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全诗如下: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意: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道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

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何等自由惬意,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一个人对你说行到水穷处

他跟你说的这句话应该是想表达他的心境。他是一个比较成熟,能够坦然处之面对一切的能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我理解的意思就是它蕴含着哲理,至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随遇而安,悠闲自得,一个是遇到逆境坦然自定。

应该是很好的处世方式和对人生的一个态度。如果一个男人能达到这种境界,说明这个男人心智是非常成熟的。这样的男人在事业当中和在生活当中也是一个成功人士。是情商非常高的一个男人。

有可能就是想对你表达的就是让你更能够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在向你传达的一种信号。

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

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落的意思是在漫漫人生路上,虽然充满着波折、坎坷和各种的困难境况,但仍能保持一份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纠结在各种的凡尘俗物之中,不论怎样波涛汹涌,潮起又潮落,依然能够悠哉的看着云彩卷起又舒展,也能够静下心来听一听花开花落的声音。

这句话来源于明朝陈继儒一首《幽窗小记》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句子的意思是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

这两句话深刻地写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应该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只有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行至水穷处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就是,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然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来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天空中的风起云涌。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实则是深有禅意的。在佛家眼里,云象征“无常心”“无住心”,坐看云起时,分明就蕴藏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通俗的说法就是一个“空”字。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做到像云那样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以大自在了。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有“诗佛”之称的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全文如下: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闲逸生活,他就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不问世事,视山野为乐土,随时随地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王维,别名王右丞,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被称为诗佛,诗歌中带有浓郁的佛教意味和宗教倾向,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苏轼对其诗文评价颇高,称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莫道浮云终蔽日

意思是不要说浮云始终遮蔽着太阳,总有云开雾散的时候;越是在动荡的社会中更要保持本心,天意迟早会厚报善良的人。

注释:

1、浮云蔽日:指奸佞当道,埋没贤良。莫道浮云终蔽日化用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之句,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说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体现出了乐观的心态。

2、沧海横流:出自《晋书·王尼传》——“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沧海横流,正是晋朝社会动乱的真实写照,后被常用来形容政局动荡,社会动乱不安。

扩展资料:

词句赏析

此句话从外部环境和自我修养两个维度阐述了保持本心,无论外界环境如何,终究是顺应天道的。

首句化用李太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总为浮云能蔽日”之句,却反其意,体现了积极乐观的心态。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次句承首句之意,云开雾散,重见光明只是时间的问题,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会出现“浮云蔽日”,但浮云蔽日不会长久。

最后两句则从“修身”的角度阐述自我修养之道,人不能控制外界环境的变化,外界环境有时候会歌舞升平,有时候会沧海横流,但可以保持自己的本心——向善,向善即天道,向善的人终究会得到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