛湿”是从下而祛的,湿气排除的渠道主要是二便。 吃薏仁后,二便增多,都是正常的排湿现象,只要排便后神清气爽就好。
③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 ——《本草新编》 这里对薏仁的评价很高,不仅祛湿,而且还不损耗津液,尤其提到的是,最宜“湿盛在下”,所以,这些“湿”,薏仁能轻松对付: ④ 脚气、下肢水肿、风湿痹痛、小便频繁、大便不成型、阴囊潮湿、白带异常。
——《本草经疏》。
2.薏仁米的由来有一味中药叫“薏苡”,与一个叫“薏苡明珠”的成语有关,这个成语是指无端受人诽谤而蒙冤的意思。它来自一段历史故事:东汉名将马援(伏波将军)领兵到南疆打仗,军中士卒病者甚多。当地民间有种用薏苡治瘴的方法,用后果然疗效显著。马援平定南疆凯旋归来时,带回几车薏苡药种。谁知马援死后,朝中有人诬告他带回来的几车薏苡,是搜刮来的大量明珠。这一事件,朝野都认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说是“薏苡之谤”。白居易也曾写有“薏苡谗忧马伏波”之诗句。
薏苡作为一种中药,有其悠久的历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早在《神农本草》中即有记载。薏苡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其性味甘、淡、凉,入脾、肺、肾经。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等功用。这就是薏仁米的由来
3.关于桃花潭的诗句古诗1、《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蕲州送别易副使》
年代: 明 作者: 周忱
江头柳花白如雪,江上行人正催别。
欲把长条赠远行,荡扬花飞不堪折。
今年花飞犹去年,此时一去何时还。
含情再诵江淹赋,如在桃花潭水边。
望君重来在旦晚,愿君不道蕲州远。
君看柳絮若无情,犹自随风去还转。
3、《赠别郑秋蕃兼谢惠画》清 梁启超
桃花潭水兮情深千尺,长毋相忘兮攀此繁枝。(节选)
赠汪伦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百度[引用时间2018-1-16]
4.有关禅意的诗句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
1.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唐·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龄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
唐·齐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
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
唐·郑谷
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贽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
清·郑板桥
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5.关于仁义的诗句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荀子》:“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老子》:“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赵岐注:“有仁认之道,可以为名。以利为名,有不利之患矣。”
朱熹集注:“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君子以为忠。——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诚臣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唐太宗 《赐萧瑀》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礼记·礼器》:“君子之於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
《香囊记·庆寿》:“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
明 陈子龙 《送默公师应试燕都》诗:“朗然冰雪心,十年奉诚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