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汛的诗句
1.防汛经典诗句
走走停停观街景,喘喘嘘嘘浑身汗。
观音堂里拜菩萨,世纪广场练打拳;
歌舞升平民欢乐,贸易市场货齐全。
次日又游祆神楼,漫步穿过顺城关;
古址遗迹依然存,留给后代作纪念。
后土庙内娘娘殿,孝慈文化传万年;
源远流长清明节,三贤故里思三贤。
重返当年农耕地,旧时面貌已不见;
绵山公园景秀丽,森林茂密花鲜艳。
改革开放三十年,城镇发展换新颜;
恋恋不舍离介休,常叫游子梦魂牵。
2.防汛抗洪诗歌西南天旱,神州卧病。千万受难,十亿泪眼。
大地龟裂,大泽干涸。凤鸟鸣悲,鲤鱼垂死。
百稼绝收,民心灼灼。口干舌燥,蓬头垢面。
最是老幼,竟临此灾。襁褓哭啼,浊泪横流。
天地茫茫,轮廓苍桑。掘井百尺,饮水思源。
水何浑兮,犹当珍也。暮色深沉,谁人凝噎。
昨日锦绣,今朝荒野。放眼四望,满目凄凉。
甘霖难求,日月苦长。辗转不眠,星辉盈窗。
云贵景盛,天下奇绝。沃野千里,祖辈耕作。
骄阳如斯,涸泽如斯。我心伤悲,不能自持。
思驾长风,为掩烈日。徕云致雨,以拯吾民。
欲盗天水,激我江河。沧浪滚滚,万姓欢悦。
多娇江山,疮痍遍布。抗旱救灾,慨当以慷。
干旱益久,生活维艰。社会各界,竭尽全力。
全国聚焦,全民关注。八方支援,九州同心。
涓滴之赠,滔滔大爱。节流保源,发展之道
3.抗洪救灾的诗留住辉煌 ———来自抗洪救灾第一线的诗报告(神圣之光) 谢亦森 我们在电闪雷鸣天低云暗的时刻从四面八方向着一道道险 象环生的堤岸火速出发。
洪峰在咆哮。大地在呻吟。
群山在颤抖。 拍岸的涛声裂人心魄。
呼啸的大风像一万只饿狼发出的恐 怖的嗥叫声。 长江疯了吗? 松花江嫩江鄱阳湖洞庭湖都疯了吗! 好像世界的末日已经来临!看吧:金色的禾苗倒伏在地。
美丽的花瓣被撕得粉碎。废墟。
老人们仰天长叹。女人们凄惨 而绝望地举起双手哭喊。
一排排汹涌大浪以无边的威力和蛮横 的气势肆无忌惮地扑击着企图阻止它们耍野的无数道绿色堤岸 …… 有些时候我们总是显得很渺小,不管你承认不承认。 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慑服于某种力量,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而有些时候我们又不能不奋起较量!不管最后的辉煌会属 于谁。 但当我们把鲜艳的旗帜插在每一个出现险情的地方的时候, 当我们的船只和冲锋舟劈开恶浪向着凄厉的呼救声飞驰而去的 时候,我们所感觉到的,并不是末日即将来临的恐惧和黯淡。
有一团火,在我们心中燃烧! 有一种光,在我们眼前闪烁! 这火,这光,来自防汛指挥部那彻夜不眠的灯,来自将军 的眼泪和公仆们布满血丝的眼睛,来自解放军和武警战士那堵 住决堤豁口的宽厚结实的胸膛; 这火,这光,来自那一对对奔向险区的步履,一副副扛着 沙袋和石块的肩膀,一双双分发着救济粮的温暖的手和一艘艘 迎战洪峰而悲壮沉没的船; 这火,这光,也来自下岗工人、大学生、个体老板们那搏 风斗浪的身影,来自为了分洪而任凭洪水吞没家园的灾民们的 心,来自母亲献出儿子和妻子献出丈夫慷慨赴难的博大的爱; 这火,这光,还来自远方那关注着云聚云散潮起潮落的每 一双忧郁的眼睛,来自满载救灾物资驰向灾区的滚滚车轮,来 自千万只红色的捐款箱,来自赈灾义演晚会上那响彻云霄的爱 的奉献之歌…… 来自灾难的深处! 来自华夏大地的昨天和今天! 来自每一道存与亡、兴与衰、生与死激烈较量的防线! 看啊,那是辉煌——— 一种在无灾的日子里难得一见的辉煌! 一种压倒一切狂风恶浪的辉煌! 奔忙不息的人们啊,为这辉煌而欢呼吧! 