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他1949年去台湾,二十五年背井离乡的经历化成了幽远、无法割舍的情思。作家曾写到“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因此,作品必然抒发作家思乡、恋土的情怀。在散文中,通过雨中幽远的情思,把作家对少年生活的回忆、中国大陆古老的文明、古诗画的意境与对现实生活的诸多感受,汇集在一起,编成了一曲委婉、悠长的歌,其中对故园、对乡土、对中国文化的赞美和追寻,像无尽的潮水一样涌来,创造出了幽远、深广的意境。
《听听那冷雨》是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散文名篇,余光中是著名的乡愁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幽远、深广的意境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这篇散文以微寒潮湿的春雨象征心情,借雨声、雨景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屡屡引用古人诗词,衬托出对故国山河与传统文化的追思向往之情,充满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出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表达了流落在台湾的大陆游子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
余光中,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8年开始发表诗作,1949年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赴美国留学,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回台后任教于多所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余光中是台湾现代派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被称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1954年与覃子豪等人创立蓝星诗社,主编过《现代文学》和《文星》,曾参加现代派诗歌的论争和乡土文学的论战。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他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梁实秋先生曾这样评价“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代表作:诗集《白玉苦瓜》《舟子的悲歌》《天狼星》《蓝色的羽毛》《钟乳石》《天国的夜市》《武陵少年》等;
散文集《左手的缪斯》《逍遥游》《望乡的牧神》《焚鹤人》《听听那冷雨》《青青边愁》《桥跨黄金城》等。(注意:区分诗集和散文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