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遐思 计建勋

滕王阁遐思

发布日期: 2013-07-23 00:00

作者:计建勋

在王勃来之前,滕王阁就站在赣江边上,与滔滔江水为邻,呼应远山,静思风雨,默默地为登高的人们,打开一扇怀思遐想的窗。

公元六七五年,时惟九月,序属三秋,一个胸藏块垒、英气内敛的年轻人,出现在彭蠡之滨、衡阳之浦。此时正值高朋满座,群贤毕至。这个年轻人于逸兴遄飞之际,有感于天高地迥、宇宙无穷、生命微渺、前途多舛,文思泉涌,奋笔疾书,华章立就,满座皆惊。而滕王阁自此声名鹊起,承载文命。

滕王阁的身后,是高山与长水的交集之处,数以万计的大大小小的亭阁。这些亭阁同滕王阁一样,是中国古代士人入世出世角色转换的一个落脚点。这些亭阁完全被自然山水所环抱,却又似乎在不经意间闪现人的行踪。登临之际,背靠山林,俯瞰流水,清风生于腋下,日月行于顶天,可以忘乎所以,悠然享受自然的风物。可是又免不得触景生情,于是看风观景,品咂世心,写写诗句,题题楹联,抒发对天地、人事的感慨。诗句不可数记,楹联也有千万条。随着诗人们四处访山问水,这些诗句楹联四处散布,不免有高下之分,而王勃的《滕王阁序》,因其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解读,可以说是毫无悬念,一举夺魁。

此时的滕王阁,已不再仅是赣江边的一个建筑,而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滕王阁序哺育了无数莘莘学子,滕王阁成为无数人想象中的神仙之阁。万千文人,在吟诵的快感之中,激发登临滕王阁的兴趣,自四海启程,朝拜这临江的阁楼。

也是在夕阳之中,我们一行人踏上滕王阁的台阶。脑中满是《滕王阁序》的文字,希望每一个字,都能在这阁子的身上找到踪迹。所以,远远地看见时,从每一个楼栋的转角贪婪地看;临近了,不落下片片树叶遮挡的风景;走上一级一级台阶,动用全部大脑细胞,努力把滕王阁打成一幅立体的图片;在回廊上,在厅堂里,在壁画前,静静驻足,让自己沉下身心,去沉浸、领略和神会千年前的风月。

然而,其实身在远处的时候,已经心存疑惑了,穿过半个城区来到面前,更觉此阁已全非彼阁。也能看见水,也能看见山,也能看见落霞,也能看见孤鹜,但是,风景已经不是那个风景,气象已经不是那个气象。在钢铁丛林之中,阁楼的风景已经被分割,气象已经被阻断。登上阁楼,看得见对面楼房阳台上晾晒的衣物,阁楼周边更是马路纵横,车马穿行。“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哪里旷?何处纡?哪里有《滕王阁序》里的精神和气质?

匆匆照了几张相,留下一个孤独沉默的滕王阁,站在苍茫的暮色中,目视我们的身影,消失在喧嚣的都市生活里。也许,登阁适宜夜间,夜,可以过滤白日的喧嚣。千年以来,来此登临的文人墨客,可以摆脱日间的局促,远离案牍,热酒研墨,俯唱高吟,互相应和。有歌姬纤舞,丝竹缥缈。如能看见王勃,当委婉地告诉他,《滕王阁序》的文气未免低沉了些……

不变的是风雨,多变的是世事。挟着怀古的思绪,一定会撞上现实的高墙。滕王阁因其特殊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历史上屡次遭受破坏,屡次得到修葺、重建和扩建。历朝的滕王阁外形多变,无不反映各朝的风貌气度,如唐之大气、宋之精致、明之内敛。目下的滕王阁,有一种肃穆高阔的气概,也体现修建决策者的修为。也正是因为历史的发展,“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滕王阁,日近市井,到如今,三面合抱的高楼,把滕王阁侵迫得屏声静气,仅留下北向的赣江,算得呼吸的出口。

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滕王阁,不过一个景点而已,它所承载的文化分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滕王阁序》也越来越像中国文字做成的一道好菜,但是,这道菜,却只能靠想象来品尝和享受了。

也许,多情的不是历史,只是看历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