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此时敢于挺身而出,就有资格为这辉 煌而骄傲! 即便你并不是一个“完人”又有何妨呢? 也许你曾有过世态炎凉的感叹,也许你曾为命运的不公而 委顿不振,但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你突然精神振作,一往无前! 也许蔽日的风尘曾经迷蒙你的视线,也许你曾背朝太阳行 走,两眼只顾盯着自我的影子,但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你突然 心明眼亮,正直无私! 也许你曾伤害过不该伤害的人们,也许你曾在善与恶的交 叉路口踯躅不前,但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你突然是非分明,充 满爱心! 看啊,那是辉煌——— 一种驱散愁云惨雾的辉煌! 一种展现人性精华的辉煌! 真的,你再看看那些泪水涟涟无家可归的灾民们吧——— 当这辉煌照向他们破碎的生活的时候,当他们跳出苦难的 漩涡登上堤岸走进明亮的帐篷的时候,那一对对泪眼里同样闪 射出一种异样的光芒! 也许,那眼神里所包容的——— 曾经是绝望,如今变成了希望; 曾经是冷漠,如今变成了热烈; 曾经是猜忌,如今变成了信赖; 曾经是怨怒,如今变成了感戴! 看啊,那是辉煌——— 一种推倒隔阂之墙的辉煌! 一种弥合感情裂缝的辉煌! 这时候一切的政令突然变得畅通无阻, 这时候一切的人际关系都变得水乳交融, 这时候一切的眼睛都没有阴影而充满阳光, 这时候一切的心都不再狭隘而充满真诚和爱, 这时候一切的人都用不着互相提防而亲如一家; 看啊,看啊——— 这时候虽然有一些堤岸轰然坍塌却有另一些堤岸坚强地站 起来, 这时候虽然是浊浪排空惊涛拍岸却有一幅风平浪静丽日蓝 天的壮丽风景横亘大地光照环宇, 这时候虽然无情的洪水夺走了无数财富和欢笑却有另一种 难以估量的宝贵财富脱颖而出熠熠生辉! 灾难,我诅咒你! 灾难,我感谢你! 如果不是灾难我们是否能看见这辉煌? 如果没有灾难我们是否能拥有这辉煌? 为这伟大的拥有而仰天长笑吧! 有了它,我们气宇轩昂顶天立地,我们视洪峰如泥丸履险 滩如平川,我们能修补好所有堤岸的所有裂缝并使之千年万载 屹立不倒; 有了它,垂头丧气的果树将扬起头来继续走向金色的秋天, 忧伤的花枝将揩去泪滴重新开放,失去家园的苦难的女人们将 重现动人的微笑; 有了它,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没有踏不平的坎坷没有 战胜不了的灾难没有不可抵达的美丽的彼岸! 看啊,那是辉煌——— 一种无与伦比不可匹敌的辉煌! 一种赏心悦目而又似稍纵即逝的辉煌! 哦,不,不,这辉煌难道只能与灾难同在吗?灾难之后我 们就将失去它了吗? 不,我们将留住辉煌! 让这辉煌注满每一双眼睛每一颗心,让我们的胸膛变成绵 延的堤岸变成屏障般的群山。 这辉煌原本是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闪射出来的啊! 只不过,在没有灾难的时候,也许它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像 混杂于沙砾之中的金子,像隐匿于浮云之后的星光…… 没有灾难的时候是最容易麻木的时候。
麻木的时候是最容易滋生灾难的时候。 。
4.“抗洪”的诗词有哪些1.《王泽岭遭洪水》唐代:孔德绍地籁风声急,天津云色愁。
悠然万顷满,俄尔百川浮。 还似金堤溢,翻如碧海流。
惊涛遥起鹭,回岸不分牛。 徒知怀赵景,终是倦阳侯。
