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兮诗经原文及翻译

《伯兮》诗经的原文以及翻译如下:

原文: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译文:

伯啊,伯啊,好个英俊的男子啊。他手执殳杖,是君王的先锋。自从我那位伯东去以后,我的头发乱如飞蓬。我并非不想用脂粉修饰仪容,只是为谁呢?天阴沉沉的,难道不会下雨吗?但看看那西下的太阳,又亮又热。我思念我的伯,思得我肝肠寸断。到哪里去找忘忧草呢?我想把它种在北墙下。我思念我的伯,使我相思成病。

《伯兮》诗经的背景信息:

《伯兮》是一首古代中国的诗歌,其背景与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根据历史记载,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领卫、蔡、陈三国军队讨伐郑国,以惩罚郑庄公的违礼行为。这场战争被称为繻葛之战,是春秋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

在繻葛之战中,卫国的士兵由其君主卫宣公率领,而蔡国和陈国的军队也加入了战斗。尽管周桓王领导的联军在初期取得了优势,但最终被郑国的军队打败。在战争中,郑国的祝聃射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使得周桓王不得不撤退,并承认失败。

《伯兮》这首诗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歌的主题是思念和盼望,表达了一位妇女对出外远征的丈夫的深深思念。诗中描述了妇女对丈夫的赞美和期望,以及她因丈夫不在身边而感到的孤独和痛苦。

整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简单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徭役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家庭因之而遭受的离别之苦。它不仅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也展现了古代人民对亲情和爱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