木梗诚无托,芦灰岂暇求。 思得乘槎便,萧然河汉游。
2.《同李中丞洪水亭夜集》唐代:皎然佳人但莫吹参差,正怜月色生酒卮。 山公取醉不关我,为爱尊前白鹭鹚。
3.《苏幕遮》宋代:净端遇荒年,每常见。就中今年,洪水皆淹偏。
父母分离无可恋。幸望豪民,救取壮家汉。
最堪伤,何忍见。古寺禅林,翻作悲田院。
日夜烧香频,祷告皇天,救护开方便。4.《耒阳县浮山神庙》唐代:韦庄一郡皆传此庙灵,庙前松桂古今青。
山曾尧代浮洪水, 地有唐臣奠绿醽。绕坐香风吹宝盖,傍檐烟雨湿岩扃。
为霖自可成农岁,何用兴师远伐邢。5.《商颂·长发》先秦:佚名浚哲维商,长发其祥。
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
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
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士烈烈。
海外有截。帝命不违,至于汤齐。
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洪水解释1.洪水一词本义即"***水"。"***"意为"一起"、"一同","水"指"水流"、"河流"。
"***水"意为"多条水流汇合在一起"。因古代文字书写不方便,能省则省,故"洪水"可省写作"***水"。
口语因汉语喜好偶音步的倾向而加一水字说成"洪水"。2.大水。
多指因大雨或融雪等引起暴涨的水流,常能造成灾害。《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 唐《隋唐嘉话》卷上:" 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 大兴 。" 元 《日闻录》:" 馀杭 武康 山中,一时洪水泛涨,山石崩裂数十馀处。
5.“抗洪”的诗词有哪些1.《王泽岭遭洪水》
唐代:孔德绍
地籁风声急,天津云色愁。悠然万顷满,俄尔百川浮。
还似金堤溢,翻如碧海流。惊涛遥起鹭,回岸不分牛。
徒知怀赵景,终是倦阳侯。木梗诚无托,芦灰岂暇求。
思得乘槎便,萧然河汉游。
2.《同李中丞洪水亭夜集》
唐代:皎然
佳人但莫吹参差,正怜月色生酒卮。
山公取醉不关我,为爱尊前白鹭鹚。
3.《苏幕遮》
宋代:净端
遇荒年,每常见。就中今年,洪水皆淹偏。
父母分离无可恋。幸望豪民,救取壮家汉。
最堪伤,何忍见。古寺禅林,翻作悲田院。
日夜烧香频,祷告皇天,救护开方便。
4.《耒阳县浮山神庙》
唐代:韦庄
一郡皆传此庙灵,庙前松桂古今青。山曾尧代浮洪水,
地有唐臣奠绿醽。绕坐香风吹宝盖,傍檐烟雨湿岩扃。
为霖自可成农岁,何用兴师远伐邢。
5.《商颂·长发》
先秦:佚名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士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洪水解释
1.洪水一词本义即"***水"。"***"意为"一起"、"一同","水"指"水流"、"河流"。"***水"意为"多条水流汇合在一起"。因古代文字书写不方便,能省则省,故"洪水"可省写作"***水"。口语因汉语喜好偶音步的倾向而加一水字说成"洪水"。
2.大水。多指因大雨或融雪等引起暴涨的水流,常能造成灾害。《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唐《隋唐嘉话》卷上:" 隋文帝梦洪水没城,意恶之,乃移都 大兴 。" 元 《日闻录》:" 馀杭 武康 山中,一时洪水泛涨,山石崩裂数十馀处。